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李賜賢、廖彥凱、游雅婷
巴基斯坦
國旗與國徽
國旗長與寬比為3∶2。
左側白色長方形占整個旗面的1/4;右側深綠色長方形,中央有白色五角星和新月。 綠色代表伊斯蘭教,象徵繁榮;白色代表國內的少數民族和信奉其他宗教的居民,象徵和平。 新月和五角星象徵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也象徵進步與光明 |
|
國徽顏色同國旗。
頂端是五角星和新月圖案;中間盾徽分為四部分,分別為棉花、小麥、茶、黃麻。盾徽兩側為鮮花、綠葉。 下端綠色飾帶上寫以烏爾都文「虔誠、統一、戒律」。 |
歷史
建國前(-1947)
西元前 |
|
50萬年前 | Rawalpindi以南的史前遺址是最早被發現的史前文化 |
3000年 | 農業時代 |
2800-2500年 | 發現Harappa文化遺跡 |
2500-1750年 | Harappa文化發展時期 |
2000年 |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五河流域(旁遮普) |
1100年 | 十王之戰,社會階級開始分化 |
900-700年 | 後期吠陀時代 |
6世紀後期 | 波斯帝國併吞犍陀羅國和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與信德 |
330年 | 亞歷山大大帝進入旁遮普Beas河流域地區 |
273年 | 孔雀王朝阿育王征服巴基斯坦境內北旁遮普地區與印度河盆地 |
西元後 |
|
1-2世紀 | 貴霜王朝建立,以犍陀羅為統治中心 |
711年 | 奧瑪雅將領Muhammad Bin Qasim攻入印度河流域,將信德與旁遮普北部建立行省。伊斯蘭傳入巴基斯坦 |
962年 | 原薩曼王朝將領Alptigin在阿富汗東部建立Ghaznavid王朝,入侵旁遮普與信德省 |
1186年 | 廓爾人的Ghurid王朝消滅Ghaznavid王朝,攻下印度西北部領土,並向Jumna河與恆河流域擴張 |
1206年 | Qutb-ud-din Aibak在Ghurid王朝被花剌子模消滅後建立德里蘇丹國第一個王朝,即奴隸王朝 |
1290年 | 突厥人Jalal ud din Firuz Khilji建立Khilji王朝,取代奴隸王朝 |
1320年 | Ghiyath al-Din Tughluq建立Tughluq王朝,取代Khilji王朝 |
1398年 | 帖木兒率軍席捲旁遮普等地 |
1451年 | 阿富汗Lodi酋長Bahlul Lodi建立德里蘇丹國第五個王朝,即Lodi王朝。此時南亞分為數個蘇丹國。 |
1526年 | 巴卑爾入侵,德里蘇丹國結束,建立蒙兀兒帝國 |
1556-1605年 | 蒙兀兒帝國全盛期,伊斯蘭教文化在巴基斯坦深化 |
1658-1707年 | 蒙兀兒帝國衰弱期 |
1784年 | 英國通過法令《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印度領地行政法》使印度完全成為英國殖民地 |
1830年 | 在英國壓迫下Syed Ahmad Barelvi發起復興印度伊斯蘭的聖戰,但在印度西北被錫克教徒打敗 |
1857年 | 印度傭兵勇戴蒙兀兒皇帝Bahadur Shah II,1857年大起義 |
1883年 | Syed Ahmad Khan提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是兩個民族」理論 |
1888年 | Ahmed Khan組成印度愛國協會(United Patriotic Association),對抗印度國大黨在政治上的擴張,避免削弱穆斯林的權益 |
1901年 | Mirza Ghulam Ahmad建立Ahmadiyya教派 |
1905年 | 印度總督George Curzon將孟加拉地區一分為二,並將反穆斯林歌詞採納為國歌,引起穆斯林不滿後者並抗爭 |
1906年 | 在達卡成立全印穆斯林聯盟 |
1913年 | 印度穆斯林不滿英國進攻同為伊斯蘭信仰的鄂圖曼土耳其,加上種種不利穆斯林的措施使得反英情緒高漲 |
1916年 | 印度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達成《勒克瑙協議》,共同合作抗英 |
1928年 | 穆盟與國大黨尋求合作,但國大黨否決代表席位的要求,Muhammad Ali Jinnah提出14條原則。 |
