藍筱涵(「遠離甘地的國度」作者)

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將在2014年舉辦第16屆全國大選,執政十年的國大黨(INC)面臨最大的威脅即是國會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BJP)的虎視眈眈。在野十年的BJP於今年九月對外公佈該黨所推派的總理候選人─古吉拉特邦邦長莫迪(N. Modi),莫迪被「時代雜誌」(Times)選為全球百大人物之一,更在古吉拉特邦執政超過十年以上,可說是印度當前最閃耀的政治人物之一,但其在宗教意識型態上偏向印度教民族主義的保守、激進形象,以及在古吉拉特邦發生多起的宗教衝突後,莫迪的評價兩極,備受爭議。本文以介紹莫迪生平為主軸,期望讀者更加瞭解與重視印度大選與當前的政治狀況,BJP在情勢所趨下的此步險棋,對該政黨與印度整體的政治、社會發展會產生何種作用與變化?值得國際密切關注。
附件下載
附件一 : 551736_10151449419670165_1240734352_n.jpg

從地方走進中央:印度人民黨2014年的印度總理候選人莫迪(N. Modi)

「遠離甘地的國度:世俗主義與宗教民族主義交戰下的印度政治」作者 藍筱涵

Modi 1

(圖:Modi成為BJP候選人後其專屬競選網站的首頁http://www.narendramodi.in/)

全球引頸關注、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即將在2014年舉辦睽違五年的第16屆全國選舉,此次全國大選仍以當前執政黨「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UPA)以及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簡稱BJP)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簡稱NDA)為兩大主要競爭團隊。此次選舉中各大媒體焦點無不放在沉潛十年的在野黨BJP身上,BJP在印度政壇代表一股獨特勢力,1998年更是成為印度政治史上唯一能擊敗國大黨,並且完成五年任期的政黨,但自2004年至今,BJP因背負宗教意識型態上的包袱,無法抗衡國大黨所建立的世俗主義形象,所推擬的政策白皮書也抵擋不了國大黨執政十年經濟亮眼的表現,以至在隨後兩屆的選舉中接連敗北。

放眼未來,BJP對明年的大選充滿期待與信心,因為國大黨執政後期不斷爆出貪汙弊端、人民對其執政表現失望、疲乏,都可能轉化成為人民對政黨輪替的期待。儘管如此,在各方分析下,BJP欲打贏勝仗仍不輕鬆,最重要的關鍵在政黨領導身上,於此之前,BJP政黨內派系問題嚴重,有意角逐總理候選人的政黨大老眾多,其中不乏創黨元老阿德瓦尼(A. K. Advani)、極具爭議卻呼聲最高的古吉拉特邦邦長莫迪(N. Modi)、現任黨主席加德卡里(N. Gadkari)以及現任下議會反對黨領袖薩瓦拉吉(Sushma Swaraj),領導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BJP/NDA的選戰走向,也讓外界質疑其應戰實力。

近一年的等待,BJP總理候選人終於明朗化,BJP於九月初對外宣布,第16屆全國大選BJP指派國內聲望最高的古吉拉特邦長莫迪為總理候選人,領導BJP重返執政。雖然莫迪成為BJP總理候選人並不令人驚訝,但卻令外界好奇BJP黨內的考量與規劃,莫迪過去所背負的意識型態爭議至今尚未消弭,他的竄起對BJP打贏選戰有什麼正、負面作用,更甚者若BJP贏得選戰,在莫迪帶領下的印度將會有甚麼樣的改變,一再被提起的宗教社群衝突,是會再度升高還是會有不同的轉變?究竟,曾入選「時代雜誌」(Times)全球百代人物的莫迪擁有何種魅力與經歷,能有資格與實力帶領印度呢?

