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間國寶—猶太人 Sarah Cohen 女士)
吳德朗 /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負責人
印度最早的猶太人,相傳是所羅門王時期的水手。史稱是在公元前 6 世紀,耶路撒冷受到圍困,於第一神廟遭到破壞後,猶太人流離失所來到了印度。在公元 70 年,第二神廟遭被毀後,陸續又有許多猶太人抵達印度科欽(Kochi)附近「海上香料之路」的木子李(Muziris)這古老港口附近的科東格阿爾盧爾(Kodungallur)定居。當時這地方還被稱為印度的「耶路撒冷」。
(猶太人登陸)
1768 年,阿姆斯特丹史學家聲稱:公元前 68 年,約有一萬位男性猶太人,來到 Muziris 上岸,大多數人也定居在科東格阿爾盧爾。這些猶太人以希伯來文朗誦舊約聖經,平日則操阿拉姆語或猶太-阿拉伯語。公元 52 年,聖托馬斯(St. Thomas),耶穌的使徒之一,也登陸印度發展。當時許多猶太人可能由聖托馬斯教會所吸收,而成為基督徒。所以後來一些基督徒聲稱,他擁有猶太人的文化遺產—擁有與猶太人相似的習俗和儀式。
(科欽猶太人)
科欽猶太人的歷史與在地印度統治者關係密切,這些社區的居民約在公元 5 世紀到 20 世紀初仍然享有特權,如:授予猶太領導人享有統治區的地位和稅收,以及對七十二座公共房屋支配的權利。猶太人可以自由生活,建立猶太教堂,與當地人一樣,擁有財產,並沒有附帶條件的差別待遇。
從科欽猶太人最古老的希伯來文墓碑的瞭解,可追溯至公元 1269 年。它毗鄰 Chendamangalam 猶太教堂,建於 1614 年,後來也因洪水來襲損壞嚴重。2014 年我去時正值 ASI(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在修繕,次年我再去時己完全恢復,由於當地已沒有任何猶太人,因此它現在轉為博物館了。
在 1341 年,一場災難性的洪水淹沒了科東格阿爾盧爾港口,以至於港口貿易轉移到科欽港。當時的猶太人全數撤離,他們在科欽堡社區又建立了另一座猶太教堂。葡萄牙帝國於 1500 年在建立了一個貿易據點和他們做生意,但他們歧視猶太人。 其中一座猶太教堂是在 1616 年,在 Parur(Ernakulam)建造的,(根據傳統,在 1165 年一座猶太教堂),如今這個猶太社區的居民幾乎在 1954 年移民到以色列了。
在 1524 年,由穆斯林統治者支持的穆斯林兄弟,由於在 Calicut 經營利潤豐厚的胡椒貿易中佔有首席地位,並攻擊競爭對手—富蘭克羅斯的猶太人,這批猶太人因而向南逃往科欽王國,尋求科欽皇家的保護。國王除了給予他們庇護,也免除猶太人的稅收,同時賦予他們享有和在地人相同的權益。
- 馬拉巴里猶太人
另外一馬拉巴里猶太人,在 Mala 和 Ernakulam 建造了很多所猶太教堂。其中 Kadavumbagham 猶太教堂建於 1200 年左右,曾在 17 世紀 90 年代大修。從銅板銘文記載了解到當時猶太人數達 2000 人。但是到了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前,又陸續移民到以色列。
(Kadavumbagham 猶太教堂)
- 白人猶太人
Paradesi 猶太人也被稱為「白猶太人」,在 16 世紀定居在科欽地區,之後在受到果亞葡萄牙人被強改宗及迫迫害之後,被驅逐出到伊比利亞半島,有些人再向北逃往荷蘭,但大部分人逃往東方奧圖曼帝國。另外也有隨阿拉伯香料路線移民到科欽的幾個家庭。(可能是來自地中海的拉特納猶太人 Radhanite Jews)他們和其他馬拉巴猶太社區是不同的。
據歷史學家曼德爾鮑姆(Mandelbaum)說,他們可以操阿拉伯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荷蘭語等等。 所以這批猶太人自視很高,享有較高的經濟和政治上的地位。所以這批「外來的猶太人」和本地猶太人之間,時有緊張關係。當葡萄牙人佔領科欽王國時 ,他們也歧視其猶太人。 然而,猶太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必須學習葡萄牙人的語言和文化,所以更多的猶太人在葡萄牙統治下(在 1580 年和 1640 年之間)討生活。
- 黑猶太人
馬拉巴里的猶太人,在歷史上被稱為黑猶太,雖然他們的皮膚顏色是棕色的,他們在科欽建立了七座猶太教堂,充分反映了他們人口的規模。他們雖然自由,但仍然處於社區的下層地位。 這黑猶太族群。他們不允許與白猶太人結婚。只能坐在猶太教堂的後面; 這些做法類似於對印度基督教對低種皈依者的歧視是一樣的。
(Paradesi 猶太教堂)
猶太一條街的 Paradesi 猶太教堂與 Malabaris 相比,後者比較小。 這兩地的猶太社區的教律都實行內部婚姻,為了保持血源的純淨,不與異教徒通婚,當然包括黑猶太。二十世紀初,被稱為“猶太甘地 ”的年輕律師亞伯拉罕 • 巴拉克 • 塞勒(Abraham Barak Salem 1882-1967 年)致力於結束對猶太人的歧視,他亦受到印度民族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的啟發,也試圖調解在南印度科欽猶太人之間的分歧,使他成為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推手。他通過各反對猶太教堂的歧視惡法。到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許多老禁忌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改變,然而猶太人大部份已回歸以色列或自然凋零已所剩無幾。
- 猶太一條街的最後猶太人
科欽猶太鎮曾經是亞洲第一個期貨市場。但是到 20 世紀初,傳統香料業務由於多重原因開始下降。最重要的是美國介入了香料市場,及來自其他香料國的激烈競爭,致使印度失去了香料帝國王冠。歷經市場變遷, 20 世紀 90 年代,猶太鎮的期貨市場多已關閉,使猶太鎮一直出現被遺棄淒涼的風景。
所幸,近十多年,印度喀拉拉旅遊局將科欽市及柯欽堡猶太一條街的猶太文化和旁邊的荷蘭宮,重新規劃推廣猶太風情的旅遊線,成效裴然,如今亦成了觀光客到喀拉拉必遊的景點。其中猶太人 Sarah Cohen 女士是筆者的忘年之交,十多年來訪問他超過十次,她已 95 歲高齡仍然天天讀「希伯來聖經」,並還能穿針引線做猶太蕾絲販售,他是科欽堡最後一批猶太人,是印度人間國寶。神奇的是他的義子是穆斯林,誰說猶太人同穆斯林是水火不融?
(每天讀希伯來聖經的 Sarah Cohen 女士)
(圖左為 Sarah Cohen 女士的穆斯林義子)
【參考資料】
[1]:Wiki:Cochin Jews
[2]:猶太人 Sarah Cohen 女士及 Thaha Ibrahim 穆斯林義子 2007-2014 口述歷史
[3]: Discover the history of Muziris
※本文照片由作者、John Wu 與 wiki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