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khgeE002005_20150802_HWMFN0A001_11n (1)

(中尼慶祝建交六十週年。圖片來源

作者:Uddhab P. Pyakurel 博士 / 尼泊爾加德滿都大學教授

翻譯: 林洺宥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碩士生

尼泊爾和中國最近在慶祝建交六十週年。雖然兩國在 1792 10 2 日簽訂 Betravati 條約之後已開始有互動往來,但正式的外交關係要到 1955 8 1 日才開始。自此之後,尼泊爾一直將「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也不允許任何反中勢力進入尼泊爾的領土。中國也以行動表示對尼泊爾的支持,如協助尼泊爾進行各類發展計畫,慷慨地提供經濟援助等各類發展項目。如果從表現來觀察六十年來尼泊爾關係,會發覺尼泊爾對中國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變化。

 


 

Nepal and China have recently celebrated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ilateral diplomatic relations.  Though the two-countries were having interactions along with Betravati treaty on 2 October 1792, the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was established only on August 1, 1955. Since then, Nepal tried to give a greater priority and importance to the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China not only by firming on its ‘One China Policy’ but also by not allowing any kind of anti-China activities in its soil. China, too, has supported Nepal in the areas of development by being one of the key donors of Nepal and had been generously providing economic assistance to finance various development projects.

English


 

  • 中尼建交初期的良好互動

1960 年代,尼泊爾統治精英們視中國為尼泊爾主權完整、獨立的守衛及保證。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尼泊爾人樂於引用當時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在 1962 10 月發表的談話。在加德滿都-拉薩公路協議(Kathmandu – Lhasa Road Agreement)簽署一周年之際,他在加德滿都發表演說:「我向陛下馬亨德拉(Mahendra)保證,如果有任何外國勢力攻擊陛下的政府或者尼泊爾人民,中國人民將會站在你們的身邊支持你們。」中國的這種保證似乎說服了尼泊爾國王,使其與中國維持相當緊密的關係。

 

2013060122545569562127

1961 年,馬亨德拉國王正式訪問中國,圖左二。圖片來源

 

根據記錄,馬亨德拉國王於 1961 年正式訪問中國,其王儲畢蘭德拉則在 1966 年赴中國訪問,並分別於 1973 年、 1976 年、1978 年、1979 年、1982 年、1987 年、1993 年、1996 年以國王的身分訪中,最後一次是在 2001 年-畢蘭德拉被謀殺之前的幾個月。

事實上,中國不僅向尼泊爾的統治者提供了實質性幫助,也在尼泊爾人民面臨困難的情況下給予協助:印度在 1989 年實行經濟制裁,中國就立刻向尼泊爾提供了 600 噸的石油,包括在危機的頭幾個月裡空運了 300 噸,剩下的 300 噸則從陸路送達加德滿都。雖然援助數量不大,但由於當時在加德滿都會用到石油的人非常有限,因此這些援助頗有雪中送炭的效果。中國承包商和企業快速且平穩的運作方式,也助於中國在尼泊爾建立良好的形象。

 

 

  • 尼泊爾無法長久信賴中國的原因

然而中國無法長久地維持其在尼泊爾的信譽,許多尼泊爾人、特別是負責對中國事務的政府官員,也開始認為中國是一個無法信賴的朋友-自從人們知曉了中國做事的原則是「不惜一切代價以獲得利益」,尼泊爾對這個北方鄰國開始產生疑慮。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一、石油支援與合作問題

尼泊爾在 2015 年面臨印度封鎖的危機時,曾對中國抱有很大的期待與希望。但儘管中國同意向尼泊爾快速運送 1000 噸石油類產品作為援助,但與加德滿都在 1989 年相比高出許多的石油產品需求,這次的援助只是象徵性的支持。

 

27102015083234sticky-1000x0

(尼國商務部長 Pun 與駐華大使 Maskey,右者於 2015 年代表尼國與中國協商石油問題。圖片來源

 

除了少量的石油援助外,其他只是光說不練:中國曾答應為尼泊爾商業進口油品掃除障礙,雙方也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以便從中國進口相關產品,但由於費用和關稅問題無法解決,這份備忘錄始終無法執行。在歐力(Oli)內閣時期,尼泊爾的商務部長 Ganesh Man Pun 曾向中方請求,勿對向尼泊爾出口的石油產品徵稅,以保持與從印度進口的石油相同價格,但最後他不得不放棄這個夢想,中國最終也沒有表示解決此一問題的誠意。

 

二、空頭支票的承諾與實質幫助不高的援助

中國不履行對尼泊爾在經歷 2015 年毀滅性的地震之後對其所做的承諾,也是另一個原因。最初中國派遣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最高級別的國際捐助會議,並承諾撥款 7.6 億美元(47 億元人民幣)的贈款和貸款,而這給予了尼泊爾巨大的希望。

王毅部長還承諾在未來的一年裡為 1500 位尼泊爾人提供培訓機會,並從中國的絲路基金向尼泊爾的重建投標提供優惠貸款,但兩年來都沒有實現。就在針對尼泊爾災後重建的國際會議結束之後,中國商務部的國際貿易代表訪問了尼泊爾,並簽署了一項 1000 萬美元贈款援助的合作備忘錄,主要用於升級在中尼邊界-塔托帕尼(Tatopani)到拉蘇瓦(Rasuwa)的公路。

 

