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曾育慧 / 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我跟廁所蠻有緣的,意思是比天天用的那種緣份再多一點。記得小時候參加作文比賽,題目是「學校裡最美的地方」,我寫廁所裡的形形色色,包括一群女生手牽手進同一間的歡樂情景。寫完跟老師回報時,還被念了一頓,說怎麼不寫圖書館或操場什麼的。後來那篇廁所文得了全校第一名,這可能埋下我後來投入公共衛生的種子。

今年人在南非,當地有廣大的印度裔人口,經常可以看到同步上映的寶萊塢片,南非小印度夜市 DVD 攤同步的速度也不遑多讓。有一部「廁所,一則愛的故事」(2018/04/26編輯部加註:台灣片商於2018年發行此片,中文翻譯名稱為《廁所:一個愛情故事》),立即引起身為公衛人的我莫大興趣。等了一個月,電影都沒有上戲院,該不會是對廁所有興趣的人才會想看吧?最後我只好買了盜版片。雖然沒字幕也聽不懂印地語,但透過貼近日常生活、趣味橫生的表演方式,讓我得到看完電影後的第一個心得:愛她,就蓋間廁所吧!

用愛情片來包裝廁所,最強的動機就是印度人不太用廁所,而這形成非常嚴重的公衛問題。六年前,也就是 2011 年,印度家庭普查的結果出爐,其中一項發現引起全球廣泛討論。沒廁所可用的人超過一半(53%,如下圖深綠色長條圖,分別顯示全國、鄉村、都市的比例),這在鄉村地區的比例將近八成。換句話說,有 億的印度人在戶外便溺,會使用公廁的人只有區區的 3.2%。跟 2001 年(下圖淺綠色長條圖)相比,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大的改善(如下圖)。

 

圖表來源

 

關於這個現象,印度人口普查局提出二個解釋,一是傳統文化,二是教育程度普遍低落。

有關文化因素,從普查結果也能得到佐證。處理排泄物傳統上被視為不潔之事,數百年來是專屬於賤民的職業,這是廁所難以普及的一大障礙。佔全國多數的印度教人口,家裡有廁所的比例只有 45%,遠比其它宗教信仰的家庭來得低;反之,錫克教與基督教家庭有廁所的比例超過 70%。缺乏教育的表現之一,就是不介意在外頭隨意大小便,家裡卻打掃得一塵不染,殊不知印度每年有 40 萬名五歲以下孩童因為糞口傳染導致的疾病而喪命,大量人口在戶外大小便也導致 75% 的地表水遭污染。

 

 

文化因素最難改變。寶來塢以永不褪流行的俊男美女、歌舞場片和趣味搞笑元素,透過「 廁所」這部電影,精準地呈現印度真實的一面,反映出文化的頑固性和教育的重要性。片中,自小備受寵愛,念完大學的獨生女嘉雅嫁給最高種性的婆羅門階級,卻沒料到優渥的夫家竟然沒廁所。在新婚第一天清晨,就被一群提著煤油燈,人手一盞水壺的鄰居太太喚醒,邀她一同外出方便。經過多番爭取未果,一氣之下登報宣布休夫,一場趣味橫生的廁所大戰就此展開。

一開始,男主角為了滿足愛妻的生理需求,也為了避免跟父親起衝突,用摩托車載著老婆到各地方便,包括火車上的公廁,也去偷搬電影外景劇組的流動廁所。直到妻子陰錯陽差被火車載走,決意留在娘家,才為了挽回婚姻而不得不正面挑戰父親。隨著劇情的發展,他明白根本的障礙是落伍的觀念,在與父親、長老,甚至村民公開衝撞之後,這名得到啟蒙的男性同意離婚,企圖用悲劇來突顯被全村集體捍衛的「文化傳統」的荒謬之處。

父權社會下衍生的性別不平等也讓戶外便溺難以改善。當女主角不解地問村裡的婦女,除了在昏暗的清晨與晚間跑到村郊野外解放,白天怎麼辦?「平常就要憋住啊!」相反地,隨時都能大大方方在任何地方大小便的男性自然不會感到不便,也絲毫不會同理女性的需求。被壓抑許久的女性對這個攸關自身權益的議題似乎渾然不覺(這當然也不是印度女性被壓抑的唯一一件事),甚至加入壓迫者的行列。電影沒提到的,是女生在生理期該怎麼辦?想必她們更難以維持基本的個人衛生,受感染的風險大增。