1930年 | Muhammad Iqbal提出在印度建立一個統一個穆斯林國家理論 |
1937-1939年 | 穆斯林聯盟在1937年省議會選舉僅取得6.8%席位,穆盟與國大黨分道揚鑣 |
1940年 | Jinnah提出兩個民族理論,3月穆盟提出拉合爾決議,致力組成穆斯林獨立國家 |
1942-1946年 | 英國在二戰期間同意印度自治,穆斯林與印度教徒衝突不斷 |
1947年 | 蒙巴頓總督提出蒙巴頓方案,1947年8月印巴各自獨立自治,Jinnah成為巴基斯坦首任總督。印巴第一次戰爭爆發 |
建國後(1947-)
1948年 | 巴基斯坦國父Jinnah病逝 |
1951年 | 巴基斯坦首任總理Liaquat Ali Khan被普什圖激進分子暗殺身亡 |
1952年 | 東巴基斯坦爆發反對將烏爾都訂為國語遊行 |
1954年 | 制憲會議一度遭到解散,後又恢復。東巴基斯坦因為語言之爭開始力圖脫離西巴基斯坦統治 |
1955年 | 第二屆制憲會議產生,孟加拉與烏爾都共同作為官方語言 |
1956年 | 第一步憲法完成,巴基斯坦從自治領成為共和國。Iskander Mirza成為首任總統 |
1958年 | 東巴危機使Mirza實行軍事管制法,憲法取消。陸軍總司令Ayub Khan政變成為總統,實行有限民主 |
1962年 | Ayub Khan經過間接投票成為首任經由選舉產生的總統 |
1965年 | Ayub Khan連任,印巴爆發第二次戰爭 |
1969年 | Ayub Khan迫於國內政治動盪將權力移交給陸軍總司令Yahya Khan,放寬軍事管制並允許恢復政黨活動 |
1970年 | 頒布立法體制令,獨立以來第一次成人公民權為基礎的直接選舉 |
1971年 | 東西巴基斯坦就制定憲法意見不同,東巴爆發獨立運動,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Yahya Khan辭職由Zulfikar Ali Bhutto接任 |
1972年 | 巴基斯坦承認孟加拉獨立,巴基斯坦舉行國會和省議會選舉 |
1973年 | 新憲法制定,Ali Bhutto解散文官組織並進行改革 |
1977年 | 參謀總長Zia ul- Haq政變推翻Ali Bhutto統治 |
1978年 | Zia ul- Haq宣布在伊斯蘭的基礎上重建法律 |
1979年 | Ali Bhutto被控謀殺罪處以絞刑,Zia ul-Haq宣布加強軍法管制以維護國家穩定 |
1980年 | 修憲以加強軍事法庭權力 |
1981年 | 《臨時憲法》加強軍事管制,限制政黨活動 |
1985年 | 實行議會選舉,Zia ul- Haq連任並任命Muhammad Khan Junejo擔任總理,恢復憲法並取消軍事管制 |
1988年 | Zia ul- Haq宣布解散議會與內閣,並在年底大選,但在8月死於空難。Benazir Bhutto率領人民黨贏得大選組閣 |
1990年 | Benazir Bhutto因被控貪汙被解職,Nawaz Sharif組閣 |
1993年 | Nawaz Sharif經濟計畫被反對黨指責因而辭職,Benazir Bhutto再次擔任總理 |
1996年 | Benazir Bhutto內閣因貪汙與治國不力被總統解除職務 |
1997年 | Nawaz Sharif贏得大選再次組閣 |
1998年 | 完成核子試爆 |
1999年 | 陸軍參謀長Pervez Musharraf政變推翻Sharif內閣,實行全國軍管 |
2000年 | Nawaz Sharif被判謀殺、恐怖、教唆、劫機等罪名,全國實行地方政權選舉 |
2001年 | Musharraf就任總統,同意美國利用巴基斯坦領空進入阿富汗 |
2002年 | Musharraf出席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會議期間發言改善印巴關係。全民公投繼續擔任總統至2007年 |
2004年 | 印巴首次以外交方式討論喀什米爾問題,改善與西方國家關係獲得援助 |
2007年 | Musharraf將首席大法官Iftikhar Muhammad Chaudhry停職,反對派抗議。紅色清真寺事件使宗教勢力對Musharraf有所不滿。Musharraf連任成功但選舉遭到反對派抵制,決定辭去參謀長一職。Benazir Bhutto在國會選舉造勢時遇刺身亡 |
2008年 | 人民黨獲得議會多數,Yussuf Raza Gilani擔任總理。8月Musharraf受到執政聯盟與軍方的反對而被迫辭職。Zardari擔任新總統 |
2009年 | 最高法院判決Gillani藐視法庭罪成立並取消總理資格,Raja Pervaiz Ashraf接任 |
