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金娜 /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生

走在瞭解印度文明的路上,有幸獲選參與「106 學年度暑期印度文化經貿人才專班」之課程訓練,使筆者能更全面、更有系統地深入印度。本班屬於「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下之專案,並由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方天賜副主任帶領部分獲教育部經費補助之學員至印度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教育組織進行深度訪談,目的為加深台灣青年對政府「新南向政策」下重點國家之熟悉程度,以利未來之雙邊關係再深化。為期 160 小時之課程、輔以一週之印度實地參訪,即刻啟程。

 

  • 前言:行前相關知識的建構(Jul.31~ Aug.31  2017)

回想整個八月的課堂訓練,至今仍然感觸極深。對於一個陌生的國度,每天扎實的用七個小時學習,分別從政治、市場、經濟、語言、文化、宗教等面向切入,排定了如此密集的課程,並邀請國內深入印度研究之學者專家每周至新竹授課,確實讓學員在短期內習得印度相關的專業知識。硬性與軟性課程穿插安排提升學員整體的學習效果,每週印度電影賞析更是使我們更接近印度文化的最佳途徑。印度文明源遠流長,傳統文化表現在方方面面,因此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在課程設計上,兼顧了全面性、綜合性之考量,以知識為學員開啟一扇通往真實印度的大門。

 

106 學年度暑期印度文化經貿人才專班。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

 

  • 正文:食衣住行育樂在印度(Sep.3~Sep.10  2017)

具備對印度初步了解、建構這頭大象之部分樣貌後,坐上華航班機、適應兩個半小時的時差,我們終於踏在泱泱大國、印度國土上。對於一個具有 29 個邦、7 個聯邦屬地、22 種官方語言的國家,較難在一週內走遍並且滿載而歸,甚至一年也可能僅是走馬看花。但為期一週的參訪,筆者看見印度的博大精深、多元與謙卑,也拼湊出知識鋪墊以外,更真實的印度社會。

 

(印度有 22 種官方語言。圖片來源

 

  • 食在印度,實在印度

印度獨有、特殊、多樣的辛香料,讓當地食物味道強烈、難以忘懷。香料不僅入菜,也入印度奶茶(Masala Tea),使奶茶增添各種風味,無論何時何地,印度人總喜歡來杯熱奶茶。雖然多數人印象中印度以咖哩聞名,但其實融合多種香料的美味醬料也是印度料理之重要元素,不論拌飯、沾餅皆是絕配;有別於台灣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文化、也因宗教緣故,印度料理以素食、雞肉為大宗。而雞肉料理中又以「爐烤雞」(Tandoori Chicken)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烹調方式是以香料(Tandoori Masala)及優酪乳把雞醃成紅色,再放進名為「Tandoor」的泥製烤爐烤製而成,因此烤雞帶著炭香。

 

(爐烤雞。圖片來源

 

  • 衣在印度,繽紛亮眼

印度傳統服飾以紗麗(Saree or Sari)最為人所知,惟除了紗麗外,印度仍有多種獨特、保留其傳統之服飾,如印度式長版上衣(Tunic)、搭配傳統服飾之長絲巾(Dupatta)、印度獨有之無領長袖襯衫(Kurta)和與其搭配之緊身長褲(Churidar)等。印度人穿搭是以顏色鮮豔、對比性強之風格為主流,著名印度品牌有 FabindiaAnokhiBibaCottons等;也因為其保守之社會風氣、炎熱氣候,服飾多以完全包裹四肢為主,惟女性著紗麗時會露出腰際。

 

(女性服飾多包裹四肢。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 住在印度,艱苦快樂

貧富懸殊極大的印度,隨處可見貧民窟,但市區的房價,依舊叫人不敢領教。雖然正在崛起,但印度本質仍為開發中國家,薪資水平、生活水平仍然不比台灣;住在印度必須適應印度人與生俱來的兩特質:「較不具時間觀念」與「好辯」,遲到為常態、議價為必須;但反面觀之,在印度不會有「最糟的情況」發生,正是印度人的高度彈性,造就任何事都還有轉圜餘地,意即可能更好或更壞;想在印度自在生活的不二法門就是放寬心、享受印度獨有的悠閒步調、學習印度式點頭並且把握當下的每一分快樂。

 

  • 行在印度,實在混亂

喇叭聲此起彼落、從未消停,沒有公車停靠區、沒有區分快、慢車道,還有行人直接橫越整條馬路,筆者仍忘不了,第一天坐在車子裡觀看印度交通狀況的震撼。因為車道不寬、車流量龐大,甚至可見動物行走在路上;印度路上眾多的黃色三輪車(嘟嘟車,Tutu Car)是移除後照鏡的,並以手勢取代方向燈之功能,這樣的交通實在堪憂。

整週參訪過程中,筆者未看過任何一場車禍,但回台灣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印度交通上之傷亡人數非常高,可能的原因是安全意識淡薄與道路基礎設施不良。惟新德里之大眾運輸系統如鐵路、地鐵、公車等交通網絡之發展還算健全。

 

(印度交通道路上可見動物行走其中。圖片來源

 

  • 育在印度,高度競爭

能在龐大 13 億人口壓力之下,躋身進入印度前幾大名校的學生,未來必是優秀人才,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IIT)錄取率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還低並非是傳言。筆者此行參訪了印度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JMI)、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DU)以及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JNU)與教授、學生進行深度交流。

雖然其硬體設施不如台灣,但論學生素質,可以明顯感受到與台灣人截然不同、印度人獨有的「狼性」與「堅持」,美其名是堅持,反面論述則是「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甚至到「惱人」的程度;但看著印度人逐漸在國際市場金字塔頂端佔據要角,也使筆者開始思考,華人文化引以為傲的「溫、良、恭、儉、讓」是否正是在國際場域無法脫穎而出之潛在因素。

 

圖片來源

 

  • 樂在印度,簡單自在

尚未踏上印度國土以前,對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深感不平,想著該如何打破階級、並將民主制度引入印度,一併解決其貪腐問題,直到身處印度,完全改觀。若論印度之娛樂,印度就是一個快樂民族的代名詞,原因正是其種姓制度使社會穩定、使其人民安分守紀、在生活中自得其樂,例如,享受並尊重食物、時刻實踐愛國情懷與舉行各式宗教慶典等,或許外人看來是苦中作樂,但改變不了這個民族樂天的基因。

不難在印度發現西方文化傳入之痕跡,消費文化、夜間文化也可在印度發現,特別的是這些文化以印度風格再度增生,好萊塢(Hollywood)成了寶萊塢(Bollywood),電影文化中必然可見印度舞蹈,且維持一定比重,觀眾亦會在電影放映間起身跳舞,印度式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寶萊塢電影常見歌舞場景。圖片來源

 

  • 結論:新南向政策為支點、強化台印關係

漫步在新德里的最大的商業中心 Connaught PlaceCP),看著人潮來來往往,想著台灣主流媒體對於印度的負面報導,諸如貧富差距、社會治安、貪污腐敗的確是印度正在面臨的問題,,即便民主化程度極高的台灣,也曾經飽受這些問題困擾過。台印關係在推動上遭遇許多困難,各方面也都還有強化的空間;本趟參訪,筆者看見限制卻也看出商機所在。新南向政策下,感謝教育部推動人才培育計畫,並有幸參與其中一改對印度之刻板印象,希望未來印度文化經貿人才專班能持續舉辦,也希望參與其中之青年學員都能成為種子,散佈在台印關係這座強樑上,未來建構出更佳之台印合作新願景。

 

 

【延伸閱讀】自由開講》新南向政策:進入印度市場前,你不可不知


首頁封面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