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觀察在稍早曾經藉由電影〈孟買女帝〉介紹了印度黑手黨及娼妓文化的樣貌,並討論女性如何在印度爭取其應有的社會地位,而日前也介紹過阿薩姆邦迦摩佳女神的女神月經節,本篇則再次由旅居印度阿薩姆邦的作者-李桂蜜,帶領大家一探聯合國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的杜嘉女神祭典,以及該祭典與印度娼妓文化的關聯。若說迦摩佳女神反映了印度宗教的多元信仰,那麼這位曾經出現在唐朝三藏法師傳記中的的杜嘉女神或反映了印度宗教的包容與溫度。

著|李桂蜜,語言與文化工作者,現居住於印度阿薩姆邦

印度電影〈寶萊塢生死戀〉(Devdas)以杜嘉女神(Durga)的鏡頭開始,訴說一段悲劇愛情故事。在劇中,同時愛著男主角德阜達的兩名女主角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是在嬋佐穆琪工作的妓院裡,帕蘿來找嬋佐穆琪的主要動機,是想知道無緣的青梅竹馬情人德阜達的消息,因為自從帕蘿另嫁他人後,消沉的德阜達便流連在嬋佐穆琪的妓院。但身為良家婦女的帕蘿為了與嬋佐穆琪見面,所用的檯面上理由是要來跟嬋佐穆琪討一把院裡的泥土,以為杜嘉女神慶典做準備。杜嘉女神是誰?為什麼杜嘉慶典會跟妓院有關係?

伸張正義的慈母戰神

杜嘉女神是[1]印度教中的一線女神,是濕婆之妻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的凶猛相 ,最重要的事蹟是斬殺了牛魔王馬希沙(Mahishasura),因此杜嘉也被視為是打擊邪惡、伸張正義的代表。杜嘉女神在印度各地受到普遍膜拜,尤其是在特別崇拜女神的夏克緹派盛行的西孟加拉、阿薩姆、奧里薩、比哈爾等邦。

杜嘉慶典真正開始的時間已經不可考,根據現存文獻,至少自14世紀起,民眾便已經開始舉辦杜嘉慶典,而杜嘉女神開始受到膜拜的歷史則可追溯到更遠,在公元7世紀來到現今印度的玄奘法師,便曾在恆河上遭到一群信奉「突伽天神」的船賊搶劫,還險些被當成人祭的牲禮[2]。而跟許多印度教的神祈一樣,有學者(如Ramaprasad Chanda)認為杜嘉應該也是原住民的部落女神(喜瑪拉雅地區的山神)融入雅利安人的信仰後而來。

去年杜嘉女人慶典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無形文化遺產時,印度總理莫迪在推特上稱「這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的推文。

杜嘉女神慶典中的神棚,展示著杜嘉女神與其坐騎(獅子或老虎)擊敗牛魔王馬希沙(中),以及伴隨其身旁的子女神像,從左至右分別為象神甘尼許、吉祥天女拉克希米、辯才天女薩拉斯瓦、蒂戰神迦絺吉夜/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提供

甫在202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無形文化遺產的杜嘉慶典,在印度曆法的頞濕婆庾闍月(Ashvina,通常是西曆的9月與10月)間舉行,慶典最大的亮點是在各地搭起的臨時神棚(pandal),裡面展示著杜嘉女神大屠牛魔王的神像,旁邊伴隨著女神的4名子女,包括象神甘尼許(Ganesh)、戰神迦絺吉夜(Kartikeya)、吉祥天女拉克希米( Lakshmi)、辯才天女薩拉斯瓦蒂(Saraswati)。每個神棚的規模大小、裝置風格、神像造型都不一樣,信徒在這段期間會造訪不同的神棚,見神膜拜[3] ,同時欣賞神棚藝術。

女神與神女

製造杜嘉女神的神像據說需有4大要素,包含:恆河的黏土、牛糞、牛尿,以及來自「禁區」(nishiddho palli)的「聖土」(Punya Mati)。禁區指的就是紅燈區,尤指加爾各答的索納加奇街區(Sonagachi)。加爾各答既是杜嘉神像工藝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擁有亞洲最大的紅燈區。

