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za Zulfiqur Rahman/印度理工學院古瓦哈提分校人類學與政治學研究員(陳玥妏/譯)
神聖喜馬拉雅山是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水塔,有超過十條主要河川發源自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在過去十年間,中國與印度這兩大區域地緣政治強權不斷地在競爭水資源。
印度阿薩姆地區的布拉馬普特拉河(The Brahmaputra)以難以預測著稱,當地居民仰賴她維持生計,卻也飽受水患之苦。/路透社
源自於喜馬拉雅山的大河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長江、湄公河、薩特萊傑河(the Sutlej)、印度河、薩爾溫江與黃河,多數跨越地理與國家疆界[1]。
布拉馬普特拉河全長2,880公里,流域總面積超過57萬平方公里,流經中國、印度、不丹與孟加拉。這條河川在中國稱雅魯藏布江,進入印度後稱為湘河(the Siang)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則稱賈木納河(the Jamuna)。布拉馬普特拉河可說是維繫沿岸社群的生命之源。
布拉馬普特拉河的行經路線,形塑了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與阿薩姆邦(Assam)的自然與人文地景。它不僅孕育出喜馬拉雅山東麓年輕而脆弱的生態,也創造邊界地帶豐富的民族與語言多樣性。
近年來,印度與中國的中央政府決定透過修築水電大壩,試圖馴服布拉馬普特拉河,其中包括下蘇班西里計畫[2](Lower Subansiri Project)與狄邦河谷開發計畫[3](Dibang Valley project)。而阿魯納恰爾邦政府也與公私營水壩建設公司簽署了多達168份備忘錄,以在邦內建造中型和大型水壩。
二十世紀阿薩姆邦傳奇歌手與作曲家Bhupen Hazarika受到參與美國民權運動的非裔美國歌手Paul Leroy Robeson演唱的Ol’ Man River (Show Boat, 1936)所啟發,創作了廣為人知的作品Bistirno Parore。曲中,Hazarika問神聖的布拉馬普特拉河為何如此寧靜卻又不受控制地奔流,讓生活在岸邊的人們飽受艱困與痛苦。
今日,這首歌可以被重新詮釋,反映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內的人群所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與恐懼,希望這條河川能回應他們,而不是在大壩之間安靜的流動。河川上游的阿魯納恰爾及下游的阿薩姆與孟加拉,對於中國與印度在河川上建造巨型水壩的計畫,還有中國的河川分流工程均感到十分憂心。這條河川及周邊地區可能出現的建設規模,在印度東北地區發展史上前所未見。當地原住民社群擔心若計畫持續進行,將被迫面臨巨大的社會與經濟動盪。
北京也許不樂見印度的開發計畫。印度在阿魯納恰爾的水力發電政策可能對中印關係造成負面影響。新德里的盤算,是在這個生態多樣性的熱點上興建大型水電工程,以正當化其在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
印度政府對於水力發電的執著,激發了阿魯納恰爾與阿薩姆地區的恐慌,更甚於對上游中國的建壩計畫。當地居民最近紛紛組織大型抗議活動,走上街頭表達他們的不滿。
布拉馬普特拉河的議題一直由印度官方主導,這與當地社群認知中的河流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所歧異。政府必須在戰略發展利益與當地社區利益之間取得平衡。與其抱持著目前的侵略性態度,印度政府應發揮領導作用,發起涉及沿岸利益相關國家的全流域對話。
前瞻性的作法,則是強調喜馬拉雅環境為所有共享跨界水資源的南亞與東南亞國家應該合作的領域。此外,結合現代研究方法與傳統的常民知識系統,是進一步了解布拉馬普特拉河唯一的方式,流域內的各國在對話時,亦應以此為原則。只有多邊合作才能夠消除四處瀰漫的衝突感。
不論世事如何變化,布拉馬普特拉河依然蜿蜒不止地在兇猛狂暴與永恆安靜的情緒之間流動。
[1] 跨越一個國家以上的河川稱為國際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又可稱為跨境河流(transboundary river)
[2] 下班蘇西里水電站位於班蘇西里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支流)上,預計完工後將為阿魯納恰爾邦提供2,000兆瓦的電力,是為印度目前最大的水力發電計畫。
[3] 狄邦水壩位於阿魯納恰爾邦境內,於2008年由時任印度總理的辛格所提出,並於2013年付諸建設,該水壩除水力發電的功能之外,也兼具防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