2013年 | 舉行1962年以來第11次國會選舉,Ashraf辭職由Khoso擔任看守內閣 |
地理環境
位置 | 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北緯23度30分至36度45分,東經61度至75度31分之間。 |
面積 | 796,095平方公里(不含巴控喀什米爾85,817公里)。實際控制881,912平方公里。 |
鄰國 | 東臨印度,西臨伊朗,北臨阿富汗與中國,南臨阿拉伯海。 |
邊界 | 陸地邊界6774公里(阿富汗2,430公里、中國523公里、印度2,912公里、伊朗909 km) 。 |
海岸線1046公里長。 | |
氣候 | 大部分屬於熱帶乾旱氣候和半乾旱氣候,西北山地氣候溫和,北部山區較寒冷。 |
地形 | 東部屬印度河平原,西北與北部屬山地(喀喇崑崙山與喜馬拉雅山),西部為俾路支高原。山地與高原占總面積60%。最高峰K2(巴控喀什米爾與中國交界處)高8,611公尺。 |
自然資源 | 天然氣、鐵礦、銅礦、鹽礦、石灰 |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GDP
(購買力平價PPP): |
8,842億美元(2014)﹐世界排名27名
8,491億美元(2013) 8,188億美元(2012) |
國內生產總值
成長率: |
4.1% (2014粗估)
3.7% (2013粗估) 3.8% (2012粗估)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PPP): |
4,700美元(2014),世界排名:93
4,700美元(2013) 4,600美元(2012) 註:美元以2013匯率計算 |
GDP產業組成 | 農業: 25.1%
工業: 21.3% 服務業: 53.6% (2014) |
勞動力 | 6,2472萬人,世界排名:10名
註:大規模勞力出口,特別往中東地區;大量童工 (2014) |
產業所占勞動力: | 農業: 44%
工業: 22% 服務業: 33% (2013) |
失業率 | 6.8% (2014)
6.2% (2013) 註:就業不足情況廣泛 |
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 | 12.4%(2005~06財政年度) |
家庭收入 | 最低10%:4.2%
最高10%:25.6%(2007-08財政年度) |
基尼係數〈Gini Index〉 | 29.6(2011財政年度),世界排名121 |
投資額 | GDP的10.9%(2012),世界排名145 |
預算 | 收入:369.2億美元
支出:510.2億美元(2014) |
稅收及其他收入 | GDP的15.5%(2014),世界排名189 |
預算盈餘(+)或赤字( – ) | GDP的-5.9%(2014),世界排名181 |
公共債務 | GDP的64.3%(2014),世界排名50 |
通貨膨脹率 | 8.6%(2014)
7.4%(2013) |
農業產品 | 棉花、小麥、稻米、甘蔗、水果、蔬菜、牛奶、牛肉、羊肉、雞蛋 |
工業 | 紡織品與服裝、食品加工、醫藥、建材、紙製品、化肥、蝦加工 |
工業生產成長率 | 5.8%(2014),世界排名43 |
經常收支平衡 | -29.7億美元(2014),世界排名155
-24.9億美元(2013) |
出口 | 251.1億美元(2014),世界排名71
244.6億美元(2013) |
出口商品 | 紡織品、稻米、皮革製品、體育用品、化工、製造品、地毯 |
出口對象 | 美國15%、中國9.6%、阿富汗7.5%、英國6.3%、德國4.6%(2013) |
進口 | 450.7億美元(2014),世界排名58
449.5億美元(2013) |
進口商品 | 石油、石油製品、機械、塑膠製品、運輸設備、食用油、紙板、鋼鐵、茶葉 |
進口對象 | 中國17.1%、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6.4%、沙烏地阿拉伯9.9%、科威特7.5%、印度4.5%(2013) |
外匯和黃金儲備 | 144.1億美元(2014/06/30),世界排名72
108.3億美元(2013/06/30) |
外部債務 | 623.3億美元(2014/06/30),世界排名55
578億美元(2013/06/30) |
一美元兌換巴基斯坦盧比(PKR)的匯率 | 102.89(2014)