女主角嘉雅不惜以婚姻為籌碼來爭取廁所,這跟她的教育和成長背景有關,在碰到不合理的情況下會站出來反抗。與她同村的婦女家中多半也沒有廁所,嘉雅這才發現家裡有廁所竟然是少數中的少數。她的父親支持自己的女兒,說到少女在野外如廁卻被性侵,之後不堪受辱而自殺的悲劇。電影人物雖為虛構,但女性在野外解放時慘遭侵害卻經常在印度社會真實上演,因此才形成電影中集體外出的自保行為模式。

 

(印度清潔運動。圖片來源

 

全球六成的戶外便溺就發生在這個既文明又落後的國家。印度總理莫迪在 2014 年上台後便發起印度清潔運動(Swachh Bharat Mission),目標是在 2019 年徹底革除戶外大小便的陋息。其實在莫迪上台之前,印度政府並非沒有作為,比如 1986 年的「中央鄉村衛生計畫」(Central Rural Sanitation Programme)補助貧窮家戶加蓋廁所;1999-2012 年間也執行過包括財務補助、教育宣導和創造需求等多管齊下的「全面衛生運動」(Total Sanitation Campaign)。但從 2011 的調查發現,這些政策顯然沒有帶來太多實效。

莫迪執政以來新蓋了 5 2 百萬間廁所,問題是人們有廁所卻不願意用。「廁所」一片中也演到這一段。男主角面對村民的抗拒,跑去找政府官員理論,痛罵他們明明有預算卻不做事。政府官員無奈地拿出照片,說政府蓋的水泥廁所被村民用來當成理髮店、裁縫店、甚至養牛等其它用途,就是不當廁所。

至於擁有 16 千萬人口的鄰國孟加拉,在戶外便溺的人口比例從 2003 年的 42%,降到 2015 年的 1%(下圖紅色曲線;另,藍色曲線為使用衛生廁所的比例逐年上升)。與他人共用廁所的人口佔 28%,亦即多數人家已經有自己的廁所可用。孟加拉的成功,除了沒有像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之外,孟加拉政府一開始採行的手法,除了持續投入可觀的預算之外,還結合社區資源與創新策略,包括開創從上游供應到下游處理的產業鍊,讓民眾從興建廁所運動中有利可圖,而在這過程中,並沒有忽略女性的教育與動員。

 

資料/圖表來源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遇見一位靠廁所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傑出女企業家夏蜜瑪。孟國西南部鄰近孟加拉灣的小村落,生活十分困苦。不遠處是孟加拉虎棲息的紅樹林,村裡的土地也因為土壤鹽化,可耕地日漸消失。夏蜜瑪從小沒機會念書,卻非常有生意頭腦,她的第一份自雇事業是蔬菜買賣。村裡長不出青菜,她便徒步到鄰村,甚至更遠的地方批菜來賣,漸漸也存了一筆小錢。

在地方政府開始宣導衛生廁所並補助家戶興建廁所時,她立即嗅到商機。靠著賣菜練就一身膽識的夏蜜瑪跑到縣公所,說服政府官員讓她批發一批做化糞池會用到的中空水泥管,她要在村裡一邊宣導興建廁所一邊賣水泥管。政府當然樂於看到願意配合政策的女性,還加碼提供她諸多優惠和支持,也鼓勵其它村的女性仿效。鄉村衛生運動在社會行銷推波助瀾下,廁所的需求大增,夏蜜瑪的產品不僅賣給個別家庭,有不少公衛非政府組織也成為她的客戶。

事實上,整個孟加拉參與廁所設計、個人衛生用品、清潔用品、設備材料、污水處理與運輸、回收使用…等的製造、批發、零售和服務業的人們與社區組織不計其數,夏蜜瑪只是其中之一。看起來,若要增加廁所使用率的秘訣,就是創造需求、擴大參與,在推出政策的同時也重視由下而上的途徑,讓廁所普及,並內化成社會常模,這個經驗也許值得他國借鏡。

2017 11 月,印度政府祭出鐵腕,在各地由當地居民組成早安特攻隊,阻攔村民前往樹林裡方便、打翻外出如廁者淨手用的水、公開如廁照片、以取消社會福利金或禁止考公職做為懲罰… 等,讓人民心生畏懼,強迫他們使用廁所。這種羞辱法在民主大國印度自然引發諸多爭議,支持者卻也不少,主張若不這麼做不可能改變人們的行為。期待印度政府在短期內徹底改變六億人可能過於樂觀,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得從教育-改變人們的觀念著手。電影「廁所」的尾聲,就是原本寧死不蓋廁所的父親,在自己老母踩了被尿溼的台階滑倒受傷後,才體會到廁所的必要性,一場即將破碎的婚姻也有了喜劇收場。

看到這裡,觀眾也許能感受到導演試圖用不說教、不羞辱,且符合人性的手法改變觀念,告訴人們:為心愛、疼愛、敬愛之人蓋廁所,才是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