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觀察導讀|臺灣許多優秀的運動選手在巴黎奧運期間發光發熱,比賽期間經過友人的介紹後,讓編者訝異的是在競技體操中比賽項目跟計分項目是男女有別的,這才意識到縱使在性別平權或男女平等議題相對成熟的今日,或許還有其他運動也存在男女間的差異。然而隨後,我國拳擊選手林郁婷的「性別爭議」議題也一度成為了國際輿論間的話題,而對於「運動選手性別檢測機制」的制度性安排,或也難以評斷是否具備存在之必要性,亦或是檢驗的機制與標準對於實際上的性別仍存在巨大的差異。本文透過本屆奧運中所凸顯的性別議題,作者李桂蜜分享了印度運動選手在面臨性別爭議時的心境,同時印度影業也將這些故事改編成激勵人心的電影,然而儘管鼓舞了許多人,但或許在符合商業電影的行銷手法下,電影的細節之處卻仍舊顯示些許父權社會的影子。
著|李桂蜜,語言與文化工作者,現居住於印度阿薩姆邦。
找不到性別的身體
一開始禁止女性參賽的奧運比賽,經過128年的演進,終於在第33屆的巴黎奧運(2024)中實踐了最趨近理想狀態的男女平權,在1萬5,000名的運動員中,男女運動員各佔一半。此外奧運也調整賽事項目、增加混合項目、安排平等的賽程時間等,以促進兩性性別平等。而且巴黎奧運媒體村的街道全以多位傑出女性的名字命名,甚至還為哺乳期運動員提供哺乳室!
在以二元性別為劃分基礎的運動賽事中,巴黎奧運對於兩性平權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本屆奧運卻因為《哈利波特》作者羅琳(J. K. Rowling)質疑臺灣拳擊選手林郁婷及阿爾及利亞選手哈莉芙(Imane Khelif)在先前的比賽中未能通過性別檢測,而質疑她們的參賽資格,讓原本就刺激的賽事,更因性別議題而得到更火熱的討論與關注。 在這次的性別爭議中,哈莉芙和林郁婷雖然備受攻擊與羞辱,但也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其中包括印度短跑選手杜蒂.昌德(Dutee Chand)。對於此次風波,她肯定感同身受,因為同樣的情節10年前也曾經發生在她的身上,而昌德與其他有類似遭遇的選手的故事,也成為幾部印度運動電影的靈感來源。
杜蒂.昌德
來自印度東部奧里薩邦(Odisha)一個貧窮村莊的昌德,曾為印度體育界創下許多的第一。2016年,昌德在亞洲室內田徑資格賽中創下印度女子60公尺賽跑的最佳紀錄,成為當時印度最快的女子短跑選手。在2019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拿坡里)中,昌德成為印度首位在國際100公尺賽中贏得金牌的短跑選手。在2022年之前,昌德是印度女子100公尺紀錄保持人。此外,她還是印度首位出櫃的運動員。
2012年,還未滿18歲的昌德贏得全國青少年田徑錦標賽18歲及以下組別的冠軍。2014年,她在臺北舉行的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奪下2枚金牌,然而就在昌德積極備戰大英國協運動會之際,卻在比賽前3天被印度田徑總會(Athletics Federation of India)除名。國際田徑總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s)表示,昌德體內的睪固酮濃度過高,若不(透過服用抑制荷爾蒙藥物或是手術的方法)降低體內睪固酮濃度,將無法繼續參加比賽。昌德卻堅毅地表示:「我覺得為了參加比賽而改變自己的身體是不對的。我不會為任何人改變我自己。」
昌德回憶道:「當時報紙上刺眼地寫著『杜蒂.昌德未能通過性別測試』。我覺得很困惑。他們在說什麼?我從小就是我父親的女兒,我因為身為女性卻喜歡運動而遭到同村人的侮辱,我一直視自己是女性,現在他們卻說我不是女人?我後來才知道因為我的睪固酮濃度過高,所以不能跟女性比賽,但我也知道我並不會因為這樣就不是女人。」
在性平學者及運動員權利倡導者帕悠許妮.米特拉(Payoshni Mitra)的鼓勵下,昌德決定針對國際田徑總會在2011年開始實施的這項規定,向國際體育仲裁法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提出申訴。
國際體育仲裁法院在2015年中做出臨時判決,要求國際田徑總會在2年內提出睪固酮可以強化體育表現的證明,否則無法禁止睪固酮濃度過高的選手參賽,不過在這期間,昌德已經錯過了2014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與亞運。 昌德以及其他有類似遭遇的運動員的故事成為2021年的印度電影《火箭女孩》(Rashmi Rocket)的靈感來源。
