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紀錄尼泊爾水資源及加德滿都的短記錄片《餓水》(Troubled Water)描述尼國坐擁豐富的淡水資源,但因環境限制及政策不當所導致的「缺水」問題,當年尼國政府向亞洲開發銀行貸款了9千萬美元,用以作為引水計畫的開發資金,但這項計畫成果至今仍未實現,居民對此似乎也不抱持任何希望。


延 伸 閱 讀
《餓水》(Troubled Water)


著|林子毓,本站特約專欄作家

尼泊爾北面比鄰喜瑪拉雅群峰,這片世界最高的山脈與西藏高原並稱為「第三極」,高峰上不見消融的冰雪、遠古至今的冰河,蘊藏了世界數一數二豐厚的淡水資源。其下發展的河流滋養了沿途的文明,包含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與不丹等南亞次大陸的國家 

其中,尼泊爾水資源豐厚,喜馬拉雅與南亞季風庇蔭了6,000多條河流在尼泊爾的土地上流淌,其可再生水資源(Renewable internal freshwater resources)約有210.2立方公里⁠[1],在世界排名第47,若均分給該國的2,800萬人口⁠[2],人均水資源則有7,174立方公尺/年。充沛的水資源理應為農業人口居多的尼泊爾提供灌溉所需,為民生提供穩定用水。諷刺的是,這些水看的到,用不到,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缺水早已是日常,對水質安全的疑慮也已不新鮮。


延 伸 閱 讀
Groundwater recharge: A tool for replenishing water table


上世紀末以來,加德滿都缺乏城市計畫的擴張,以及這世紀初期為躲避內戰、或為資源與工作機會而從農村移居加德滿都的大量人口,這個城市的基礎建設早已不堪負荷。負責加德滿都用水的機關KUKL(Kathmandu Upatyaka Khanepani Ltd.),其每日供水量約為151.19 百萬升(MLD, million liters per day),但根據人口試算,整個谷地總家庭需水量卻要361.6MLD⁠[3]。短少的210MLD怎麼辦呢?

加德滿都的日日

我在加德滿都住過幾處地方,地點都離加德滿都的熱鬧地區不遠,卻也受缺水影響。住處一樓的門牆上鑲著個不知哪來的水龍頭,據說那是政府的自來水管線,但水龍頭無法轉動,我也從未見過有水流出來過。整棟3、4層樓的建築裡,十幾二十個房客的用水仰賴頂樓2,000公升容量的水塔。水塔的水並非政府的自來水,而是來自一樓的私人幫浦。大概每隔2、3天水塔水用完,就必須手動開啟1樓的抽水幫浦,從地底深處抽水補充水塔。既然是私自抽,那就沒有水費問題,房客通常會繳幾百盧比給房東當作抽水馬的的電費。

有些朋友的租屋處沒有私人幫浦,仰賴數天一次私人水車補充地下儲水槽,雖然水費比政府的貴上一些,但至少不用外出取水,水龍頭打開就有水可用。然而加德滿都許多居民,沒有幫浦,也不適合用水車,不是靠井水,就是仰賴有著數世紀歷史的水渠系統(Dhunge Dhara)。好處是大多不用錢,壞處是不一定離家近。對於通常負責汲水的婦女而言,可能成為健康的隱憂。

大街小巷奔馳的運水車,圖片來源:Pema Sherpa

雖然私人幫浦想比之下簡單、方便又占盡便宜,但無限度的抽取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補注趕不及抽取,間接導致水井與水渠系統逐漸乾涸。

Melamchi的水」尚未到來:30公里外的水走了20餘年

除去水資源管理失策,管線破裂滲漏同樣懸而未決,相關單位也從未優先考慮缺水問題與長短期的解決辦法等等。其實,尼泊爾政府並非毫無作為,在競選之時,加德滿都的缺水議題總會浮現,而「Melamchi供水計畫」(MWSP, Melamchi Water Supply Project)成為競選承諾,是每個政治人物主打的政見。

