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觀察導讀|哈印度在2025年4月22日帕哈爾甘恐攻事件(2025 Pahalgam Attack)後,於5月初對巴基斯坦與巴控喀什米爾的9個恐怖分子營地發動「精準打擊」(Precision Strikes),造成31人死亡。此行動被稱為「辛杜行動」(Mission Sindoor),是對26名觀光客(多為印度教徒)被殺事件的報復。巴基斯坦則強烈回應,發動邊界砲擊並稱此為「戰爭行為」。中方呼籲雙方克制,同時印度調查指出攻擊可能涉及中國設備與時機操作,增加區域緊張。

著|維納斯.烏帕達亞雅(Venus Upadhayaya),印度國家領導學院(National School of Leadership)博士生及記者,2025年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得主,目前在國立中興大學駐點研究。
譯|南亞觀察網站。

南亞地區情勢急遽升高。週三(5/7)清晨,印度對巴基斯坦與巴控喀什米爾地區發動飛彈精準打擊,目標是印度所稱的「9處恐怖份子營地」。

印度這次名為「辛杜行動」的軍事行動,是對4月22日發生在帕哈爾甘(Pahalgam)的恐攻事件的報復行動。該事件造成26名觀光客喪命,其中包括一名尼泊爾公民。所有遇害者都是印度教徒,遭到確認宗教身分後遭武裝份子近距離爆頭,只有一位喀什米爾穆斯林挑夫是在試圖救人時被殺害。印度指控這起攻擊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所為。

印度外交部長在週四(5/8)的聲明中表示:「帕哈爾甘攻擊事件極其殘忍,受害者大多在家人面前被近距離射殺,兇手還故意讓家人遭受精神創傷,並傳達恐嚇訊息。」

聲明指出,印度的調查發現這起攻擊與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組織有聯繫。根據報導,印度的回擊行動造成巴基斯坦方面31人死亡、57人受傷。作為報復,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夏里夫(Shehbaz Sharif)誓言將為這些傷亡「復仇」,並稱印度攻擊了「6個地點」,此舉是「戰爭行為」,並授權巴基斯坦軍方進行對等的反擊行動。

夏里夫表示:「我們國家將自行決定何時、以何種方式做出反應。」

同一天,印度也通報在邊界控制線(Line of Control)上的旁切縣(Poonch)發生激烈交火,指稱巴基斯坦的砲擊造成15名印度平民死亡,其中包括4名兒童,另有57人受傷。《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報導,其他地區還有42人受傷,其中數人情況危急。

中國的影子

帕哈爾甘攻擊發生後,區域局勢迅速升溫。而印度調查單位也指出,這起事件可能與中國有關。以下是幾項可能與中國有關的線索:

  • 印度國家調查局(NIA)在攻擊現場發現一支華為(Huawei)的衛星電話。華為目前被禁止在印度銷售5G手機,也遭美國與歐洲部分國家限制。該電話疑似走私進入印度,且需使用中國國營電信業者的SIM卡與資費方案,目前仍在調查中。
     
  •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於4月21日抵達印度,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而帕哈爾甘攻擊發生的隔天,印度代表團原定啟程前往華盛頓進行關稅談判。由於印度與美國正在洽談一項目標2030年達到5,00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此時發動攻擊可能是中國有意藉此破壞印美關係。
     
  • 對於印度的軍事報復行動,中國表示「感到遺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四記者會中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也都是中國的鄰國,呼籲雙方以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採取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的行動。」林劍亦強調:「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句話明顯針對帕哈爾甘恐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