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彥凱、游雅婷、李賜賢
國旗 :
一、地理位置 :
位於南亞印度洋上的群島國,鄰近印度與斯里蘭卡西海岸。
馬爾地夫群島圖:
二、國家基本資料 :
國土面積:298 平方公里
人口:39 萬 3 千人(2014 年 7 月)
人口組成:南印度人、僧伽邏人、阿拉伯人
語言:
馬爾地夫語:官方語言,為僧伽邏方言的一種、以阿拉伯文書寫。
英語:為大部分官員所使用。
宗教:遜尼派穆斯林
國內生產總值 GDP(購買力平價):
40.254 億美元(2014 年粗估)
40.072 億美元(2013 年粗估)
30.925 億美元(2012 年粗估)
國內生產總值 GDP(官方匯率):
20.405 億美元(2014 年粗估)
國內生產總值 GDP(實質成長率):
4.5% (2014 年粗估)
3.7% (2013 年粗估)
0.9% (2012 年粗估)
國內生產總值 GDP(人均產值 PPP):
12,400 美元 (2014 年粗估)
12,100 美元 (2013 年粗估)
11,900 美元 (2012 年粗估)
資料來源 : CIA The World Factbook
人口結構:
人口增長:-0.09%(2014)
人口出生率:15.59 新生兒 / 1000 人(2014)
人口死亡率:3.84 人 / 1000 人(2014)
人口中位數:27.1 歲,男性:27.3 歲,女性:26.7 歲
預期壽命:75.15 歲,男性:72.86 歲,女性:77.55 歲(2014)
移民人口:-12.7 / 1000 人
都市化程度:
城市居民占全國人口:44.5%
生育率:1.76 人 / 女性(2014)
衛生支出:8.5% GDP(2012)
教育支出:6.8% GDP(2011)
識字率:98.4%
青年失業率:22.2%,男性:15.5%,女性:30.5%
三、歷史背景 :
西元前 3 世紀達羅匹圖人開始從南印度移民至馬爾地夫,到西元12世紀後馬爾地夫成為穆斯林的蘇丹國,曾被荷蘭、葡萄亞、英國人殖民統治,1887 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 年從英國獨立,於 1968 年成為共和國。前總統馬穆·加堯姆(Maumoon Abdul Gayoom),獨裁統治長達 30 年,一直到 2008 年才被納希德(Mohamed Nasheed)擊敗下台。
(前總統馬穆·加堯姆)
四、政治體制 :
馬爾地夫是總統制國家,總統選舉辦法為兩輪決選制。
議會為一院制的國民議會(Majlis)。
2005 年政黨開始合法化。
五、近年政治發展 :
2008 年納希德作為反對派領袖,擊敗了連續統治 30 年的前總統馬穆·加堯姆,2008 年 10 月當選馬爾地夫總統,但任期未滿即下台。由於 2012 年 1 月底馬爾地夫持續出現大規模反對納希德的抗議活動,且反對勢力獲得軍警的支持。2012 年 2 月 7 日納希德辭職下台,他表示是在武力威脅下被迫下台,由原來的副總統穆漢默德·瓦西德(Mohamed Waheed Hassan)繼任為總統。
2013 年前總統同父異母的弟弟亞明·加堯姆(Abdulla Yameen Abdul Gayoom)與納希德競選總統,由亞明·加堯姆勝出成為馬爾地夫第六任總統。2015 年 3 月前總統納希德被法院以觸犯恐怖主義罪名為由判刑 13 年。國際特赦組織形容此次判決為政治的判決,美國國務院對此審判因缺乏適當的程序過程而表達憂慮。
(前總統納希德)
(現任總統亞明·加堯姆)
六、經濟發展 :
旅遊業是馬爾地夫最大的產業,占馬爾地夫 GDP 的四分之一以上和超過 60% 的外匯收入。中心海港和馬爾地夫港口位於馬利,為國家所有商業活動的中心。然而興建越來越多的度假村與觀光人口的持續增加為天然的小國環境帶來沉重的負荷,位在馬利市附近的斯拉夫士島,因淪為馬爾地夫大多數未經處理垃圾的歸宿。從一個天然潟湖,成為一座 15 公尺高的垃圾島。隨著觀光資源的開發,垃圾減量、環保回收、環境污染等已成為歷任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斯里蘭卡首都馬利的北部群礁一隅,Chaaya Island Dhonveli。清大方天賜老師 / 拍攝)
