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的安排,陳姿靜講師在 2013 年 5 月前往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JMI)任教。JMI 是所特別的大學,帶著濃濃的伊斯蘭教背景,也是印度國內少數的中央大學之一,有附屬中小學,伊斯蘭教融入整個校園生活文化之中。作者認為,這裡的學生能在印度學習到由「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所開設的正體字課程,相較於當地其他設有中文系的大學所教授的簡體字課程,更能透過辨認與書寫文字的結構基礎,增加讀與寫的流暢度,在進階課程的學習上憑添許多優勢。印度是值得台灣投入中文教學的廣大市場。

 


« 在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教學的日子 »

 

(國立伊斯蘭大學)

 

陳姿靜 / 講師

經過漫長的程序,我終於拿到印度的工作簽證,在 2013 年 5 月 14 日,一個大家尚在熟睡的清晨,包裝好忐忑的心情與行李,搭上前往印度新德里的班機,出發到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JMI)任教。

經過七個小時的飛行,途中腦子裡只有地理課本上的恆河與喜馬拉雅山,於是我在高空上,仔細地望盡蜿蜒曼妙的恆河女神,也尋找那高得令人生畏的喜馬拉雅山神。俯視著漫天黃沙中一座大城市,任教的大學在這陌生城市的哪個角落呢?這個問題還沒來得及下好問號,就被機場大門外襲面而來的熱浪給蒸發了。我這才意識到:真的要靠著小小的膽子,在這個陌生的國度獨自闖蕩了。

真夏的五月,學校派了人來接我。我在沒有冷氣的計程車上,跟新德里有了最真實的連結。JMI 的 Guest House 是安全性很高的校內宿舍,讓我的生活無後顧之憂。而簡單的住宿環境裡,最熱情的莫過於夜夜叨擾的蚊子以及食蚊過多以至於體型碩大的壁虎們,每日總是不忘在門口「迎接」我回家。因為宿舍和教學大樓是在同一個校區,繞過樹叢就到了,路程不到十分鐘,真的很方便。

 

 

JMI 是個很特別的大學,創校歷史中帶著濃濃的伊斯蘭教背景,同時它也是印度國內少數的中央大學(全印度大約只有 40 所),另有附屬的中小學。整個校園環境籠罩在伊斯蘭教的生活文化中,除了每個星期五是重要的穆斯林禮拜日外,還有一年中最重要的齋戒月(去年落在西曆八月),此外,學校也嚴謹地依循穆斯林的傳統作息。校園裡頭有清真寺(圖右),每到朝拜時間,宣禮塔就會揚起古蘭經,提醒信徒進行禱告。校區中處處可見虔誠膜拜的穆斯林信徒,中文課的學生大部分也是穆斯林教徒,所以每個星期五中午是他們最忙的時候,除了上課之外,還得好好地潛心禮拜。

 

 

因為這是我國教育部透過國立清華大學與 JMI 國際事務研究中心,首次合作所開設的中文課程,因此學校特別重視教學環境及修課學生的素質。學校提供了寬敞明亮、可容納約三十名學員的教室,有冷氣空調、投影機設備與兩面大白板,旁邊就是「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國立伊斯蘭大學辦公室」(設置於圖左大樓),以提供學生更方便的學習與諮詢管道。

有意修習中文課的學生需要先通過初試(筆試),再進行口試,只有熱忱與資質皆優的學生才能錄取。此外,除了周一到周五每天三個小時的正課(教材為《實用視聽華語》,教授正體字),下午還有印度籍中文助理教授的聽力與口語的練習課程,如此為期一年的紮實課程,對學生來說並不輕鬆。

 

 

令人欣慰的是,今(2014)年五月修業課程結束後,學生的基本中文語法結構、會話、閱讀與書寫,確實都有很明顯的學習成果。不久前因應春節舉辦的文化活動,讓中文課學生在圖書館前當文化小老師,教校內學生書寫春聯,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傳統中華文化的魅力。而我在這一年的教學經驗中,也深刻觀察到:對這裡的學生而言,能在印度學習到由「臺灣華語教育中心」所開設的正體字課程,是十分驕傲的一件事;相較於當地其他設有中文系的大學所教授的簡體字課程,我們的學生更能透過辨認與書寫文字的結構基礎,增加讀與寫的流暢度,在進階課程的學習上,也憑添許多優勢。

JMI 於去年(2013)開始與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合作,校區附近是 Yamuna 河,過了河就能抵達另一個同樣設有「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的亞米堤大學(Amity University)。由於地利之便,前不久我們兩校的中文課學生也透過野餐活動中進行語言的交流,學生們的反應十分熱烈。同時,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我也常帶學生參與我國駐印度代表處所舉辦的活動,不僅增加他們練習中文口說的機會,也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臺灣人的友善與敦厚。

學習中文後,學生對臺灣有了更深的瞭解。他們告訴我,在學習中文前,他們不太能分別臺灣與中國的差別;然而上了中文課後,他們逐漸感受到臺灣與中國明顯的不同,也覺得臺灣是他們未來肯定要親自造訪的地方。尤其經過了一整年的密集訓練,中文已然成了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對臺灣也產生了特別的情感。回首這一整年的教學經驗,我深刻地覺得:印度,確實是值得我們好好規劃與長期投資中文教學的廣大市場,能透過教學將臺灣的語言與文化在這裡發揚光大,我深深引以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