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林子毓

 佛教並非西藏本土宗教,苯教(Bon)才是。藏傳佛教恰恰是佛教與苯教融合後的樣貌。

傳說中的象雄古國與西藏

第一次聽聞苯教是在大學「西藏文化與思想」的課堂上。印象中,許多西藏文化的「根」源於苯教文化,影響著佛教在西藏「前弘期」(編註:西藏佛教發展的前一個階段)的歷史。如今,大部分人對西藏的想像來自藏傳佛教,我也一直以為苯教已在歷史洪流中掩沒。不曾想我在印度接觸的第一位西藏人竟是苯教徒。隨緣移動角度的我,如引信被點燃,何其有幸,我竟有機會一探未曾預期的神秘宗教。

苯教據說在在一萬八千年前由仙饒米沃,或稱東巴仙饒米沃(Tonpa Shenrab Miwoche)所創。當時的背景不是我們熟悉的西藏,而是一個位在衛藏(註1)西邊的強大古國—象雄(Zhang zhung)。古象雄王國的版圖被認為包含整個青藏高原與中亞喀什米爾高原,有些說法甚至認為其疆域遠遠延伸到新疆與中原。

象雄古國是否如此歷史悠久又版圖遼闊,我們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它的存在一直是西藏王國的重大威脅。有一說法,象雄的「象」其音來自藏語。古時因象雄強大,西藏為確保和平,常以公主和親,長久之下,象雄如同西藏的母系長輩,因此藏語稱呼舅舅的「阿湘」(a-zhanga, ཨ་ཞང་། )中的Zhanga便被用來借稱象雄。

關於苯教教主仙饒米沃其人的歷史尚不可考,僅有少數伏藏(註2)記載其生平。傳說他是象雄王國的建國者,也有說他是某國王子,不過大抵而言,其存在之於苯教,就如同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之於佛教。在佛教傳入西藏以前,苯教是西藏流行的信仰,其影響力遍及民間,深入政經,即便在象雄王國滅亡後,仍深深地影響西藏王國的政治生態,想當然,有時也令執政者不堪其擾。七世紀建立吐蕃帝國的藏王—松贊干布時期,佛教逐漸傳入西藏。多年後松贊干布的子孫赤松德贊邀請寂護與蓮花生大師入藏傳佛法,在其護持下,信仰苯教的政要失勢,佛教強行推至西藏,起初與苯教勢力多有消長,之後逐漸取而代之,成為流行西藏的宗教。而此後的歷史記載與傳說,也改由佛教觀點論述。傳說蓮花生大師與苯教法師比試神通大勝,並降伏西藏本土惡靈,將佛法帶來西藏的傳說,就是典型的說法。後世的記載也不斷有將「禁止佛教的人」稱作「魔王轉世」(註3),或將「護持佛教有功者」進階成神祇的敘述。

然而,佛教畢竟為外來宗教,不得不本土化,就如其在中國兼容儒道,在日本吸納了神道,在西藏,佛教吸收了苯教的文化,形成了風格獨具的藏傳佛教。

來自苯教的習俗

苯教具有世界各地早期信仰的特色—泛靈信仰,認為萬物均有靈性,高山是神靈的居所,河流與水邊有靈(spirits)棲居,山澗巨石間,山川深谷中有守護神(protector)鎮守;生活中的疾病與爭鬥是因與自然不和諧,冒犯了神靈所致,想要年年豐收必定先祈求神靈保佑;人類繁榮的前提是能與自然共生,是在言行中崇敬自然的存在。

藏人焚香,焚的很勤,在每日早晚或重大節慶時,在附有鍊子能手提的香爐點燃松枝等高山植物,裡裡外外的薰燒,確保家裡每一寸空間完美淨化,去除負面的東西或靈。在重大的節慶日子,比如說新年第二天,寺院舉行「焚香」(bsang)儀式,僧侶們聚集在小山頭,高階僧侶們鄭重誦經,鄰近居民齊聚觀禮。混入金箔的水被灑向空中,在法器鳴奏聲中,點燃的松枝將人們投入的香或香粉焚盡,惡業於是淨化,儀式大功告成。此舉在苯教早期的文獻中是為了迎神做準備,焚香淨化後方可迎神。類似的儀式為藏傳佛教所繼承,存在不同的教派中。

