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音/南亞文化研究者 & 印度古典舞者
【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Kelucharan Mohapatra)—近代奧迪西舞蹈藝術代表性人物 (圖片) Odisha Sun Times】
位於印度東部沿海,棕櫚樹迎風搖曳、洋溢著熱帶氣息,比鄰孟加拉灣的奧里薩邦(Odisha),歷史悠久,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與自然景觀。西元前4到5世紀間,奧里薩邦沿海港口,是航海商人帶來經濟活動與傳播印度文明的據點;西元前3世紀時,曾是佛法興盛的羯陵伽王國,是大乘佛教的搖籃地,以及金剛乘的發源地;7世紀時,玄奘大師遊歷此地,見證了佛法輝煌的年代。奧里薩邦內充滿了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豐富的考古遺址,其至今仍以印度教為主要信仰,現為直轄市的普里(Puri)無疑是印度教的聖地,亦是宇宙之神賈格納(Jaganath)的故鄉。同區往東北方的科納克太陽神廟(Konark Sun Temple),名列聯合國世界遺產,在神廟的舞蹈大廳(Mata mandir)裡,佈滿了古老輝煌的石雕;成千上萬栩栩如生、千嬌百媚的舞蹈雕刻,敘述了奧里薩邦的古典舞蹈奥迪西舞蹈的光輝傳奇。
奥迪西舞蹈簡潔優美,其雕塑般的姿態,與神廟上光輝的石雕相呼應。相比之下,現被稱為奥迪西一詞是個新名字;最早在《樂舞論》中,奥迪西舞蹈原被稱奧德拉舞蹈(Odra-nritya)。
根據現有的考古證據推斷,奥迪西舞蹈應是印度最早的古典風格。在奧里薩布巴內斯瓦爾(Bhubaneswar)附近的烏答亞吉里(Udayagiri)石窟群中,發現了舞者和音樂家的雕刻浮雕,可追溯到西元前2世紀。山區上層主要的皇后石窟(Rani Gumpha)亦有相當規模、連續性的美麗舞蹈雕刻。這些浮雕中,出現了圍繞著一對皇家夫婦舉行的舞蹈宴會場景,並且伴隨著一整個完善的管弦樂隊。這似乎表明,在最初期的發展階段,舞蹈風格主要由皇家宮廷中的女性舞者Nartakis所掌握;在後期階段,舞蹈被賦予宗教儀式的功用,則由神廟中專跳神聖儀式舞蹈的神廟舞者德瓦達西(Devadasis)來執行。西元10世紀,布巴內斯瓦爾神廟中的銘文文獻,紀錄了音樂與舞蹈,且特別提到了與表達藝術相關的經典古籍Abhinaya-Chandrika,然而,這些紀錄並沒有特別講述神廟中的女舞者,反而以間接的方式多次提到了皇家宮廷的舞者。因此,奥迪西舞蹈僅在普里的賈格納神廟,孕育與演化的普遍說法,並不全然正確;反而是在皇家宮廷中滋養了許多。
【太陽神廟裡豐富的舞蹈雕刻是奧迪西舞者臨摹舞姿與神態的重要根據之一 (圖片) 】
在神廟裡的舞蹈是儀式性的,皇家宮廷屬於美學審美性質。在奧里薩的神廟舞者德瓦達西稱為瑪哈里斯(Maharis),他們所跳的巴圖(Batu)舞蹈是種供養神的舞蹈。事實上,曾有三類舞者跳過奧德拉舞蹈:宮廷舞者Nartakis、神廟中的瑪哈里斯以及年輕男孩舞者哥第寶(Gotipua)。哥第寶一詞在奧里亞語中意為「單身男孩」,哥第寶自幼女裝打扮,學習奧德拉舞蹈直到青春期外表發生變化為止。他們通常被安排在公眾面前表演,沈迷雜耍舞蹈;這些演出後來成為奧里薩民間傳統劇場賈特拉(Jatras)的開幕表演項目。