96.86(2013) 93.4(2012) 86.34(2011) 85.194(2010) 81.71(2009) 70.64(2008) |
財政年度 | 7月1日至6月30日 |
自由貿易協定 | 阿富汗(APTTA – 2010)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FTA – 2004簽署) 馬來西亞(2007) 中國(2006) 斯里蘭卡(2005) |
優惠貿易協定 | 伊朗(2004簽署、2006生效)
模里西斯(2007) |
台灣對巴基斯坦進出口(2012) | 出口:4億2,905萬美元
進口:2億31萬美元 |
社會
族群 | 旁遮普人(Punjabi)44.68%
普什圖人(Pashtun)15.42% 信德人(Sindhi)14.1% 薩萊基人(Saraiki)8.38% 穆哈吉爾人(Muhajirs)7.57% 俾路支人(Balochi)3.57% 其他6.28% |
語言 | 旁遮普語48%
信德語12% 薩萊基語10%(與旁遮普語關聯) 普什圖語8% 烏爾督語8%(官方語言) 俾路支語3% 信柯語(Hindko)2% 布拉灰語(Brahui)1% 其他8%(英語在上層社會與政府機構為常用語言) |
宗教 | 穆斯林96.4%(遜尼86-90%、什葉10-15%)
其他(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3.6% |
人口 | 193,238,868人(2013/7),世界排名6 |
年齡結構 | 0-14歲:34%
15-24歲:21.6% 25-54歲:35.1% 55-64歲:5% 65歲以上:4.3%(2013) |
年齡中位數 | 21.9歲(男性21.9歲、女性22歲) |
人口成長率 | 1.551%(2012),世界排名77 |
出生率 | 24.3新生兒/1000人(2012),世界排名65 |
死亡率 | 6.8人/1000人(2012/7),世界排名138 |
淨遷徙率 | -2移民/1000人(2012),世界排名165 |
都市化 | 都市人口36%(2010)
都市化成長率3.1%(2010-15估計) |
主要城市 | 喀拉蚩、拉合爾、費瑟拉巴德、拉瓦品第、伊斯蘭馬巴德 |
性別比例(男:女) | 1.06:1(2011)
出生1.05:1 15歲以下1.06:1 15-64歲1.07:1 65歲以上0.89:1 |
孕婦死亡率 | 260/100,000孕婦(2010),世界排名43 |
嬰兒死亡率 | 61.27/1,000嬰兒(2012),世界排名25
男64.51/1000嬰兒 女57.88/1000嬰兒 |
預期壽命 | 66.35年(2012),世界排名166
男64.52年 女68.28年 |
總生育率 | 2.96小孩/1婦女(2013),世界排名62 |
衛生預算 | GDP的2.2%,世界排名188 |
醫生密度 | 0.813醫生/1,000人 |
病床密度 | 0.6病床/1,000人 |
主要傳染病 | 食物或水源性疾病:細菌性腹瀉,A和E型肝炎,傷寒
蟲媒傳染病:登革熱和瘧疾 動物接觸傳染病:狂犬病 |
5歲以下幼兒體重過輕 | 30.9%(2011),世界排名14 |
教育經費 | GDP的2.4%(2010),世界排名161 |
識字率(15歲以上) | 54.9%(2009)
男68.6% 女40.3% |
受教育時間 | 7年(2009)
男8年 女6年 |
青年(15-24歲)失業率 | 7.7%(2008),世界排名119
男7% 女10.5% |
政治體制
政府體制 | 聯邦共和國 |
首都 | 伊斯蘭瑪巴德 |
行政區劃 | 4省:俾路支、開伯爾-普赫圖赫瓦(2010前為西北邊境省)、旁遮普、信德
1地區:聯邦直轄部落地區 1首都地區:伊斯蘭瑪巴德 (巴控喀什米爾:自由喀什米爾、北方地區) |
獨立日期 | 1947/8/14 |
國慶日 | 共和國日3/23(1956) |
現今憲法 | 1973/4/12開始至1977/7/5齊亞‧哈克中止
1985/12/30恢復至1999/10/15穆夏拉夫中止,2002階段恢復 2003/12/31修訂,2007/11/3中止 2007/12/15恢復,最後修訂於2012/2/28 |
司法體系 | 英美法體系,受伊斯蘭法影響 |
政黨與政治領袖 |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Sharif派) (Pakistan Muslim League – Nawaz Sharif),PML-N),總理Nawaz Sharif為黨主席