莫迪1950年出生於英屬時期的孟買(Bombay),是現今古吉拉特邦的一個小鎮,他自年輕時就是政治的狂熱者,投身在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聯合家庭」聯合組織中,包括學生組織「全印學生聯盟」(ABVP)以及「國民志願服務者聯盟」(RSS),並且任職古吉拉特公家機關任職。正因為在RSS中表現出色,獲得眾多RSS領導人的肯定,莫迪從此開始走上輝煌的政治生涯,但其接踵而來的批評卻也不曾間斷。

1980年BJP在RSS的支持下成立,莫迪開始接任黨中許多重要職務,在其策劃與帶領下BJP贏得1995年的全國大選,首登執政,並主導後續兩次倒閣危機後的重選佈局,更獲選為BJP全國秘書長(National Secretary),最終讓BJP在1998年站穩執政完成五年任期。就在此時,莫迪也開始他個人的政治版圖規劃,從1998年在古吉拉特邦選舉中擔任輔選的角色,2001年在經驗遭質疑的狀況下向阿德瓦尼、瓦傑帕伊毛遂自薦參選古吉拉特邦的補選勝出後,開始領導古吉拉特邦長達13年之久,今年(2013年)初的地方選舉,莫迪繼續他第四屆古吉拉特邦長的執政地位。

莫迪政治上的魅力與爭議,讓他國際評價兩極,質疑莫迪的聲音大都源自2002年在古吉拉特邦發生的宗教悲劇,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間大規模流血衝突,死傷千人以上,身為邦長的莫迪被指責危機處理不當,其RSS成員的背景與濃厚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型態形象,更被各界懷疑他縱容與包庇印度教徒的失控行為。事件發展至今已十餘年,2002年的事件成為莫迪政治生涯的汙點與把柄,不但成為對手政黨攻詰的主軸,也讓大眾開始質疑莫迪的宗教信仰價值,如何能統領印度這個宗教文化多元的社會,美國更自2002年開始對莫迪的入美簽證一再婉拒,英國等西方國家也與其保持距離,直至近一、兩年英國才釋出善意,積極與古吉拉特邦接觸。

西方國家的態度出現轉變,是因為看重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創造的經濟建樹。在莫迪領導的13年中,古吉拉特邦近乎成為印度富裕、經濟發展的代名詞,經濟上的表現正是讓他一再連任成功的重要關鍵,並使其成為印度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人民更視莫迪為中低階級的救星,力求效仿他的經濟政策。綜觀各方分析,所謂的 「莫迪模式」(Modi Model)不外乎是有效率的開放外資、提升民營化比率、私人企業投資帶動建設,減少過去印度一貫的國家、中央主導經濟形式。

確實,在莫迪的領導下古吉拉特人民的個人平均所得成長兩倍以上,經濟規模增長50%,識字率、受教育率均有所提升,也展現開放的決心,不斷邀請各國進駐投資,我國正是他們積極邀請的對象之一。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若談論經濟開放、外資投入、教育發展其實古吉拉特邦並不一定是全印度之冠,克拉拉邦(Kerala)、旁遮普(Punjab)、泰米爾納度(Tamil Nadu)等也都有突出獲勝於古吉拉特的表現,分析家認為莫迪之所以能在該區長時間受人民的愛戴,其敏感的印度教身分才是主因,畢竟印度仍是一個印度教徒為大宗的社會,更遑論在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為絕對多數下,對莫迪的成功有絕對的幫助。社會中雖不乏有穆斯林等少數民族認同、推崇莫迪的聲音,但在古吉拉特所發生多起的宗教歧視政策與衝突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莫迪正走進政治生涯的高峰,將從地方走進中央,但同時他背負更大的羈絆與牽累,兩年前,他用絕食作為對人生前半段的反省,並開始接觸底層民眾、關心穆斯林社群,也持續經濟上的努力,希望強化勝選實力,但這些作法就如同BJP過往一再遇到的政治難題,他們走向中間路線卻被RSS、保守印度教徒指責備離「印度教徒特性」(Hindutva),這樣的兩難,會不會讓他們失去最穩固的票倉?面對執政黨的癱軟,莫迪與BJP要如何把握機會,一舉重回執政?而「莫迪模式」是否真能拯救已進入暴風圈的印度經濟危機?更重要的是,如何為印度這個多元社會帶進更多的祥合與發展。印度的未來,由民主決定,更由人民掌握!

 

 


附件下載
附件一 :551736_10151449419670165_1240734352_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