《火箭女孩》(Rashmi Rocket)
印度運動電影最常出現的題材是板球,主角最常出現的性別是男性,這都不讓人意外,但其中也不乏以女性運動員為主角的電影,如《印度女孩》(Kanaa)、《瑪麗的鬥魂》(Mary Kom)、《投球手》(Ghoomer)、Palshichi PT、《加油印度》(Chak De! India)、《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等(後面這2部雖以女性為主角,但真正的靈魂人物還是扮演教練與父親的父權腳色)。
令人驚喜的是,性別檢測這個在本屆奧運前相對不主流的議題也出現在2部印度商業電影中,其中一部是由塔絲.潘努(Taapsee Pannu)主演的《火箭女孩》。潘努近期主演的幾部電影中皆有突出的女性議題探討,例如談論性騷擾的《紅粉驚魂》(Pink),以及談論家暴的《耳光》(Thappad)。此外潘努也演過其他2部以女性運動員為主角的電影,分別是《板球好女將》(Shabaash Mithu )及《靶心》(Saand ki Anakh)。
跟大部分運動勵志電影的劇情架構一樣,在《火箭女孩》一片中,主角拉許蜜也必須克服重重障礙,憑著堅強的意志力達到目標、實現夢想。只不過她所遇到的障礙是男性運動員都不曾經歷過的性別檢測。
電影一開始傳來警車的警笛聲,在緊張懸疑的氣氛中,男警來到女子運動員的宿舍,劈頭便問:「那個男扮女裝、侵入女生宿舍的傢伙在哪裡?」,然後便粗暴地闖入拉許蜜的房間,將她帶到警局。
接著鏡頭跳回拉許蜜的童年。在古吉拉特邦小鎮長大的拉許蜜,個性較為陽剛潑辣,因為跑得快而被村民叫做火箭。她在父母的支持下發展自己的跑步天分,卻在一次比賽中因為專注於終點線,而沒能看到被突來地震壓死在觀眾席上的父親,自責之餘,決定放棄跑步,並從事父親生前所做的導遊工作。
後來因為一次導覽的機會,她認識了軍官高剛(Captain Gagan Thakur),,原本也是運動員的高剛發現了拉許蜜跑步的天賦,便鼓勵她重回跑道,拉許蜜也果真入選邦代表隊,並屢屢締造佳績。然而就在田徑隊從2014年的亞運凱旋歸來時,拉許蜜卻被醫療人員突然要求進行一些令她困惑且難堪的檢查。在她尚未得到檢測結果之前,媒體便蜂擁而至,質問她是不是真的假扮女性詐騙參賽,拉許蜜一夕之間從國際體壇明星變成國家之恥。不久後她便被告知她獲得的3面獎牌被取消,未來也不能繼續參賽,因為她未通過性別檢測。
錯愕的拉許蜜飽受民眾及媒體的歧視與羞辱,決定不再跑步,並躲入與高剛的婚姻生活裡。後來一名極力想要為所有受到性別檢測不公平對待的女運動員平反的人權律師艾許特找上拉許蜜,鼓勵她申訴,表示這並不僅是為她了個人,而是為了其他眾多受到這條不合時宜規定的女性運動員而戰。
原本意興闌珊的拉許蜜後來看到自己在媒體上被對手汙衊,終於被律師說服,向孟買高等法院提出印度運動員協會違反人權的訴願。在訴訟過程中,律師證明了性別檢測是對手設計出來阻止拉許蜜繼續跑步的陰謀,法官最後宣布拉許蜜將可以繼續跑步,與此同時,拉許蜜也發現自己懷孕了,故事就在挺著大肚子的拉許蜜奮力跑步、準備挑戰下一屆賽事的畫面中結束。
本片值得嘉許之處在於質疑體育界在女性運動員身上施加性別檢測是否真的公平且符合人權,並凸顯這項做法對運動員所造成的身心創傷,以及對其職業生涯的重創,此外也暴露體育界的腐敗現象,以及國家機器(警察)以及醫療體系的粗暴。在檢查的過程中,選手的人權被嚴重忽視、甚至踐踏,醫護人員並未解釋拉許蜜為何要做這項檢測,要求她裸體做超音波,也問她私密的生理問題。這些都跟昌德當年的經歷類似。此外在法庭戲中,關於睪固酮與運動表現的關係,以及對運動員施加性別檢測是否合宜且符合人權等議題,都有頗為深入的探討。
但較令人失望的是電影中拉許蜜的形象仍是相當符合大眾對女性的期待,儘管她的個性較為剛強,但仍不致於顛覆社會對傳統女性形象的看法,這其實不太是現實生活中受到性別檢測折磨的選手模樣。拉許蜜仍是具有所謂的女性氣質的異性戀者,而且有著會生育的子宮,這是幾乎無法被反駁的女性生理特質。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卻也的確發生過。曾經創下3項世界紀錄的波蘭田徑選手艾娃.柯沃布科斯卡(Ewa Kłobukowska),曾被視為是世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卻在1967年被國際田徑總會要求進行性別檢測,其保持的紀錄隨即被取消,她也被禁止參與職業體育賽事。根據國際田徑總會的說法,柯沃布科斯卡「多了一條染色體」,意謂在她的一些細胞中可能檢測到Y染色體。然而諷刺的是,柯沃布科斯卡卻在隔年懷孕生子。柯沃布科斯卡可說是性別檢測的第1位受害者。
