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各邦。圖片來源)
吳德朗 /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創辦人
南印度文化是指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Karnatake)、泰米爾納德邦(Tamilnadu)、安德拉邦(Andhra)和喀拉拉邦(Kerala)文化。印度南北文化有其明顯的差異,同樣是印度教、伊斯蘭、階級、語言、文學、種姓、建築、飲食、服飾、音樂舞蹈表演藝術,都有其和北印度不同的特色。
由於南印度和古希臘、羅馬的貿易往來,及在西元二千年前的海上強權,潘迪亞和朱羅王朝同南亞的要交流,透過印度教及佛教的南傳,使印度文化深深的影響昨日、今日的南亞文化。而法國殖民政府 17 世紀的印度飛地-旁迪切里,1954 年回歸印度後,因保有濃濃的法國風情,成為李安大導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取景地,而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南印度文化」是指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泰米爾納德邦,安德拉邦和喀拉拉邦文化。印度南北文化有其明顯的差異,同樣是印度教、伊斯蘭、階級、語言、文學、種姓、建築、飲食、服飾、音樂舞蹈表演藝術,都有其和北印度不同的特色。由於南印度和古希臘、羅馬的貿易往來,及在西元二千年前的海上強權,潘迪亞和朱羅王朝同南亞的要交流,透過印度教及佛教的南傳,使印度文化深深的影響昨日、今日的南亞文化。
(St.Thomas 喀拉拉建了七所教堂之一的原址,公元 52 – 54)
(南印度世界遺產-坦佳武朱羅王朝大廟)
印度部份地區,除了短暫受到北方穆斯林的爭戰。泰米爾納德邦和南喀拉拉邦,始終未曾被北印度的穆斯林全面統治。即便是英國殖民政府,也是透過較文明的方式合併的。又因南印度幾乎都是達羅毗荼民族,而這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於 3800 年前被從黑海、波斯來的後裔亞利安人貶為低種姓,因此,南印度人很多是穆斯林和基督徒。也有說他們的祖先來至非洲。
(印度最後的猶太人 Sera,相傳祖先來自於所羅門時代)
在中世紀北印度相繼被來自中亞穆斯林的入侵及統治。當時很多北印度的婆羅門,紛紛南逃,受到皇室的照應,千百年下來,南印度的印度教徒占多數,很多達羅毗荼人的婆羅門及宗教家、哲學家和留下很多印度教的保留最完整的印度古吠陀文化和阿育吠陀。更可貴的,但這三大教之間,一直都是和睦相處,很少有宗教衝突的事件。
南印度也因未受種姓禁錮,及天主教及殖民政府重視教育、醫療普,民智開,生育低,識字率高,男女平權,整體環境優於北印度,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商在南印度投資。印度的 IT 科學園區 70% 在南印度。而在歐美、台灣的工程師高達 70%,可見一斑。
由於,南印度的宗教包融和開放的歷史,在喀拉拉印度第一座建於7世紀的清真寺。耶穌門徒聖湯姆於西元初就到喀拉拉及泰米爾納德,至今泰米爾納德青奈聖湯姆巴西利卡教堂還放置聖湯姆記念墓室。在 Kozhikode),又稱卡利卡特(Calicut)在中國古籍稱為古里,是鄭和下西洋必經之地。
鄭和在古里原本還留下中國石碑,上刻有碑文內容:“永樂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監鄭和等,統領大寶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雲:其國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鹹若,熙同風,刻石於茲,永樂萬世。”公元 1433 年,農曆 4 月,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途中,不幸於古里國去世。
(鄭和下西洋的必經之地-古里 Kozhikode 清真寺)
(很可能受鄭和影響的「喀拉拉蛇舟比賽」)
在兩千多年所羅門時代,猶太人陸繼來喀拉拉,如今仍然留下二座猶太集會堂,和部份猶太人在柯欽堡(Fort Kochi),令人思古幽情。
(印度僅存 17 世紀猶太教會堂,北柯欽的 Muziri 內部)
(印度僅存 18 世紀猶太教會堂,北柯欽的 Muziri,猶太人在 562 BC 最早抵達)
亞歷山大遠征軍部隊的後裔,千百年來隱居在群山萬壑的海拔 5000 公尺的山區酷爾(Coorg)位於卡納塔克邦,一直到 17 世紀,由於從事咖啡種植,才逐漸為人所知。如今成為印度有錢人的避暑勝地,人稱印度的蘇格蘭。法國殖民政府 17 世紀的印度飛地-旁迪切里,1954 年回歸印度後,因保有濃濃的法國風情,成為李安大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的取景地,如今成為世人爭相去旅遊的勝地。
(少年 Pi 的故鄉 Poudichrry 充滿了法國風情)
縱觀南印度獨特的歷史因緣聚會,人文薈萃,遺留了印度古老的表演藝術和數不清的建築文化遺產及人文風情,成為印度最傲人的軟實力代表,和吸引觀光客最大的賣點。今年旁迪切里已有國內機起航,印度國內各大都市都可以直飛和轉機到旁迪切里。未來的南印度旅遊方興未艾,值得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