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育慧/南亞觀察主編、韓南風/政治觀察家

4月11日開跑的印度大選歷經7階段,5月19日最後一批選民投下選票,23日全國總計票,為期一個月的國會大選終於落幕。選前各界多半不看好總理莫迪所屬的人民黨還能重演五年前的過半驚奇,國大黨和各在野黨也摩拳擦掌,希望透過此役一雪前恥。然而印度選民最終還是選擇莫迪的領導,人民黨的席次更從上屆的282成長到303席。國大黨率領的反對黨聯盟雖一度聲勢看漲,但最終也只從44席小幅增至52席。

自2014年到此次選舉之間,最顯著的現象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加溫。對內放任激進印度教徒攻擊穆斯林和低種姓族群,對外在面對印巴衝突時採取強硬立場,即便第一任期內經濟表現不佳,包括稅改與廢鈔引發社會動盪、農產品價格下降、失業率上升等不利因素,選民對於擅於煽動民族情緒,高舉國家安全旗幟的強人形象鮮明的莫迪還是買帳,進一步讓人民黨取得單一組閣權,鞏固其印度政壇霸權的地位。人民黨的擴張,可從草根國大黨(AITC,又名TMC)最大根據地所在的西孟加拉邦為例,2014年的選舉中,AITC(TMC)拿下42席中的34席,BJP與印度共產黨一樣只有2席。五年之後TMC的席次縮水到22席,而BJP一舉拿下18席,其它小黨只能靠邊站。

人民黨BJP與及政治聯盟版圖的擴張(圖片來源:BBC)

 

這次選舉的另一個亮點是女性選民與女性參政者。英國廣播公司(BBC)根據印度選舉委員會的資料,指出女性投票率從1960年代與男性差距10%逐漸縮小,終於在2019年首度趕上男性投票率,都落在67%左右。另一方面,今年的女性參選與勝選人數也都創歷年新高。不過在檢視絕對數字之後,在8026名候選人當中,女性參選者只有區區723人,顯示女性參政之路依然漫長。

圖片來源:Election Commission of India

更值得一提的是選民性別類別的改變。上一屆選民只能在性別欄上登記男性、女性和其它。2019年則更改為男性、女性,並正式認可所謂的第三性(third gender)。由於社會對於這群邊緣人口的污名,登記選舉的第三性選民低於實際人數,亦有報導指出即使在都會區,也只有四分之一的第三性選民願意出來投票。觀察者認為這群人的處境封閉,與政府部門和社會其它族群疏離,對公共事務冷感,登記選民只是為了選民證好用,其實並不想讓自己的性別攤在陽光之下。

2019年印度選民性別統計已區分男、女、第三性(圖片來源:Election Commission of India)

參考資料:

  1. Election Commission of India
  2. Third gender cold shouldered Lok Sabha poll
  3. West Bengal Election Results 2019: Seats, Candidates, Check Result Here
  4. India general election 2019: What happened?
  5. 印度大選》地表最大規模選舉結果揭曉:國會席次壓倒性過半,總理莫迪輕鬆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