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法蘭西斯‧賽維爾,圖片來源)
翁婉瑩 / 自助旅行者與自由工作者
全片在台灣拍攝,由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小說改編的電影《沈默》(Silence),是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醞釀 28 年,描述日本幕府時代宗教迫害、天主教與佛教衝突的信念之作。而第一個踏上日本的天主教神父聖法蘭西斯 ‧ 賽維爾(St Francis Xavier,1506 – 1552),同時也是印度果阿的守護者。他在死後 10 年封聖,被認為是自聖保羅以來最偉大的傳教士之一。
- 果阿與聖法蘭西斯‧賽維爾
拜訪果阿舊城,就必須瞭解聖法蘭西斯 ‧ 賽維爾(St Francis Xavier,1506 – 1552)。他在死後 10 年封聖,被認為是自聖保羅以來最偉大的傳教士之一。
(聖法蘭西斯‧賽維爾,圖片來源)
1506 年出生於西班牙望族家庭的賽維爾,24 歲在巴黎取得哲學碩士學位後,決定追隨天主,立下神貧與貞潔的誓願,成為傳教士並創立耶穌會。當時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邀請耶穌會教士前往葡萄牙開闢的東方地區去傳教。1541 年,賽維爾與他的夥伴,沿著葡萄牙人開闢的東方航海路線,展開傳教生涯。
執行國王傳教任務的賽維爾,抵達印度後才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糟糕的殖民統治階層:來自葡萄牙監獄與社會底層的烏合之眾,沒有信仰的水手與商人,而這些人融入印度文化(這是當時的殖民帝國所不樂見的),並與印度女性交往。
相較於現在果阿四處林立的天主教堂,賽維爾抵達果阿時,當地幾乎沒有教堂,他必須先向當地的葡萄牙人傳教,同時展開學童基礎教育的工作。賽維爾展開他獨特的傳教方式-從印度基層社會開始發展:他在醫院裡為病人講道和服事,向印度孩童與僕人傳教。隨後,他在印度成立了亞洲第一個天主教耶穌會。
(法蘭西斯‧賽維爾傳教圖,圖片來源)
賽維爾在印度果阿三年多的時間,付洗成千上萬的當地人,建立近 40 座教堂,並翻譯經文為當地語言。他在信中解釋自己的傳教方式:
「在兩年之內,我把這些祈禱經文都譯成他們的語言,我自己也會背誦。慢慢地,大人小孩都會重覆誦念這些經文。祈禱完畢,我給他們解釋《經》各信條和《天主十誡》的意義。然後,我要他們公開為自己過去的生活請求天主寬恕。講道結束,我問他們是否真正相信《信經》各信條的內容,眾人異口同聲回答相信;於是,我高聲誦念每個信條,每念完一個信條,我便問他們是否相信;他們則雙手交叉作十字狀,放在胸前,齊聲回答相信。就這樣,我便給他們付洗,並用筆寫交給他們每個人一個聖名。男人領洗後,回到家裡,又叫他們的妻子和家人到我這裡來。我用同樣的方式給她們付洗。當大家都領了洗,我便吩咐他們把廟宇和偶像全都摧毀。」
賽維爾的傳教方式,激勵了許多歐洲傳教士,將天主教傳揚至全世界,印度和東印度群島的天主教徒受到賽維爾的影響最深。
- 日本與聖法蘭西斯
1945 年賽維爾在麻六甲等葡國屬地傳教,並前往日本鹿兒島,成為第一個踏上日本國土的天主教傳教士。賽維爾發現日本的情況和印度的大異其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思想文化原來比印度的複雜多了。
他意識到不能把在印度使用的傳教方法搬到日本。他必須先學習日本語言,認識日本文化,哲學思想,並採用日本人的風俗習慣,而且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足以使一個人皈依基督。他從日本寫回歐洲的信立刻被公布出來,吸引了無數人的興趣,也產生極大的共鳴。一時,他被推崇為現代的傳教士。
(賽維爾從日本寫回歐洲的信件原文,圖片來源)
- 聖法蘭西斯的未竟中國
賽維爾更進一步發現,中國文化對日本的深刻影響,於是決定訪問中國。但當時,外國傳教士難以進入封閉的中國明朝。1552 年,他組織了一個赴中的葡萄牙使團,參見明朝皇帝。但 5 月底使團在馬六甲被長官亞戴德(Alv.d,’Ataide)扣留。於是他決心獨自前往中國,1552 年 8 月底,他將距離中國廣東上川島(屬於台山)作為基地,計劃偷渡入境。但是答應幫助他們偷渡的中國商人反悔,遲遲未出現。
1552 年 12 月 3 日,賽維爾因瘧疾病逝於島上,年僅 46 歲,終未達成進入中國的心願。
同年 10 月 6 日,利瑪竇生於義大利。30 年後,利瑪竇成功的將天主教傳入古老的中國。
- 聖法蘭西斯-果阿的守護者
賽維爾的肉身未腐,沿途向世人展示,直到 1554 年才安葬於果阿,1662 年封聖。
我跟隨眾多信徒進入聖耶穌教堂(Basillica of Bom Jesus),在葡萄牙文中,Bom Jesus 意指 Good Jesus。建於 1954 年的聖耶穌教堂,因外牆未塗抹石灰或上漆,而呈現古樸的磚紅與岩石色調。大門正面的銘碑刻著「IHS」字樣,在希臘文的意思是「耶穌救世主」。
(古樸磚紅色的聖耶穌教堂)
(聖耶穌教堂正門)
雖然不斷有職員要大家保持安靜,但教堂內喧嘩依舊。我跟隨著更多的人潮走向教堂右邊的聖法蘭西斯陵墓,陵墓以華麗的大理石和玉石雕刻,天使的臉龐有印度教主掌破壞的濕婆神神情,銀製聖骨盒裡長眠他的骸骨。
(聖法蘭西斯的骸骨在銀製聖骨盒裡長眠)
信徒激動而虔誠地觸撫棺柩,他的遺體每 10 年公開一次,而每逢 12 月 3 日他的祭日前後,舊果阿萬人空巷。
- 賺錢與靈魂
35 歲的賽維爾,在大航海時期搭上東去的船隻,再也沒有回到歐洲,46 歲因熱帶疾病結束年輕的生命。
他在巴黎念大學時,與同鄉依納爵 ‧ 羅耀拉(St.Ignatius de Loyola)共租房子。這位同鄉追求的是天主的光榮,他常說的一句《聖經》是:「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靈魂,有甚麼益處?人還能拿甚麼換自己的靈魂?」(馬太福音十六 26)。
(立誓圖,左為羅耀拉,右為賽維爾。圖片來源)
最後,賽維爾與羅耀拉一起立誓。
但賽維爾走得更遠,他改變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果阿。
【延伸閱讀】India Goa 印度果阿:海灘、度假村與觀光客之外(上)
*備註:本文部分圖片由作者提供
*備註:St Francis Xavier,1506 – 1552, 有特定中文漢字譯名” 沙勿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