「Melamchi供水計畫」經數年規劃,於1998年開始啟動,企圖從加德滿都東北30公里處的Melamchi河中引水至加德滿都,完工後預計能提供170MLD的水量。如果工程如期完成,將可大幅度的補充缺水。但貪汙醜聞導致外援撤資、與承包商的合約問題與施工意外等等一再延遲興建進度。如今已是2020年,Melamchi的水還未抵達加德滿都,而加德滿都谷地的人口在過去20年大幅增加。2001年約有159萬人,2016年已成長到308萬,預計2021年人口可能達400萬人。即便Melamchi的水現在抵達,也解不了加德滿都之渴。在肺炎疫情的當下,水資源的缺乏可能擴大感染風險,在醫療相對落後的尼泊爾造成雪崩式的危機。


延 伸 閱 讀
【南亞疫情系列】疫情下的坤布雪巴人
【南亞疫情系列】新冠疫情下,喜馬拉雅山居民的挑戰


近年,政府提出,未來將再引Yangri和Larke兩條河水,兩者分別再提供170MLD(共340MLD)。然而學者認為這並非解方,政府應加強的是基礎設施、技術、水資源的分配及水源品質的管理機制。多引一條河並不會就此解決加德滿都的缺水問題[4]

事實上確實如此,即便供水計畫克服貪汙腐敗如期完成且水量足夠,加德滿都也沒有能夠處理如此多水的水處理廠。為「Melamchi供水計畫」興建的Sundarijal水處理廠,經過經年延遲後終於在2017年宣布完工,但僅能處理85MLD的水,這意味著無法處理的85MLD都將放水流。政府於焉推出了兩階段興建計畫,希望最終Sundarijal 水處理廠能夠處理510MLD,但沒人知道這計畫何時能完工,或又是另一次的跳票承諾。。與管線的維護費用極高,又難保不會再被一個大地震毀損,管線破損造成水源汙染。畢竟2015那次大地震,加德滿都不同區域的管線平均可是損失了25%的配水能力。 說到水源汙染,飲用水安全或許是排在缺水之後的一大問題。

無法維生的水:喝水大學問

在尼泊爾鄉間,我很放心取瀑布或高海拔的河水來喝,從雪山上融雪而來的水,不經過濾也清澈無比。要是擔心微生物,幾滴碘酒就能殺菌。再保險點,把水燒開就無所畏懼。但在加德滿都,即便地下水經過屋頂魚雷形狀的濾水器過濾,我也不敢喝。但這魚雷型的淨水器一組還要價不斐,不一定每戶人家都裝得起。

貌似魚雷的屋頂過濾器,圖片來源:Pema Sherpa

加德滿都因汽車廢氣等,除了雨季外長年都有嚴重的空氣汙染,居民相信這些汙染物落在地上,進入泥土裡、地下水中,因此抽出來水也受汙染。確實,抽來的地下水若未經屋頂魚雷過濾,總有一股很鐵鏽般的怪味。研究指出,加德滿都的水,特別是中央地區的地下水,不僅深陷氨污染的危機,其鐵、錳、汞含量都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值。而私抽地下水、水井和傳統渠道的水,則有硝酸鹽和汞含量增加的問題[5]。⁠


延 伸 閱 讀
Mobile App Tests Water Safety in Nepal


除了極少數人家中自備生飲級淨水器外,普羅大眾,包括我,都是靠飲用桶裝過濾水維生。每天清晨,卡車將25公升容量的藍色桶裝水發派到大街小巷的雜貨店。每當水喝完,我們便帶著空瓶子去雜貨店換新的,不含瓶身一桶水要價30-60盧比(約8-16塊台幣)。藍色桶子回收後重複裝填,塑膠製的一次性瓶蓋偶爾還會漏水。我們其實並不是很確定這些過濾水的品質,甚至也曾聽聞朋友目睹裝填環境看似衛生不佳,且桶子未經消毒就重複使用。但全加德滿都的人都這樣喝,考慮買水開支,我們似乎也沒其他選擇。如此情境,也不免令人憂慮,經濟有困難的人家是否會因此減少攝水量,甚至直接飲用未過濾水,進而造成疾病?黑心商人,是否會用未經過濾的水製作食物和飲料?