為什麼製作杜嘉神像需要這把來自妓院的泥土?因為據說男人在進入這些地方之前,已經將他們的純潔與美德留在門外了,因此妓院外的泥土留有這些男人的聖潔。杜嘉女神的聖像若是沒有這把來自妓院的泥土便不完整,也不完美,所以每逢杜嘉慶典,婆羅門祭司或神像藝師便必須至妓院向性工作者恭恭敬敬地「討取」一把聖土。然而諷刺的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性工作者卻是無法參與杜嘉祭典的。

索納加奇的性工作者在非政府組織(NGO)的協助下於1995年成立「杜爾巴行動委員會」(Durbar Mahila Samanwaya Committee),旨在保護性工作者的權益。這個委員會經過多年的努力爭取,終於在2013年被加爾各答高等法院獲准在「禁區」內舉辦杜嘉慶典,然而隔年當他們要求擴大舉辦時,卻又遭到高等法院駁回,性工作者因此以拒絕給予泥土作為杯葛。 這些性工作者並非沒有意識到社會的偽善,祭司與製作神像的藝師只有在杜嘉慶典前會來畢恭畢敬地討取一把泥土,其他時候則是對他們充滿鄙視。就如一名性工作者所說:「從前祭司來跟我要門口的泥土時,我都覺得很榮幸。他們說,如果杜嘉女神的信徒沒有得到我們的賜福的話,女神會不高興。可是這些年我開始想,我們從中獲得了什麼?他們怎麼可以一年來跟我們要一次泥土做神像,其他時候卻喊我們婊子?」

包容是真諦

彷彿是為了回應這些性工作者憤怒的吶喊,今年印度大企業信實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下的連鎖超商Smart Bazaar拍下了名為〈第2個問題〉的一支廣告片,內容講述一名神像藝師如往年般造訪紅燈區,打算索討泥土,以製作杜嘉女神像,熟識他的性工作者無須藝師開口,便主動挖土送給藝師。此時性工作者的女兒對母親說:「伯伯每年來跟我們要泥土,可是我們從來沒看過他做的神像,我們今年去看看,好不好?」

這時藝師與性工作者都露出尷尬的表情。母親最後回答:「我們是分開慶祝的。」藝師回到家後,妻子問他:「你要到泥土了嗎?」「對啊,連問都不必問。」「那第2個問題呢?你問了嗎?」藝師沉默不語。最後妻子帶著藝師回到妓院,問這對母女:「你們今年要來跟我們一起過杜嘉女神節嗎?」

影片傳遞了包容的訊息,而這正是杜嘉女神慶典最重要的精神。

根據吠陀文獻,在杜嘉慶典時,有9類女性應該跟著女神一起被膜拜,包括舞者/演員(Nati)、妓女(Vaishya)、洗衣女(Rajaki)、婆羅門(Brahmani)、首陀羅(Shudra)、 牛奶工(Gopala)等。除了婆羅門外,其他都是低社會階級的女性,可以看到杜嘉慶典從吠陀時期起就是一個強調包容的節日。而這一點也具體顯現在神棚裝置上。 每一年的杜嘉女神節是各個慶典籌備委員會與神像工藝師展現手藝與創意的時節,經常可以看到題材新穎、結合時事的神棚創作,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可以看到杜嘉女神化身為醫護人員,對抗著窮凶惡極的病毒。同一年,中、印兩國因為邊界問題陷入緊張關係,某些神棚中被杜嘉砍首的變成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今年也可以看到一些以跨性別人士及性工作者等社會邊緣族群為主題的神棚。其中在加爾各答的兩個紅燈區分別有兩個風格各異但都以性工作者權益為主題的神棚。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長瑪瑪塔.班納吉(Mamata Banerjee)也前去主持開幕儀式。

其中位在加爾各達南部的阿利波(Alipore) 的神棚題為「妓院的門框」(chowkath),用黑白的色調、360度的全景,呈現索納加奇陰暗的窄巷,女神的4名子女也化身為性工作者的子女。位在巴拉納加(Baranagar)的另一座神棚則以「身分認同」(Parichoy )為主題,想要呈現性工作者與其子女的身分認同危機,其中性工作者懷抱嬰兒,強調出她的母親身分。