巴基斯坦人民黨(Pakistan People’s Party,PPP),黨主席(Chairman)為Bilawal Bhutto Zardari,前總統Asif Ali Zardari為總裁(President) 巴基斯坦正義運動(Pakistan Tehreek-e-Insaf,PTI),前板球國手Imran Khan為領袖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功能派) (Pakistan Muslim League – Functional,PML-F),前總理Chaudhry Shujaat Hussain為主席 伊斯蘭賢哲黨(Jamiat-e-Ulema-e-Islam (F)) 統一民族運動(Muttahida Qaumi Movement,MQM) 人民民族黨(Awami National Party,ANP) |
壓力團體 | 軍方、宗教學者、地主、工業家、小商人 |
軍隊 | 分陸、海、空三軍
17至23歲可服志願役,唯18歲以上才派上戰場 巴基斯坦海軍與空軍已有女性海員或駕駛服役(2012) |
軍事開支 | GDP的3.04%(2012),世界排名21 |
對外關係
概況 | 全世界第二大穆斯林國家(僅次於印尼)
穆斯林國家唯一擁有核武 |
重要雙邊關係 | 與印度關係:
為化解在喀什米爾問題上的緊張局勢開啟各項談判和建立信任措施,特別是2005年10月該地區發生地震後。但喀什米爾地區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嚴重且軍事對峙程度最高的地區,中國(阿克賽欽),印度(查謨 – 喀什米爾),以及巴基斯坦(阿扎德克什米爾和北部地區)三國在此仍有領土爭議。 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團自1949年以來持續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維持小規模以維護和平。 印度並沒有承認巴基斯坦在1964年割讓喀什米爾歷史上的一部分土地給中國(阿克賽欽)。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2004年起在喀什米爾停火,開始討論化解在錫亞琴冰川地區的武裝對峙。 巴基斯坦抗議印度高度軍事化喀什米爾控制線(Line of Control),以及在Chenab河上建立Baglihar水壩,這是印度河以及其支流的水資源爭議其中一部分。 為了減緩並討論領海界線爭議,印度與巴基斯坦尋求技術援助以解決Rann of Kutch沼澤地上Sir Creek河口的爭議 巴基斯坦地圖上仍顯示對印度Gujarat邦Junagadh的主權要求 到2005年,巴基斯坦在聯合國的協助下遣返230萬阿富汗難民離開,略多於100萬人回到阿富汗,許多人仍然自願留下。 巴基斯坦派出軍隊越過與阿富汗界線的Durand線到遊牧民族地區建立防線,這些地區作為外國恐怖份子與非法活動的基地。
與阿富汗關係:
在冷戰時期,巴基斯坦與美國合作,支持阿富汗境內的武裝反抗分子,對抗蘇聯的軍事佔領。蘇聯撤出阿富汗之後,阿富汗局勢陷入混亂,在1990年代,巴基斯坦的情報機關ISI支持塔利班政權對阿富汗的統治,直到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導致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才放棄對塔利班的支持。
巴基斯坦擔憂如果印度對阿富汗取得更大的影響力,該國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故對阿富汗的政局一向極為關心。
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導致巴國與阿富汗交鄰的西部部族區域出現不穩定的態勢,該地激進武裝分子對政府的挑戰,成為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所共同面對的嚴重安全問題。
阿富汗政府、駐阿富汗聯軍和巴基斯坦政府定期會面,以釐清在地面上或地圖上的邊界問題。
與中國關係: 出於共同聯手對抗印度的戰略考量,巴基斯坦與中國發展出緊密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巴基斯坦許多國防軍事裝備,如戰鬥機(JF-17)、坦克車(Al-Khalid)等,皆由中國管道獲得。