焚香儀式現場

許多我們熟悉的西藏文化其實源於苯教。比如我們熟悉的喜馬拉雅景致,或西藏文化的延伸—五色風馬旗。印著經文的藍、白、紅、綠、黃的五色旗,象徵著不同的元素,藏人習慣將他們掛在高處山邊、水邊、聖地或風大處。當風將經文吹向天翳,象徵著智慧與慈悲心,以及和平的祈願被實現。風馬旗交錯的景致被當作藏傳佛教一大特色。因大多數人先認識了藏人,然後是藏傳佛教,未必意識到背後來自苯教的影響。

又比如,象徵的慈悲之心的Torma。Torma是一種奶油混和青稞麵粉,揉成如黏土般質地、形狀各異的麵團。西藏早期,獻祭以殺生為主,傳說東巴仙饒以慈悲心,發明了Torma,教導人們用以代替動物獻祭。此習俗流傳下來,遍見於如今西藏的文化中。

我想藏傳佛教的文化與習俗,無法否認有苯教的淵源。粗略來說,任何涉及對自然神靈的崇敬儀式,若非直接繼承自苯教,很可能是受到苯教影響。其中,也有「相反」的影響。

順時針轉呢還是逆時針轉呢?

熟悉藏文化習俗的人都知道,藏人有順時鐘轉山、轉水、轉佛塔、轉經輪的習俗,不論是佛塔還是經幡旗幟,經過時都得順時針繞過。為什麼要轉?傳說轉一圈神山能抵銷業障,多轉幾圈,能消累世業障。比如位於阿里—據信為苯教發源地的—岡仁波齊山(Mt. Kailash),是苯教徒、藏傳佛教徒、印度教徒與耆那教徒共同的朝聖地。氣勢磅礡的山邊從不缺乏來此探索生命意義的朝聖者,岡仁波齊更是,藏人們繞著岡仁波齊,或走或大禮拜,一圈、兩圈、三圈,希望能滌盡一生的罪孽。

但為什麼要順時針轉呢?

根據苯教的僧侶,這恐怕也和苯教脫不了關係。和藏傳佛教徒相反,苯教徒是逆時針轉。逆時針轉的原因有幾個說法。第一,佛教傳入西藏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獨特性,並和苯教作區分,把苯教自古的順時針直接改成逆時針。第二,苯教僧侶提及,逆時針轉是萬物的規律,比如地軸就是逆時針自轉,對太陽的公轉也是,苯教有此規定,再合理不過。第三,則是因苯教佛塔或轉經桶裡的經文寫的方向。不論是藏人手持的小型轉經筒,或是寺院周圍的固定型轉經筒,裡頭都放著寫滿經文的捲軸,但藏傳佛教與苯教寫的方向不同,如果把苯教的轉經筒順時針轉,經文會被反過來念,相反的,如果將藏傳佛教的轉經筒逆時針轉也犯了同樣錯誤。

轉經筒內部放著妥善包裹的經文

結論是:在藏傳佛教聖地,就順著轉,若到苯教聖地或寺院,就逆著轉吧!不清楚的話,看別人怎麼轉就怎麼轉吧。既尊重文化,也不會轉錯。

身為藏傳佛教寧瑪派(註4)的雪巴朋友曾分享過一個有趣的說法:佛陀在某個故事裡是順時針轉,所以我們(藏傳佛教)才順時鐘繞塔,聽說苯教徒逆時針繞的原因是:這樣才遇的到佛啊!

註釋

  1. 西藏傳統上分為三省:衛藏、安多、康。衛藏主要包含拉薩周邊及西部阿里、北部羌塘。安多則包含中國青海省與部分四川省,加上部分東北西藏自治區。康區則是包含西藏自治區東部及四川與雲南部分地區。
  2. 伏藏(Terma)是由苯教或藏傳佛教大師們隱藏在西藏或喜馬拉雅山中的典籍或祕法,原因可能是預期後世將有大亂或此時不適合傳承等原因而將之暫時隱藏。
  3. 可參考「朗達瑪滅佛」
  4. 藏傳佛教分為四大教派:寧瑪、薩迦、喀舉扞格魯派。

相關文章Made in Tibet—苯教淺談與異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