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朗 /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創辦人

近幾十年來,各國開發「文化創意產業」蔚然成風。印度起步雖晚,卻是特色鮮明的文化大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財,發展文化產業潛力無窮。印度是想像力發達的民族,善於幻想,宇宙觀浩瀚無邊,是造就豐富而多元的宗教、語言、音樂、舞蹈與建築藝術的沃土。對印度文化的研究與推廣不遺餘力的吳德朗先生自本周起,將從歷史、宗教、世界遺產、音樂舞蹈、電影工業,深入淺出介紹印度如何將其炫爛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活化,使 Incredible !ndia 的名號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關於作者:

1949 年出生的吳德朗先生,為台灣電腦半導體的資訊業先趨,台灣手提電腦開創人。2002 年逐漸淡出後,熱衷音樂文化藝術,於 2003 年成立台北印度愛樂中心,推廣印度文化,引進多元的印度文化分享國人。透過和印度-台北協會(ITA)和印度旅遊局合作,定期舉辦印度文化活動。2004 年起,每年舉辦印度文化節,近 10 年來未曾間斷,對印度表演藝術有非比尋常的熱情和研究。吳德朗經營的印度入口網,為全球華文印度最大網群,也是華文印度文化活動和知識平台,備受文化人士歡迎,每天有極高的點閱率。

 


(世界遺產 Kajuraho 與舞蹈家 Awantika)

  • 楔子

近幾十年來,各國「文化創意產業」蔚然成風。文創產業致勝的關鍵包括中央、地方全力的配合、法令的訂定、資金的投入與運用、專業規劃、執行力,與觀光產業的結合。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對自身文化特色有深入透徹的瞭解。得天獨厚西班牙和法國、義大利、瑞士和一些歐洲的國家挾文藝復興之便成為文化產業發達之國。而英國、美國、中國、日本、韓國、香港因為自身國家特色,亦有不錯的成效。現在,印度也以國家鮮明的色彩豐富的人文歷史建築遺跡急起直追。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由於印度是特色鮮明的文化大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財,發展文化產業潛力無窮,值得和大家分享。

印度人是想像力最發達的民族,善於幻想,印度人的宇宙觀浩瀚無邊,說到宇宙的歷史,有十萬刼波,多如桓河的細沙。天界、地界、十八層地獄,三度空間;神話、史詩,天馬行空;童話寓言、人性化動物、上天下地,無拘無束;被世人稱為 “經中之王”的華嚴經(Buddhāvatamsaka nāma mahāvaipulya sūtra),堪稱是佛教最完整宇宙觀,正源自於印度神話的圓融和諧概念。

印度出版的《展望》雜誌稱,《薄伽梵歌》、《愛經》、泰姬瑪哈陵、甘地非暴力主義、瑜伽、咖哩等,還有寶萊塢、印度舞蹈,都已成為印度舉世聞名的代名詞,也已成功轉換成國家品牌,成為印度文化產業的賣點。

 

 

  • 淵遠流長的歷史

在西元前後,印度由於印度教和佛教的傳播,使得印度文化成為亞洲主流文化,特別在東南亞各國,各國國王以印度教的濕婆神或維希奴神夾以「君權神授」 形象以建立統治基礎,前仆後繼進行印度化,使印度文化在東南亞足足影響了一千年以上,成為牢不可破的在地文化主幹。

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代表,舉凡宗教、語言、文字、音樂、舞蹈、建築藝術,從有形、無形的世界遺產,日常的烹調飲食,婚喪喜慶到人們的行為思想,近代之教育、法律等等。你以為食古不化的印度人,多元文化的脈絡處處可循。

 

印度創始的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不僅相互間有不同的理念、儀式及教義,這些宗教也和伊朗、中亞、希臘及土耳其等外來宗教找到相近似的共通點。這裡面影響力最大的首推穆斯林,隨入侵的外來政權,將近 10 世紀的衝擊,影響的層面無遠弗屆。

15 世紀末,西方海權的興起,葡萄牙、荷蘭、法國,直到英國於 1858 年將印度併入大英帝國的版圖,一度重挫印度人的自信心,從”去印尊英”到 1947 年獨立後,又”去英尊印”,在歷史的長河中,印度文化歷經潮起潮落,悲慘的歷史傷痕,蛻變成印度最珍貴的記憶。