巴基斯坦長久以來就希望成為連結中東能源與東亞市場的重要樞紐,中巴能源走廊最早由穆沙拉夫政府提出。 中巴經濟走廊: 指的是連接位於中國西部新疆,貫穿巴基斯坦南北的鐵公路幹道,一路通至巴基斯坦的西南港口城市瓜達爾港。中巴經濟走廊具有重大經濟戰略價值。
與美國關係: 巴基斯坦自冷戰時期始為美國重要的反俄重要盟友,直至1970年代美國為拉攏印度,接連在印巴問題保持中立並且與印簽屬核子合作協定後,與美關係逐漸疏離,轉向中國靠攏;但在1980年代,兩國仍然合作,共同支持阿富汗境內反抗勢力,對抗蘇聯對阿富汗的佔領。巴基斯坦於1998年進行首度核試爆之後,該國因違反核不擴散條約(NPT),而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2001年911事件,美國的反恐戰爭開始,巴基斯坦在極大的國際壓力之下,放棄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支持,為了打擊塔利班殘餘勢力,美軍時而越境攻擊巴國西部境內的部落地區,並於巴國境內獵殺基地組織首腦-賓拉登。 |
21世紀印巴關係最新發展 | 2001年7月Musharraf應邀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Vajpayee舉行會談。
2001年12月印度議會大樓遭到襲擊,印度指責這是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蘭武裝分子所為,兩國關係再度惡化。
2003年5月,雙方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和交通往來。
2004年1月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峰會,巴總理Jamali與時任印度總理Vajpayee舉行了會談,雙方從2月起開始全面性對話。
2004年11月,時任巴總理阿齊茲訪問印度。
2005年4月,穆沙拉夫與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晤。
至2008上半年,印巴先後啟動了5輪全面對話。兩國在交通、反恐、打擊毒品和走私、經貿等多個領域也進行對話和合作。
2008年11月,孟買發生恐怖襲擊,造成數百人傷亡,印度指責來自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發動了此次襲擊,印巴關係再次驟然緊張。
經過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目前已有所降溫。2012年2月25日,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印度首都新德裏開始外交秘書級會談,這是自2008年孟買恐 怖襲擊以來兩國首次恢復官方會談。
2010年4月29日,印度總理Singh和巴基斯坦總理Gillani在不丹首都辛布舉行雙邊會談,決定恢復兩國中斷對話。
印巴2011年恢復正常化談判,兩國國防、內政、外交和商務官員開始舉行定期會談,並取得積極進展。
2012年4月8日,巴基斯坦總統Zardari對印度進行了短暫的私人訪問。這是巴基斯坦總統7年來首次訪印,其間與印度總理Singh舉行了會談。
2014年,印度的穆迪總理上台後,試圖改善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邀約巴國總理沙立夫參加其就職典禮。 |
難民與境內流離失所者 | 難民:290萬人(190萬人登記,100萬人沒有紀錄),來自阿富汗(2013)
境內流離失所者:75.8萬(主要來自2009年聯邦直轄部落地區與開柏爾省衝突)(2013)
|
毒品 | 阿富汗毒品的過境地,包括海洛因、鴉片、嗎啡和大麻經由巴基斯坦銷往伊朗,西方市場,海灣國家,非洲和亞洲。
與販毒、恐怖主義、貪污和走私有關的金融犯罪問題依然存在。 2007年鴉片罌粟種植面積估計為2,300公頃,其中600公頃已遭到根除。聯邦和省政府當局利用強行剷除、罰款、逮捕等手段繼續進行反罌粟活動。 |
資料來源
網頁:
CIA World Factbook
書籍:
楊翠柏、劉成瓊,《巴基斯坦史》,三民書局,2005年
葉海林,《巴基斯坦 – 純潔的國度》,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8年
圖片來源:
CIA World Factbook
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