自西元7世紀起,舞蹈在奧里薩被視為一種極度尊貴的藝術形式,適合用來祭祀神明。因此在當時,舞蹈也成了不少王子公主心神嚮往的追求。例如 12世紀時,東恆伽王朝國王(Anangabhimadeva)的公主,一生沉浸在舞蹈和音樂中,是毗濕奴神忠誠的信徒。同時,國王也蓋了許多寺廟,包括為賈格納神廟建造附屬的舞蹈大廳建築(Nata mandir),讓神廟舞者與音樂家表演使用。更早之前,在西元前1世紀,與史詩《摩訶婆羅多》相關的卡林加王國,其國王加拉吠羅(Kharavela)不僅是音樂和舞蹈大贊助者,本身也是一位舞技嫻熟、優秀的舞者。
【奧迪西古典舞蹈呈現出奧里薩邦的地域風格與經濟產業:當地出產的精美絲綢紗麗、銀絲飾品與白色髓花頭飾等。特別是從腰部垂下的三線銀腰帶,是奧迪西舞蹈僅有。奧里薩邦的銀絲傳統製品,影響了東南亞文化。 圖為日籍舞蹈藝術家(左)安延佳珠子與印度的Rajashri Praharaj – Rosy(右)於2018台灣奧迪西舞蹈節講座示範。(圖片) 陳怡靜提供】
12世紀時,奧里薩的天才詩人賈亞德瓦(Jayadeva),寫下了他不朽的愛情浪漫詩《牧童讚歌》(Gita Govinda),頌揚奎師那神和愛人拉達之間神聖之愛。據說,這是受到其妻帕德瑪瓦蒂(Padmavati)的啟發所寫的;帕德瑪瓦蒂本身是為神而舞的神廟舞者德瓦達西。至今,《牧童讚歌》仍是賈格納神廟每日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奧迪西舞蹈戲劇所圍繞的主題。幾世紀以來,《牧童讚歌》的吟唱儀式與瑪哈里斯神廟舞蹈儀式是並駕齊驅的雙重傳統。15世紀,毗濕奴運動的奉愛信仰席捲奧里薩,音樂舞蹈更是奉愛虔敬心的首要表達形式。16世紀,隨著當時加賈帕提國王的鼓勵與贊助,舞蹈表演藝術來到了黃金尖峰時期。
然而,從17世紀開始,奧里薩經歷了最惡劣的政治動盪,這徹底改變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從而改變了舞蹈的地位與狀態。甚至到了19世紀時,奧里薩的諺語也被修改,成為羞辱諷刺舞蹈藝術的語言:
「有些許羞恥心的人頂多彈彈樂器、沒有羞恥心的人就會開口吟唱;而全然無恥的人,就會去跳舞。」
舞蹈逐漸沉淪成為達官貴人的性感娛樂,聲名狼籍。之後還有伊斯蘭教,以及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迫害,直到近代復興運動,奧迪西舞蹈才獲得重生。
舞蹈架構
奧迪西舞蹈恰如其分地被稱為「移動雕塑」,它是一種優雅、感性、抒情的舞蹈風格,如果必須描述其特徵,只能以美和恩典來詮釋。其討喜的舞蹈結構Tribhangi——這是身體的三重彎曲,令人容易聯想起雕像中極致的力與美。舞者三道彎的姿態超越了身體工學極限,也象徵奧迪西舞蹈有著突破人體限制的驕傲,在極致美學的張力中展現靈魂。從技巧上來看,奧迪西舞蹈具有高度發展的風格,嚴格遵循《樂舞論》與其它兩部表達藝術相關的古籍Abhinayadarpana和Abhinayachandrika中記載的規則與戒律。無論是純舞蹈或敘述性故事,都具有徹底的系統化與全面詳盡的技巧。奧迪西舞蹈最突出且重要的技巧便是身體的各種彎曲(Bhangis),前述的三重彎曲,屬於陰性柔美,是其中最容易辨識的特色。
【挑戰著人體工學的三重彎曲結構,是奧迪西古典舞蹈最令人驚豔的特徵,這也使舞者呈現出宛如雕像般極致的力與美。 圖為藝術家安延佳珠子,來自Srjan舞蹈學院。除了精湛的舞技外,安延佳珠子的舞蹈呈現出一種陰柔力量中的穩健強度,其情緒表達非常豐沛細緻,只能以juicy 來形容,恰巧也符合了印度拉莎美學「美味多汁」的原意。 (圖片) 陳怡靜】