桑蒂.桑德拉真(Santhi Soundarajan)
在這次的巴黎奧運性別檢測風波中,昌德以過來人的身份在媒體上出聲支持哈莉芙及林郁婷,無獨有偶的,當年她因睪固酮濃度過高而被禁賽時,身為前輩的桑蒂.桑德拉真也同樣公開聲援她。
「他們在最後一刻才對她進行檢測、羞辱她、讓她心碎。」…「當她再進入田徑場後,事情不會再跟以前一樣了。即使她接受治療,大眾也會用質疑的眼光殺死她。」桑德拉真提到昌德時這麼說。而桑德拉真自己就曾經因為未通過性別檢測而嘗試尋短。
桑德拉真是來自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中距離跑田徑選手,為印度贏過12面國際性獎牌,為她的家鄉泰米爾納德邦也贏過將近50面獎牌。她是第1位在亞運獲得獎牌的泰米爾女性選手。
在2006年的亞運中,桑德拉真獲得800公尺賽的銀牌,然而卻因未通過性別檢測而被撤銷獎牌,遭遇跟林郁婷在2023年新德里舉辦的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的經歷相當類似,林郁婷原獲得銅牌,但隨後卻被國際拳擊總會以「性別生化指數異常」為由,取消獎牌。桑德拉真在獲得銀牌的隔天被要求進行性別檢測,但卻未被告知原因,後來被送到印度奧運協會的報告上寫著:「桑德拉真不具備女性應有的性特徵」,桑德拉真也接到電話通知,不得繼續參賽。
桑德拉真以女孩的身份出生和成長,但未通過該次的性別檢測,不僅讓她一下子成為眾人眼中騙子,而且也不能再參賽,她為此抑鬱不振,甚至企圖以自殺結束生命。「這(性別檢測)就好像是在殺人。我知道這很難復原。他們幾乎把我逼到死角。我沒辦法平靜地過生活。我花了很多年才克服這創傷。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復原。我的夢想破碎了,我的人生也好像停滯不前。這個問題以前已經發生過了,杜蒂不應該遭受跟我一樣的折磨。」「性別檢測不能取走原本的你。」「我的身心完全破碎。」
《逆流而上》
桑德拉真不幸的遭遇被影射在2013年的一部泰米爾浪漫喜劇《逆流而上》(Etir Neechal)裡。故事大意是敘述男主角為了贏得心儀女孩的芳心,決定參加馬拉松比賽,經人介紹認識教練瓦莉,並在瓦莉的訓練下,成功贏得馬拉松比賽。故事的前半部是通俗電影觀眾喜愛的浪漫喜劇情節,但下半部隨著鬱鬱寡歡的瓦莉進場,風格也轉趨嚴肅。觀眾跟著男主角,一步步了解瓦莉的職業生涯遭到的挫敗。
在老家做線香的瓦莉原本是一位極具潛力的賽跑選手,但卻遭到對手教練以性別檢測為手段而加以陷害,飽受挫折的她放棄運動、回到鄉下老家跟家人做線香維生。在她的前教練的推薦下,她答應訓練男主角參加馬拉松比賽,而男主角在瓦莉的勵志故事驅動下,打敗邪惡教練的選手,贏得比賽,瓦莉也走出陰鬱,甚至準備好進入一段異性戀戀情。
這部由南印電影天王丹努許(Dhanush)製作的電影,早在10年前便涉及性別檢測的議題,只不過跟《火箭女孩》一樣,主角都是相當符合傳統女性形象的異性戀者,而性別檢測在本劇中只被當成是腐敗的體育界用來陷害對手的手段,並沒有得到更多的討論。倒是在人物的設計上,很難得地出現女教練訓練男選手的安排。
總括來說,這2部商業片少見地將性別檢測放進傳統的運動勵志片架構中,讓觀眾注意到這個議題。但劇中的當事人仍是相當符合大眾對女性形象的期待,而且也過著結婚生子的異性戀生活,性平檢測在劇本中是被不肖運動員拿來攻擊或阻止對手參賽的工具,關於性/別的迷思等問題並未有更深入的琢磨或提出挑戰。
走在分類之外的身體
在本屆的巴黎奧運,有10個項目打破125項奧會紀錄,其中8個項目打破32項世界紀錄。觀眾在頂尖運動員的傑出表現中,看到人體不可思議的潛力與奧妙。而根據統計,運動員身上具有「性別發展異常」(differences in sex development,DSD)特徵的比例特別高。奧運是擁抱衝破人體極限的殿堂,應該也是性別多樣性的最佳展示場。在這次有關性別風波的討論中,在奧運金牌及名人挑釁的加持下,原本非主流的議題得到高度關注,對於人類性別界線的劃分方式提供嚴肅討論的契機,我們看到性別定義在演進,性別界線不斷在重劃,諸多的迷思被熱烈且深度地檢視,大眾對於性別的理解與想像不斷因為辯證而擴大。神秘的人體,永遠走在科學分類前面,甚至外面。
本文圖片來源:india.com、WIKI、Highon Films、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