 

多元宗教、多元民族,成為今天印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印度文化在現代傳媒快速的傳播下,受到世人的禮敬,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璀璨的明珠。

 

 

  • 印度文化特色

印度文化遺產既深且廣,其中又以宗教為最大的特色,印度從 5 千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到吠陀文明,宗教信仰始終支配著印度人的生活。從印度在地的婆羅門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到外來的猶太教、拜火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均找到她的土壤。信仰人口在不同的時空在比例上或有輪動,但這些宗教所衍生的建築、藝術、雕刻、繪畫、醫術、儀式、音樂舞蹈、戲劇到詩歌、神話、文學均為今日印度文化最傲人的基石。

 

史詩中的《羅摩耶那》、《摩訶婆羅多》,《薄家梵歌》成為印度古典舞蹈、戲劇,千年不變的劇本。歌頌奎師那和牧羊女的戀情詩歌《Gita Govinda》成為人人津津樂道的浪漫戲碼。在過去,印度古典舞蹈僅在廟堂中表演給神和婆羅門看。如今表演的舞臺已由廟堂走向戶外,如今在慶典、或由收音機、電視機、到搬上銀幕,仍然是相同的戲碼。【圖左:印度史詩薄家梵歌】

演羅摩的男主角,被影迷當神膜拜,幾年前,羅摩耶那電視劇的黃金時段,市區內車流量大減,完結篇那日與印度國會開會撞期,國會決議為電視劇延期開會,不可思議的是,全印度人早知道故事的結局。

 

印度教如今在印度占近 70% 的信眾,印度的神祇千千萬,最重要的三大天神,濕婆神、維希奴、大梵天,每位天神均有各自的家庭及不同的分身,其中維希奴的分身、羅摩及奎師那、釋迦牟尼佛、甘地都是有名的分身。濕婆神的小孩,象神是最受歡迎的神祗。他的二兒子穆盧幹(Murugan)則是南印度最普見的守護神。

【上圖:印度教寺廟】
(上圖:印度教寺廟)

 

印度全國有數不清的寺廟,印度教為最多,分佈廣,耆那教徒不到千萬人,但耆那教的寺廟依然香火頂盛,佛教由於逐漸式微,佛教寺廟已不多見,但聖地則不少,有名的如阿姜塔石窟、鹿野苑、菩提伽耶等,仍為海外佛教徒必遊之聖地。

 

 

 

  • 多元可觀的世界遺產

印度是文明古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之項目共計 40 件,包括 24 項文化遺產,6 項自然遺產和 10 項無形遺產。宏偉的穆斯林寺院,蒙兀兒王朝的宮廷建築、紅堡,泰姬瑪哈陵、胡馬勇陵墓,都被 UNESCO 指定為世界遺產。

 

殖民政府的果亞天主教堂、孟買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大吉嶺的蒸氣火車也是有名的世界遺產。印度古跡無所不在,是世界上最多世界遺產的「世界遺產」大國,截至2014年止,尚有48件待審中。

 

(世界遺產 Qutub Minar)

 

  • 印度音樂舞蹈表演藝術

印度音樂的概念是廣義的,涵蓋器樂、聲樂、舞蹈、戲劇等元素,梵文稱 Sangita 山吉他。北印度音樂稱「興都斯坦尼」,最具代表的樂器是西塔琴、塔不拉鼓,南印度有名的樂器如維納琴,魔力單根鼓。

印度古典舞蹈歷經千年仍然鮮活至今。印度舞蹈與宗教、神話、史詩息息相關,既風情萬種又獨樹一格。婀娜多姿的舞蹈最令世人驚豔。古典舞包括北印度卡薩克、奧地西、曼尼普里、超好和南印度之婆羅多、莫希尼亞坦、酷奇普地等舞蹈。 UNESCO指定之梵文戲劇「苦力雅坦」和豐富的地方民族舞蹈令世人目不暇給。印度音樂舞蹈是戲劇、詩歌文學總體的綜合藝術,印度舞蹈多彩多姿,充滿了人文風情。音樂舞蹈堪稱印度文化最佳入門,也是印度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產業,更是載歌載舞的印度電影取之不盡的重要來源。

 

〈下集待續〉

 

 


【延伸閱讀】 【印度上下古今談】淺談印度文創產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