奧迪西舞蹈的踏步基於方形,腳的基本位置稱為Chauka,屬於陽性動作;腰部或臀部的彎曲稱Kati;踏步過程中伴隨著頸部、腰部與彎曲活動;有時胸部與臀部沿著對角線移動,使之更有雕像的效果;手臂和手的定位也成方形,舞動時藉由遵循方向線移動、側面如抑揚頓挫的起伏以及腰部和臀部的彎曲,來平衡整個身體舞蹈的結構。奧迪西舞蹈的情感情緒和臉部神情的表達是符合正統且柔和的,其與宗教活動和儀式不可分割。除了先前提到的毗濕奴奉愛信仰外,奧迪西舞蹈也傳達了對濕婆神與太陽神蘇里亞,以及夏克蒂女神力量的崇拜。也因此,奧迪西舞蹈幾乎沒有任何舞目是沒有奉愛虔敬的概念。早些時期,只有一曲約45分鐘的舞目,從迎請神開始,以快節奏的純舞蹈結束。現今,比較流行的形式是將原本較長的舞目,分成更多小的單位片段,構成了今天的曲目。
這些項目依序是:首先是隆重向大地之母致意的開啟儀式Bhumi Pranam(又稱作Mangalacharan)、讚揚濕婆神的Battu Nritya,這其中同時包括了純舞蹈與敘述性舞蹈;接著為精心設計的Pallavi曲目,有等長的舞蹈節奏、音樂旋律拉格(Raga)與重複性的節奏模式塔拉(Tala);下一曲是從《牧童讚歌》中擷取出的Ashtapadi,是奧迪西舞蹈中不可或缺的曲目;接下來以奧里亞語言吟唱虔誠歌曲Pada數次。最後曲目是象徵解脫之道的Mokshya(Moksha),舞者全然臣服於神,在這曲目中展現出人類靈魂與神性的幸福融合。在主要打擊樂器Mardala的伴奏與吟唱中,舞者以快節奏的純舞蹈向夏克蒂女神祈福,祈求全民的和諧共處。
【奧迪西舞蹈逐漸受到台灣藝術家的關注,越來越多人前往印度學習。 馡琉舞蹈劇場的團長李育容,十幾年前便開始在印度學藝,圖為供養舞蹈巴圖(batu)的示範。 (圖片) 李育容 攝影師:Kunta Chiang】
奧迪西的音樂
奧迪西舞蹈音樂融合了南北印度古典音樂的風格與思想,且發展出其創造性的特質。主要搭配的樂器有:雙頭鼓Mridang、班蘇里長笛Bansuri、叮響Manjira、西塔琴和弦樂器Tanpura。奧迪西舞蹈音樂獨立於印度古典音樂系統,但具備印度古典音樂必備的基礎元素,目前的音樂形式已是長期演化變化的結果。
【台灣藝術家方筱茜曾於印度舞蹈學院Srjan學習奧迪西舞蹈,多次與印度來台藝術家合作,參與歷屆印度文化節相關演出。2013年起,與來自印度的Rajat組成雙人民謠團體,是台灣目前唯一以印度孟加拉地區鄉土民謠為主的音樂表演團體。 (圖片)方筱茜 攝影師:Ian Chen】
服裝
印度每一種古典和民間舞蹈服裝形式,如傳統紡織品與象徵性裝飾品的使用,都反映了其舞蹈孕育地的地域性特色,奧迪西舞蹈也不例外。舞者穿著奧里薩出產的精美絲綢紗麗、身戴銀絲飾品與白色髓花頭飾的裝扮,是奧迪西舞蹈的經典標識。
女性舞者的舞蹈紗麗因奧里薩地區性的編織材質與手法不同,有許多不同精美的款式與風格。有些顏色鮮艷對比,有些賦有在地各種動物植物,如海螺、魚貝等大自然的圖案或代表正面能量的宗教性圖案等。舞蹈紗麗本身的設計也依照藝術家對舞蹈的表達作些許調整,而產生了多種活潑的變化,但大致上必須依照舞蹈的象徵性和活動機能,遵守基本服裝原則。如:奧迪西舞蹈紗麗,下半身縫有圓弧型的扇形布褶皺,除了符合雕像優美形象外,主要使舞者在步伐中獲得最大的靈活度,同時也呼應舞蹈本身圓弧線條的結構。
