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印度互動正逐年提升,許多臺廠,包含醫療、科技、製造業等都紛紛相重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而除了臺灣外,國際各大企業,其中不泛各領域中著名的龍頭公司,也紛紛投入印度市場的研發與生產。疫情之下,晶片供應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話題,在印度可望強化國內科技發展的前提下,臺灣的晶片科技又能如何與印度現有的優勢相輔相成,發展出更多的火花?

著| 馬尼克(Manik Kumar) ,印度電子產業協會(Elcina)駐臺灣副主任
原|原文刊登於2021年9月30日印度《德干前鋒報》(Deccan Herald),經作者授權本站翻譯為繁體中文

臺灣近來以供應尖端電腦晶片能力引起世界關注,台積電(TSMC)、聯電(UMC)及旺宏電子(MXIC)等臺灣領先晶片製造商為全球市場製造超過60%半導體。大型汽車製造商及電子3C企業因電子產品需求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或COVID-19)疫情期間激增,紛紛要求臺灣供應商提供更多晶片。

建立穩定半導體供應鏈是解決晶片短缺問題的唯一方法,尤其印度汽車及電子產業對半導體需求正逐漸上升,尋求與臺灣合作亦是具吸引力的選項。

半導體晶片之於電子產品,宛如「大腦」之於「人」,它們廣泛地被使用於手機、5G網路、高速電腦及汽車等所有電子產品中,然而,如今僅有少數企業能夠在半導體製造廠(晶圓廠)中生產最先進晶片。

台積電是臺灣最著名且最先進的半導體公司,其創新能力確保摩爾定律(Moore’s law)即使現在也仍然適用,也就是密集積體電路(IC)上電晶體數量每2年增加1倍。台積電全球晶片市場占比約56%,聯電、旺宏電子、力積電(PSMC)及世界先進(VIS)等較規模較小的晶圓廠也在半導體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南韓則是最接近臺灣的競爭對手,三星(Samsung)在全球晶片市場占比約19%。

半導體晶體圓形片示意圖/PIXABAY

半導體供應鏈(SSC)包括系統公司、電子代工服務(EMS)公司、IC設計公司、IC 製造晶圓廠、IC組裝公司、測試公司、驗證公司、封裝公司和最終消費者。

為了支持可持續發展且具連續性的半導體供應鏈,理解供應鏈管理原則至關重要。半導體供應鏈公司為建立可持續發展未來,應致力改善製造過程及品質、減少環境衝擊及保護勞動權益。

印度目前不存在製造半導體晶片及設備供應商需要的生態體系。儘管建造半導體晶圓廠可能是未來前景,但問題是開發半導體製造生態體系需要多長時間?另一關鍵問題則是資金,應該是來自政府、私人參與者或二者皆備?

雖然印度目前尚未具備完善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但除了晶圓廠外的其他組成部分卻設立並於印度發展。例如世界所有大型晶片設計公司,包括英特爾(Intel)、超微(AMD)、聯發科(Mediatek)和谷歌(Google),皆在印度設立技術室或實驗室。

此外,許多具有潛力邁向國際的初創公司正在印度設計晶片。最重要的是,印度擁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龐大消費者基礎,印度2021年第2季智慧手機銷售量是3,300萬部,且數百萬消費者正等待升級至第1部智慧手機。印度龐大智慧手機、5G及物聯網市場,可帶來新興半導體製造基地。

印度目前已開始踏上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旅程,部分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皆於印度開始進行封裝測試(ATMP)業務。

印度必須制定戰略計畫,以通過互惠協議向臺灣學習相關產業的經驗、專業知識及技術;亦必須鼓勵私部門積極參與這項戰略計畫,通過連結國內無晶圓廠UC設計公司建立半導體供應鏈生態體系,以及制定適當策略建立半導體晶圓廠。長遠來看,印度若關注建立本土半導體生態體系,自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開始、逐步建立ATMP廠房至最後設立晶圓廠,臺灣可能是印度最好朋友。印度如果可以從單一來源獲得所有必要經驗,那來源就是臺灣。

本文圖片來源: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