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9年,出家人法顯從長安出發,經過沙漠、雪山和三十幾個中亞小國,花了四年時間抵達印度,抄錄不易取得的佛經,又前往更南邊的錫蘭島居留二年,繼續蒐集珍貴的文獻,最後再花三年時間回到南京,法顯當年的路便是後世的南絲路。今日,一群帶著在台灣出生的心臟,或研究,或工作、學習或創業者,也獨自努力在南亞地區,異鄉的土地上耕耘,他們決定以筆譯出可見與不可見的風景,書寫對當代的台灣社會有意義的文章,期待透過不同領域的行動,相互注視與認可而凝聚成共同體,使台灣對己身有新的定位。《尋找南方新絲路》書寫計畫第一次作者座談會將於8月17日舉辦,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參與。

 


 

《尋找南方新絲路》書寫計畫座談會

法顯路線圖公元399年,出家人法顯和幾個同學從長安出發,經過沙漠、雪山和三十幾個中亞小國,花了四年時間抵達印度,抄錄不易取得的佛經,又前往更南邊的錫蘭島居留二年,繼續蒐集珍貴的文獻,最後再花三年時間回到南京,他撰寫的《佛國記》一書,是後來西行求法者的上路指南。法顯當年的路便是後世的南絲路。

今日,從台灣航向南亞的新絲路,不需要單槍匹馬在風雪中望鄉守候三十年,也不需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多種族、多樣治理型態,也不要為金銀絲綢而往。然而,這條路上有國家發展的希望,有仍在艱苦游牧的台商、有不斷往復貧窮志在服務的青年、有做為一個人對於人權基本價值實踐堅定的信仰。

本計畫召集行腳南亞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不論是研究、工作、學習或創業者,將自身的田野經驗公諸於世,透過經驗分享方式出版一本完整的記錄,以一般大眾及學術新鮮人為主要讀者。期望帶領中文世界的研究者、學生、旅人進入他們的場域,就像熟手帶領新手,也透過書寫與出版,重新理解本身之角色,並探索未來影響南亞地區發展之可能性。

本書的共同作者,帶著在台灣出生的心臟,獨自努力在異鄉的土地上,在陌生的人群中,在偶爾令人迷失的高溫與髒亂中,記得自己是誰,以筆譯出可見與不可見的風景,書寫對當代的台灣社會有意義的文章。期待透過不同領域的行動,相互注視與認可而凝聚成共同體,使台灣對己身有新的定位。

本計畫第一次作者座談會將於2015年8月17日舉辦,歡迎各界踴躍參與。

 

《尋找南方新絲路》座談會

時間:2015年8月17日0930:1200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931室

0930-0950   計畫說明暨參與人員介紹       陳牧民

0950-1050   我、我的田野,和我的故事

進入政治菁英的辯論殿堂 (印度) – 陳牧民

喜馬拉雅山下的社會女企力 (尼泊爾) – 林念慈

窮人銀行家沒說的事 (孟加拉) – 曾育慧

從印度洋中心看強權角力 (斯里蘭卡) – 陳牧民

我在印度草根組織的修練 – 鄭欣娓 (視訊)

印度的西藏難民教育 – 林汝羽 (視訊)

Traveling through Indian Punjub –  夏雪莉

1050-1100   休息

1100-1200   圓桌座談 – 從七篇故事到一本書    作者群 &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