如何在自然觀光資源及經濟發展間取得平衡,達到永續發展。馬爾地夫有愈來愈多的度假村,試著自力救濟:該國第 1 個度假村庫魯巴(Kurumba)有個廢棄物管理計畫,已將其垃圾量減少 70%。由 One & Only 國際飯店集團經營的 Reethi Rah 度假村,已設立自有的太陽能電、堆肥及回收機制。由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經營的 Finolhu Villas 度假村,已由太陽能供電,並尋求透過回收與再利用,達成「零廢棄物」。
七、氣候暖化危機 :
八、對外關係 :
馬爾地夫與印度關係
作為鄰近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洋島國,地理位置決定了印度必然會對馬爾地夫產生相當的影響力。在 1976 年,馬爾地夫與印度簽訂協議,確定了兩國海域的疆界劃分,進而在 1981 年簽署了全面貿易協定,為馬爾地夫與印度的政治、經貿關係奠定了良好基礎。
1988 年是兩國關係從友好到緊密的轉淚點,該年 11 月,因不滿總統馬穆・加堯姆第三度連任,在斯里蘭卡的異議人士聯合斯里蘭卡泰米爾武裝反抗力量,組成共計 80 名武裝分子,搭船從斯里蘭卡回馬爾地夫,試圖以政變方式推翻加堯姆政府;因馬爾地夫軍警力量薄弱,該國政府向印度求援,新德里立即派遣 1600 名印度軍人到達當地穩定局勢,迅速平定叛亂,史稱「仙人掌行動」。
目前,兩國均為南亞區域合作組織(SAARC)的成員,並且都簽署了南亞自由貿易協定。
2015 年 2 月,前總統納希德因涉嫌恐怖主義罪嫌被捕之後,印度對此表達不滿,總理莫迪並因此而取消了在 3 月出訪該國的計劃。
(印度軍隊抓捕參與政變行動的武裝分子)
馬爾地夫與斯里蘭卡關係
在歷史傳統上,斯里蘭卡是馬爾地夫對外聯繫的門戶,直至上世紀 70 年代,斯里蘭卡佔馬爾地夫對南亞國家進口的 65%,而印度只佔三成,馬爾地夫的上層社會泰半到斯里蘭卡度假,並送小孩到當地受教育,因此兩國關係非常緊密。
但在 1988 年流產政變之後,加堯姆政府因疑懼斯里蘭卡成為國內反對勢力聚集的基地,而與該國保持距離,轉而在外交上向印度靠攏。
馬爾地夫與中國關係
作為南印度洋的島國,馬爾地夫傳統上與中國的關係較為疏遠,直至 2009 年才在北京設立大使館,但近年來,兩國關係有升溫的跡象,北京顯然在試圖積極提升與該國的關係,從 2011 年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到馬列訪問以來,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最近幾年都有出訪馬爾地夫,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4 年的訪問。
印度對於中國在馬爾地夫的積極動作感到疑慮,擔憂馬爾地夫成為中國珍珠鏈戰略的一環,可能被中國海軍爭取在該國設立軍事基地。
馬爾地夫與美國關係
美國目前並沒有在馬爾地夫設立大使館,美國與馬爾地夫的外交事務是由美國駐斯里蘭卡的大使館代為處理。
華盛頓對於馬爾地夫政府處理前總統納希德因涉嫌恐怖活動而被起訴一案的處理方式,表達憂慮。
資料來源:
[1]:中時電子報:南亞》馬爾地夫成垃圾國 [2]:方天賜,<評析2013馬爾地夫大選>,全球政治評論,第45期 (2014),頁5-9。請參閱件 1。 [3]: The Diplomat: Democracy, Maldives style [4]: Himal SouthAsian: Maldives, Sri Lanka and India factor [5]: CIA The World Factbook [6]: 附件一 :方天賜.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