「過去幾年,我們集體決定不再提供泥土給藝師做偶像,可是現在情況慢慢在改變。以前我們從不被邀請參加慶典,可是現在他們卻以我們為主題。」

「杜爾巴行動委員會」的會長拉絲卡(Laskar)說道。

除此之外,製作杜嘉女神像的工作向來被男性藝師壟斷,但近年來,在加爾各答神像製作的大本營庫摩圖利(Kumortuli)街區,卻可以看到幾位女藝師排除萬難、漸露頭角。例如外號被封為「十臂女」的[4] 恰娜.帕爾(China Pal)便克服了社會對這個行業的性別偏見,在庫摩圖利樹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也是她在2015年接受跨性別社群的委託,製作了一個大幅顛覆傳統的半女主神形象[5]的杜嘉神像。「雖然有些人不喜歡,但我相信所有人都有權利崇拜杜嘉女神」,帕爾這麼說。

牛魔王馬希沙透過苦行取悅梵天,梵天欲賜福給他,馬希沙表示希望可以長生不死,梵天拒絕了,馬希沙想了想後說:「那就賜我只能死於女人手中。」在馬希沙的想法中,女人永遠也不可能有消滅他的能力,也因此他就等同於長生不死了。

憑藉著這一點,他放肆妄為,擊敗眾神、僭取神位。眾男神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極端憤怒,這股憤怒的能量匯聚形成了杜嘉女神,成形後的杜嘉帶著眾神賜予的武器,成功擊敗馬希沙,恢復宇宙秩序。

根據這段流傳最廣的杜嘉起源神話,我們看到的是,當眾男神都對宇宙間的混亂失序束手無策時,出手拯救世界的是女神。這位女神雖是男神所創造出來,祂的氣概與力量卻是眾男神的總和。

杜嘉從其神話起源開始,便宣告著祂是個能量飽滿的神祈,其沛然莫之能禦的動能穿越時空,灌注在現代神棚中的偶像裡,祂充滿彈性、兼容並蓄的形象成為許多與時俱進思維的載體,默默推動著印度社會前進,就如前述性工作者拉絲卡說的:「情況慢慢在改變」。在杜嘉的身上,我們看到受壓迫的邊緣族群漸漸擺除社會的歧視,我們看到包容的真義,我們感受到了夏克緹女力[6]。


作者按/編者按

[1]Durga,字面意思是「無法通過」或「無法征服」,又被譯為難近母。
[2]本段出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當時玄奘法師自阿踰陀國(今阿約提亞)離開,欲取道殑伽河(恆河)至阿耶穆佉國:「法師(本傳為玄奘口述,弟子紀錄,故以第三人稱稱之)自阿踰陀國禮聖跡,順殑伽河與八十餘人同船東下,欲向阿耶穆佉國。行可百餘里,其河兩岸皆是阿輸迦林,非常深茂。於林中兩岸各有十餘船賊,鼓棹迎流,一時而出。船中驚擾,投河者數人,賊遂擁船向岸,令諸人解脫衣服,搜求珍寶。然彼群賊素事『突伽天神』,每於秋中覓一人質狀端美,殺取肉血用以祠之,以祈嘉福…。」,其中可見祭祀「突伽天神」的時節與今相符。
[3]Darshan,在印度教信仰中,見神(透過偶像或象徵物)並被神看到,因而獲得賜福,這種人神之間的視覺接觸是很重要的概念與實踐。
[4]Dashabhuja,這個外號一方面影射杜嘉女神,一方面表示帕爾手藝精湛,而且也像眾多婦女一樣,既要操持家務,又要打拼事業,兩隻手當十隻手用。
[5]Ardhanarishwar,結合濕婆與帕爾瓦蒂的陰陽同體神像。
[6]夏克緹派(shakti),與濕婆派、毗濕奴派並立為印度教3大派,崇拜至高無上的女性能量,亦被中譯為性力派,大約興起於公元7-8世紀。梵文字根“Shak” 意謂「有能力」與「行動」。夏克緹代表神聖女性創造力的概念、原則,也被具象化為女神,大眾較熟知的印度教女神如雪山神女帕爾瓦蒂、時母迦梨、難近母杜嘉、辯才天女薩拉斯瓦蒂、吉祥天女拉克什米等皆常被視為是夏克緹的不同顯現方式。


本文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