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南亞觀察南亞觀察
  • 首頁
  • 訊息公告
  • 國情介紹
    • 國情簡介—印度
    • 國情簡介—尼泊爾
    • 國情簡介—不丹
    • 國情簡介—孟加拉
    • 國情簡介—緬甸
    • 國情簡介—伊朗
    • 國情簡介—馬爾地夫
    • 國情簡介—巴基斯坦
    • 國情簡介—斯里蘭卡
  • 國別主題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
    • 斯里蘭卡
    • 尼泊爾
    • 不丹
    • 馬爾地夫
    • 鄰近國家
  • 文章主題
    • 南亞書田
    • 影像南亞
    • 背包南遊
    • 專家來鴻
    • 南亞疫情
    • 政治經濟
    • 人文地景
    • 藝術文化
    • 特別企劃
  • 特約專欄
    • 前進南亞:陳牧民觀點
    • 推坑印度電影
    • 曾育慧的田野筆記
    • 吳德朗印度上下古今談
    • 林子毓:走在喜馬拉雅天空下
  • 編輯團隊
【特約專欄】波多蘭自治區觀察:印度邊境行政區的獨立自治與發展契機

著|陳牧民,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南亞觀察網站創辦人/印度東北各邦雖然並不是傳統「紅色走廊」(Red Corridor,指印度東部受共產黨游擊隊或分離主義干預的省邦區域,也由於境內政治問題未解,使得該區域的經濟、文化普遍表現相對不佳)的一部份,然而因為地理環境的複雜、族群繁複、深處邊境地區,致對主要省邦的聯繫相對困難,仍使得其經濟發展有所阻礙。本文所介紹的波多蘭地區可謂是「邊境的邊境」,其地理位置位於印度東北阿薩姆邦與不丹國土交界處,其經濟發展之困境並不難想像,同時在波多蘭的歷史中,自印度獨立以降,也曾發展出獨立建國的思想,甚至分離主義等武裝團體,與「紅色走廊」的背景或有些許相似。最終波多蘭選擇與印度政府和解的道路,即便當今政府仍面對區域發展的困境,但也試圖走出具有自我民族特色的道路。

02
4 月
【人文地景】自由之城:臺灣、新中國夢與遺留在中間的人.之三

著|李奎壁,1991年生於臺南, 2017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現生活在臺北/本文作者李奎壁透過解密檔案的閱覽,以及與藏人社群的接觸,從3段訪談紀錄,嘗試拼湊出在臺藏人的過去與現在,從種種的社會背景、族群分和、諜報抗衡、黨國政治、利益與理想,作者也嘗試盼能從藏人的脈絡來提醒臺灣與世界的出路或契機。

08
3 月
【人文地景】自由之城:臺灣、新中國夢與遺留在中間的人.之二

著|李奎壁,1991年生於臺南, 2017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現生活在臺北/本文作者李奎壁透過解密檔案的閱覽,以及與藏人社群的接觸,從3段訪談紀錄,嘗試拼湊出在臺藏人的過去與現在,從種種的社會背景、族群分和、諜報抗衡、黨國政治、利益與理想,作者也嘗試盼能從藏人的脈絡來提醒臺灣與世界的出路或契機。

08
3 月
【人文地景】自由之城:臺灣、新中國夢與遺留在中間的人.之一

著|李奎壁,1991年生於臺南, 2017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現生活在臺北/本文作者李奎壁透過解密檔案的閱覽,以及與藏人社群的接觸,從3段訪談紀錄,嘗試拼湊出在臺藏人的過去與現在,從種種的社會背景、族群分和、諜報抗衡、黨國政治、利益與理想,作者也嘗試盼能從藏人的脈絡來提醒臺灣與世界的出路或契機。

08
3 月
【南亞書田】《前進印度工作去》新書分享會

閔幼林Cannie早在2006年就前進印度,發現印度的無限可能,也親眼見證印度這些年的成長與進步。她逐步厚植自己的實力,在全無外援的情況下隻身闖蕩印度,最終開創自己的事業,從貿易、華語教學、翻譯到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印度達人」,進而開始協助到印度打拚的台商了解、融入印度。與印度人直接打交道的Cannie,分享她如何搞懂印度人獨特的邏輯;生活在印度食衣住行的實質建議;最重要的是,在別的國家成功的經驗,到印度卻不見得管用,又該如何見招拆招?

07
2 月
【南亞書田】《朝聖者的印度》新書分享會

哈佛大學學者黛安娜.艾克累積十多年來工作的結晶,帶領我們在這個豐富而深刻的南亞次大陸進行了一次非凡的信仰和歷史之旅,探討這些思想如何影響我們提到「印度」時所蘊藏的對這個國家的理解。這是一部全面了解印度,及其多樣性宗教,最具深度的專書!

