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中國武漢,與習近平舉行非正式會晤(AP)

魏嘉瑀/風傳媒記者

南亞大國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在過去5年在領土方面時有爭議,但在經濟方面又合作密切,兩國間「鬥而不破」,中國因素在此次印度國會大選中是否扮演關鍵角色?選舉結果又是否會改變中印關係的走向?對此,中興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國際政治研究所陳牧民教授認為,中印兩國領土爭端難解,印度也很抗拒中國在南亞的擴張,但印度的軍力還是難以和中國相抗衡,因此印度對中國的政策及態度都相當謹慎,不敢大打「中國威脅牌」,南亞專家陳牧民有深入解析!

長期研究南亞區域安全和南亞政經關係的陳牧民教授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中印兩國的紛爭從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就已經埋下根源,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積極在南亞擴張,印度也相當抗拒。中印之間的領土問題不解決,印度無論換哪一黨執政都會對中國抱持懷疑的態度。但現任總統莫迪(Narendra Modi)也深知目前印度軍力難以和中國抗衡,所以在處理中國問題上不會玩「中國威脅牌」。

2018年4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中國武漢,與習近平舉行非正式會晤(AP)

此外,中國對印度的經濟影響也相當大,包括巨大的貿易逆差,加上兩國貿易結構不同,中國大量向印度出售手機等電子產品,目前中國手機在印度市佔率已經高達50%以上。北京方面雖然很希望能參與印度的基礎建設投資,但印度中央政府相當抗拒。陳牧民也指出,印度地方和中央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也不太ㄧ樣,例如東部的西孟加拉邦就不太排斥中國政府的投資,但中央對中國政府還是抱持懷疑態度,因此就算換黨執政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台灣如何與印度巨象當朋友?

印度加濟蘭加國家公園中的馴象人騎著大象。(美聯社)

政府積極發展新南向政策,台灣該如何與印度深化雙邊關係、加強交流?陳牧民認為,要前進印度,最重要的事認識印度的文化、歷史背景,台灣和印度之前的地理距離遙遠,加上印度各邦文化差異大,投資環境不易,加上媒體對印度的報導也比較負面,因此台灣民間對印度興趣不大,認識也不深。在印度投資經商,一定要拋開短視近利的態度,進行長期投資,才比較可能有成功的機會。

海上救援演習、軍官經驗交流… 台灣與印度也能進行實質安全合作

印度街頭一名女性手拿印度傳統的樂鼓,在街上販售。(美聯社)

在安全方面,印度其實在南海議題上一直有許多動作,因此也與越南、菲律賓等南海主權聲索國進行防衛合作。雖然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台灣也積極響應,但實質上並沒有太顯著的交流。在外交上印度比較保守,無論換哪一個黨執政,都不會有太大差別。台灣若要和印度發展實質外交關係,要努力說服印度,台印關係的發展並不會影響印度和中國關係的發展。

陳牧民說,台灣和印度同為民主國家,其實是有能力和印度在人權、民主自由等議題上進行實質的交流,安全方面則可以開展海上救援演習等,對中國沒有太大威脅,卻又有實際影響力的合作項目。此外,印度的軍官教育素質高,且經常參與各大國際會議,與其他國家的軍官進行訊息交換,有些人甚至有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經驗,台灣如果能和印度的軍官進行交流,對於增加台灣軍事人員知識、拓展國際視野有非常大的助益。

印度大選期間,國大黨支持者在車外懸掛旗幟。(AP)

本文轉載自2019.04.29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