可能的解決方法:以小規模、社區為基礎的供水模式

缺水問題迫在眉睫,但這不僅是簡單的供需問題,Melamchi的河水不該是唯一解法。有效且適當的管理加德滿都的可用水源如地下水、泉水與傳統的水渠系統才是長久之策。加德滿都地下水資源因缺乏規範的抽取及土地使用改變等因素,地下補注區縮小且水位逐年降低,學者建議,政府應在適宜的天然地下水補注地區,建立人工的地下水補注機制,以維持地下水供需平衡。另外,適當收集與分配泉水與雨水資源;監控與維護淺層地下水、含水層、水質與地層下陷等問題;建立廢水回收系統等,都不失為多管齊下的作法。在教育方面,組織下至村里的宣導活動,教育基層政府人員關於供水與汙水處理知識,也能讓水資源的議題深入社區⁠[6]

近來有人倡議復興加德滿都傳統的水渠系統Dhunge Dhara ,認為其或能在當代的缺水問題中扮演關鍵角色。Dhunge Dhara 自發展以來有近千年歷史,其源頭來自谷地周遭的山腳,收集後以陶製或木製的管線分配到谷地各處的出水口,不僅提供民生用水,其下的落水口也能引至灌溉渠道提供農業使用。這些出水口的水源不一,也可能有多個來自地下水層、淺層地下水或是湧泉的水源。近年由於地下水層降低,有些出水口乾涸,或是只在雨季運作。不過,這些渠道境過歷代修整,管線已遍布加德滿都,若能及時的翻修、維護、移除近代都市建設在管路中造成的阻礙,便能利用這些現有的管線,提供負擔不起罐裝水的居民使用。在加德滿都的Dhobighat的社區已有類似應用。Dhunge Dhara的出水口被引至一個容量達八萬公升的水塔,並由KUKL管理,每隔天就在限定時間內供給附近社區,由水管直接送到人家,社區再依據水表以極低的價格給付水費。而社區管理者極低的價格供給附近的營業場所或稍遠的居民,並免費供給附近居民⁠[7]

加德滿都傳統的水渠系統Dhunge Dhara,圖片來源:Pema Sherpa

其實加德滿都民間因應缺水早有自發作為,也不乏成功案例。在Lalitpur另幾個社區中,除了由社區共同管理水源,還搭配雨水回收系統的使用,使社區用水無虞。類似的小規模、以社區為基礎的解決方法,或許是最適合加德滿都的。如果淨水機制也能加入社區供水系統,也能避免水源在政府管線中因天災或水管滲漏造成的汙染。 在Melamchi的河水到來以前,政府若能有效計畫與協調水源應用,加上民眾與非政府組織由下而上對此議題的認識與參與,在Melamchi的河水到來以前,或能促成新的解決辦法,比如以社區為單位的管理機制,為加德滿都注入一泉活水也說不定。


作者按

[1]Peter Gleick, “Total Renewable Freshwater Supply by Country (2013 Update),” 2013.

[2]“Population, Total,” World Bank, 2019,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POP.TOTL.

[3]根據報告,KUKL 2013年的供水量應為151.19MLD,但實際上在溼季只提供了115,乾季則只有69 MLD。若總需水量以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的標準估計,以2016年人口為例,加德滿都谷地每日需水數約為366MLD。Parmeshwar Udmale et al., “The Status of Domestic Water Demand: Supply Deficit in the Kathmandu Valley, Nepal,” Water (Switzerland) 8, no. 5 (2016): 1–9.

[4]Hemanta Ojha是澳洲坎培拉大學的助理教授,近期主持尼泊爾的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5]N. R. Khatiwada et al.,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for Sustainable Water Supply in Kathmandu Valley, Nepal,”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6, no. 9 (2002): 147–54

[6]Basanta Raj Adhikari, Suresh Das Shrestha, and Narendra Man Shakya, “Future Urban Water Crisis in Mountain Regions: Example of Kathmandu Valley, Nepal” (Springer Singapore, 2019), 179–80.

[7]Ranjan Prakash Shrestha and David Seddon, “Solution to Kathmandu’s Water Crisis,” Nepali Times, August31, 2020, https://www.nepalitimes.com/here-now/solution-to-kathmandus-water-crisis/?fbclid=IwAR2tVNiBfigO0iYclZo_8mmhUDx3zGNrggi1pGGmUP1lvd9f9jG-g4eIGfI.


本文圖片來源:Pema She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