在寺廟裡跳舞的瑪哈里斯,通常穿著黑色天鵝絨的緊身胸衣,腰部以下包裹著紗麗。有些神廟舞者使用的紗麗上有《牧童讚歌》的故事編織圖,這些紗麗並不容易取得,需要特別製作,也僅用於祭祀儀式舞蹈時使用。當奧迪西舞蹈開始走向表演舞台時,服裝有些許變化,紗麗首先被包裹成單個褶皺布Dhoti的形式,再將裝飾性的紗麗縐褶Pallu置於正面,將之展開來,形成華麗的呈現。
有趣的是,到了現代,為了更加人道,符合舞者的生理需求,傳統舞蹈服裝因而有所改變。現代奧迪西舞蹈大師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Kelucharan Mohapatra)為了因應他的兒童學生,穿戴好舞蹈紗麗後仍堅持上廁所的需求,進而設計出可以輕易脫離褲子的分裁式設計。
使用銀製飾品為全身主要裝飾,是奧迪西舞蹈有別於印度其他古典舞蹈,獨一無二的傳統。這些白銀製品來自奧里薩邦的喀塔克市(Cuttack)獨特的銀絲傳統。其精緻的風格和水平,使之超越印度國界,影響著東南亞文化,成為東南亞傳統的一部分。從腰部垂下的三線銀腰帶是奧迪西舞蹈獨有的;這些珠寶飾品的設計靈感皆來自於寺廟的紀錄,以及中世紀奧里亞相關文獻。
另外,奧迪西舞蹈特殊的頭飾,容易讓觀眾印象深刻。奧迪西舞者的頭冠稱作Mukoot,是精緻的手工植物藝術,只在奧里薩邦東部的普里市製作,是當地獨特的區域工藝。將在奧里薩和孟加拉邦生長,稱為Shola的蘆葦乾燥後,抽出內部柔軟的莖,串上繩子拉緊,形成無數花朵狀,這便是奧迪西舞蹈使用的白色髓花頭飾。這件作品代表了千瓣蓮花,象徵開悟;上方突出的頂尖,代表了賈格納神廟。
【年輕男孩舞者哥第寶因男性體格優勢,能進行需要高度專注與體能、類似雜耍技能的舞蹈表演,其獨特性至今都無法被取代。 奧迪西舞蹈國寶級的大師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也是出身於哥第寶。(圖片)】
今日的奧迪西舞蹈
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官方基於維護文化遺產與創造民族認同感,對印度舞蹈表達了大力支持的態度,這讓印度各地傳統舞蹈藝術的復興工作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奧迪西舞蹈的復興可歸功於同時為奧里亞詩人、戲劇家和研究員的Kalicharan Pattanayaka的努力;奧迪西舞蹈自此得以被正名,且重新獲得認證。接著,同一時期有眾多經典大師,努力將奧迪西舞蹈從隕落的傳統中翻新,其中被視為奧里薩的傳奇、國寶級的大師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Guru KeluCharan Mohapatra 1926-2004)在奧迪西舞蹈上的貢獻最廣為人知。莫帕特拉大師出身於年輕男孩舞者哥畢第寶,除了扎實的舞蹈訓練外,他在打擊樂器上的音樂天賦,加強了他對舞蹈節奏與流動的掌握。而他同時在奧里薩傳統的布基捲軸畫(Pattachitra)上的才能,讓其視覺天賦給予奧迪西舞蹈藝術多層次豐富的創新。莫帕特拉大師終生獲得重量級獎項與榮譽無數,他並創辦了奧里薩最著名的奧迪西舞蹈學校SRJAN,由其子、亦為當今有名的大師Ratikant Mohapatra所執導。父子皆榮獲印度最高國家音樂舞蹈學院(Sangeet Natak Akademi)總統獎的最高榮譽獎。