Chinese Ambassador Wu Chuntai (right) shaking hands with Secretary at the Ministry of Supplies Shreedhar Sapkota after handing over 10,000 induction heaters to Nepal government, in Kathmandu, on Wednesday. THT

2016 年中國交付電磁爐給尼國。圖片來源

 

但中國政府於 20163 月交付了 11,300 台烹飪用電磁爐,並從中國政府正式向尼泊爾提供的救災援助款中,直接扣除了 892,700 美元。雖然提供電磁爐的原因,據說是為了紓解尼泊爾燃料不足的困境,但如何銷售這些炊具已成為尼國國家貿易公司(National Trading Ltd)和尼泊爾政府的供應部(Ministry of Supplies)的沉重負擔,因為這些炊具的價格與市場上從其他地方進口的同類產品相比要高出許多。

據說,他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內才能售出這些炊具,但是存放倉庫的租金已經達到了 2300 萬尼泊爾盧比。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官員開始質疑這種補助的有用性,尤其是從鄰國向地震災民提供這種無用的炊具,而不是更有保障的援助。

 

三、地震後重建之路漫長-與國際外交的關聯性?

在加德滿都中國官員的一些強勢性作為也被認為是尼中關係轉趨惡化的因素。加德滿都人認為一些中國人的作為已經超出了他們應該遵守的行為限制和外交倫理,這樣些作為延緩了對加德滿都山谷因地震而受損的學校的重建工作。

具有歷史意義的杜爾巴(Durbar)學校重建工程,中國兩年前就已經同意協助重建,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另一個案例是加德滿都的 Padmodaya 高中大樓重建計畫,原本一個來自台灣的民間組織已經答應協助重建並且已經做了基礎工作,但是中國大使館迫使尼泊爾政府撤銷其重建許可。現在尼泊爾教育部、老師和學生都知道中國政府為了反對,連阻礙重建的事都做得出來。

 

 

  • 中國與尼泊爾的微妙關係

也有人認為中國試圖到處對他人強加上各種條款和條件,但不會真的了解對方在意的事。人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中國一直在促使尼泊爾參加 「一帶一路」但來自雙方的新聞都顯示尼泊爾是不情願地簽署協議。「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2013 年宣布的中國全新且長期的「新全球金融秩序戰略」的一部分。一般來說,幫助中國這樣的鄰國如此長期的繁榮戰略無傷大雅。

不過,中國人推動尼泊爾簽署這筆交易的方式,對尼泊爾方面造成了焦慮。據說中國除了「一帶一路」之外幾乎不在乎其他計畫。有傳言說,中國國家主席不會訪問尼泊爾,也不會邀請尼泊爾總理訪華,除非尼泊爾同意加入「一帶一路」,因為知道中國的習性,所以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耍了一個手段,好讓他可以在 2017 3 月訪問中國。

中國也常常說,它相信中國與小國之間是平等的,但是即便對是鄰國也沒做到這一點。例如,尼泊爾和中國雙方都同意在各自國家內部推廣旅遊,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尼泊爾為此向中國公民提供免簽證待遇,但中國並沒有向尼泊爾公民提供同等的回報。

尼泊爾意識到,向中國人提供免簽證的優惠,在許多方面已造成尼泊爾的更多負擔;中國遊客正在利用這個機會來大量兌換美元。允許中國人在尼泊爾境內一年停留最多 150 天的優惠措施,讓許多中國遊客乾脆留下來,並在酒店和餐館打工賺錢,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不得不比今天多買美元,兩國匯兌差距可能會比以前更大。據 2015 年全球匯兌匯報,中國與尼泊爾的匯兌流動已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尼泊爾僅從中國獲得了 50 萬美元,而中國從尼泊爾得到的匯兌金額為 13600 萬美元。

 

nepalmap

(紅點處即為從西藏進入尼泊爾的科達里公路。圖片來源

 

此外,中國人不願重新開放科達里公路(Kodari,是尼泊爾與西藏自治區的邊境城市,屬於塔托帕尼 Tatopani 鄉,邊境對面為樟木鎮),迫使許多尼泊爾人重新思考對中國正面印象。Kodari 公路是中部山丘地區十多個區域的生命線,不僅是重要的紡織品運輸路線,還可以進口地震重建項目的重要工程建材。但是,中國政府一直不願意表示重開科達里公路,只是口頭上說「將在短期內恢復運作」。即便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在今年 3 月訪問中國時,中國國家主席已作出正式承諾,尼泊爾各界仍然對恢復塔托帕尼邊界點事件表示懷疑。

 

 

  • 結語

在了解以前敘述的情況之後,人們可以說只要表態參加中國的「一帶一路」,中國就會很乾脆的幫助尼泊爾解決各種問題,例如興建通關便利措施、以合理的價格提供石油和其他民生必需品。但沒有一個政府(即使是與中國交好的歐力總理)會全力投入支持一帶一路,因為先努力解決人民日常問題才是更重要的任務。在這裡,中國需要了解其舊政策-即推動尼泊爾站到「印度霸權」的對立面-有其限制。

除非中國準備重新開放 Kodari 公路,並鼓勵恢復其它邊界聯繫,否則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既不會減少,而中國對尼泊爾的敲詐也不會再起作用。最終,尼泊爾民族主義者(包括一些仍然親中的媒體)會改變尼泊爾人的親中情緒,並開始質疑中方未來的任何可能作為。

 

 

 

【延伸閱讀】Relations and Future at Nepal-China border 尼中邊境管理與兩國人民的關係(上)


【參考資料】

[1]:首頁封面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