07
2 月
【藝術文化】傳統工藝的流亡路線:藏毯技藝在大吉嶺難民自助中心的傳承現況

著|梁家恩,旅臺馬來西亞人,劇場編導、文字工作者。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研究所/工廠目前極有可能面臨年輕世代的斷層危機。對於年輕人的傳承意願,羌巴丹增師傅對此的態度表示悲觀。他認為傳統藏毯是個極為耗時的手工活,2個人織1條毯子就需要耗時大概1個月。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越來越傾向以快速且輕鬆的方式賺錢,年輕一代較不願意在傳統工藝上下苦功,況且僅依靠編織地毯的收入,也難以在現代生活中維持有品質的生活。羌巴丹增師傅認為或許在未來,編織地毯工藝只會留存在於歷史當中;因此現在還能夠實際參與手工編織藏毯,已是非常珍貴的一件事。

25
1 月
【人文地景】探訪加爾各答城裡的華人記憶

著|陳牧民,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南亞觀察網站創辦人/早前,隨著本文作者陳牧民教授的腳步,拜訪了位於賈坎德邦境內的國軍蘭伽公墓,而這次則來到了西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探訪巷弄內的華人記憶。稱加爾各答是印度的中國城(China Town)並不為過,由於英治時期的印度需要相當的勞動力人口,殖民政府從其他海外殖民地或周邊地區吸引了部分勞工來到印度從事相關工作,而許多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移工便在此一背景下來到了印度,如今雖然聚落規模逐漸落寞,但過去華人的身影及文化仍對當地留下不小的影響。

17
1 月
【訊息公告】印度習醫記-臺印傳統醫學交流工作坊

今年度首次新南向系列活動,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邀請到全台灣第一位赴印度接受完整阿育吠陀醫學訓練,也是目前唯一取得阿育吠陀醫學暨外科醫師資格,具備流利的印度語和印度古文行醫能力的胡琦偵醫師,分享她在印度的學醫經驗,還有印度醫學最特別的淨化調理手法。 另外二名與談人,一位是在英國拿到計算機科學博士,目前正追隨胡醫師腳步也在印度學醫的黃竹鍵;另一位是在印度吃盡苦頭才拿到尼赫魯大學國際研究博士的林曉甄。 人生際遇獨特的三人,足跡在印度重疊,令人敬佩之餘也感到無限好奇,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11
1 月
【政治經濟】印、中邊境戰爭60周年省思

著|陳禹瑄,輔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家教老師/2022年恰逢印、中邊界戰爭60週年,現今的臺灣仍舊面對來自中國的武力威脅,檢視歷史經驗,從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面對印、中衝突,是如何靈活運用外交手段,做好防禦備戰,或許這樣的經驗依然值得我們記取與學習。展望2023年,願世界和平。

01
1 月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103
文章分類
近期文章
  • 【政治經濟】克什米爾襲擊事件後,印巴緊張局勢急劇升溫
  • 【政治經濟】印巴衝突急升溫,中國足跡或藏其中
  • 【人文地景】阿薩姆的魔法村
  • 【特別企劃】提升對印度關係的契機 紀念鮑斯辭世80週年
  • 【政治經濟】中國在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的影響力質變
標籤
Bangladesh India Nepal Pakistan Sri Lanka 不丹 中印關係 中國 伊朗 南亞 印度 台印關係 吳德朗 喀什米爾 外交 女性 孟加拉 尼泊爾 巴基斯坦 影評 恐怖主義 政治 文化 斯里蘭卡 新聞 新聞剪輯 旅遊 書評 曾育慧 林汝羽 毛派 科技 穆斯林 緬甸 美國 能源 英國 莫迪 西藏 講座 軍事 選舉 阿富汗 陳牧民 馬爾地夫
統計
40 個使用者 正在線上。
瀏覽次數
  • 2,009
  • 1,166,332
  • 5,494,540
  • 1,025
長期徵稿

本網站內容陸續更新中,不論是遊記、書評與影評都歡迎同好投稿與提供相關資訊, 經審查刊登者將薄致稿酬,刊登後本站亦保有文章轉載使用權益。
來稿請寄:Sawintaiwan@gmail.com

捐款資訊

戶名:台灣南亞研究協會陳牧民
銀行:台灣銀行群賢分行
帳號:162001007457

合作單位


本站文章不代表合作者立場

Copyright 2025 © South Asia Watch
  • 首頁
  • 訊息公告
  • 國情介紹
    • 國情簡介—印度
    • 國情簡介—尼泊爾
    • 國情簡介—不丹
    • 國情簡介—孟加拉
    • 國情簡介—緬甸
    • 國情簡介—伊朗
    • 國情簡介—馬爾地夫
    • 國情簡介—巴基斯坦
    • 國情簡介—斯里蘭卡
  • 國別主題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
    • 斯里蘭卡
    • 尼泊爾
    • 不丹
    • 馬爾地夫
    • 鄰近國家
  • 文章主題
    • 南亞書田
    • 影像南亞
    • 背包南遊
    • 專家來鴻
    • 南亞疫情
    • 政治經濟
    • 人文地景
    • 藝術文化
    • 特別企劃
  • 特約專欄
    • 前進南亞:陳牧民觀點
    • 推坑印度電影
    • 曾育慧的田野筆記
    • 吳德朗印度上下古今談
    • 林子毓:走在喜馬拉雅天空下
  • 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