莫帕特拉大師一生作品數量龐大,且來自各地的學生無數。但其子這樣形容這位傳奇性大師:「古魯(老師)從未失去他不苛責的簡樸性格和孩童般的純真;他讓他的偉大輕輕地坐在他的肩膀上,讓他的天賦同他一起玩耍。」莫帕特拉大師則自述,對他而言,舞蹈是修行、教學是法門(dance is “Sadhana” and teaching is “Dharma”)。他說道:「今日,我有數百名學生齊舞蹈,我彷彿與他們全體一同共舞中。只有當無人能將我的舞蹈藝術傳承下去時,我才會感到悲傷。」奉獻心貫穿了莫帕特拉大師的生活與藝術,其生命每一個行動都宛如舞蹈,彷彿持續不斷在賈格納神的蓮花足中獻上供養。在這位大師手中,奧迪西舞蹈來到了新的巔峰,並成為古典藝術形式;然而這是這個偉大的靈魂透過的形式,謙卑而真誠地付出了他對神性的忠誠服務。
【透過舞蹈,凱爾盧赫倫•莫帕特拉大師彷彿能與賈格納神進行心靈對話;舞蹈是他一生最忠誠的信仰與喜悅。 (圖片) SRJAN】
推薦影片
同樣師出SRJAN,Sujata Mohapatra演繹奧迪西舞蹈的開啟祈福儀式 Odissi Mangalacharan’ – Sujata Mohapat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X5yHh6DHc
參考文獻
“Guru Kelucharan Mohapatra.” Srjan. https://www.srjan.com/GuruKelucharanMohapatra.php (Retrieved 2016.)
“Odisha.” Maps of India. https://www.mapsofindia.com/orissa/ (Retrieved July 17, 2019.)
“Odissi, Indian Classical Dance.” IndiaNetzone. https://www.indianetzone.com/1/odissi.htm (Retrieved March 28, 2012.)
Pani, Jiwan. “Odissi.” Indian Dance: The Ultimate Metaphor. Chicago: Art Media Resources Ltd, 2000.
Rath, Punya Prava. “Life and times of Kelucharan Mohapatra through students’ eyes.” Odisha Sun Times. https://odishasuntimes.com/life-and-times-of-kelucharan-mohapatra-through-students-eyes/ (Retrieved January 8, 2018) Venkataraman, Leela. “Odissi.” Indian Classical Dance: Tradition in Transition. Delhi: Roli Books, 2004.
參考文章
【印度古典舞系列一】印度表演藝術聖經:《樂舞論》Natya Shastra
【印度古典舞系列二】阿薩姆的靈性瑰寶:薩特里亞舞蹈Sattriya
【印度古典舞系列三】嬌媚的幻相女神:摩希尼亞坦舞蹈 Mohiniattam
【印度古典舞系列四】聖潔的野台戲藝術:庫奇普迪舞蹈 Kuchipudi
【印度古典舞系列六】新興之秀:喀拉拉納塔南舞蹈 Kerala Natanam
【印度古典舞系列七】神秘古老儀式的藝術:曼尼普里舞蹈Manipuri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