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2419-483540773.1910x1000

圖片來源

游雅雯 / 國立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2014 年印度人民黨的勝選,除了對國大黨家族的長期執政多所不滿,也可歸因於莫迪成功結合印度教民族主義及印度經濟發展願景,成功吸引多數印度教徒。然而,具有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的莫迪也吸引了一些穆斯林選民的支持。為何印度人民黨能獲得穆斯林的支持?哪些穆斯林投票給莫迪,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這樣做?這是一般選舉評論比較少注意的,作者以勒克腦(Lucknow, Uttar Pradesh 邦的首都)及杜西普拉(Doshipura)為案例,深入分析印度穆斯林的兩大教派與印度人民黨的關係,探討穆斯林在此次選舉投票支持印度人民黨的原因。

 


 

2014 年印度大選結果於 516 日計票完成,在野十年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再次取回執政寶座。印度人民黨領導人莫迪(Narendra Modi)於 526 日正式宣示就職,成為印度總理。

這次印度的大選共有 8.15 億合格選民, 這次的合格選民數目比上次(2009 年)選舉多了一億人。根據印尼選舉委員會的統計,這次的投票率是 66%,為印度選舉歷史上來最高記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高投票率表示了,一般印度民眾對印度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INC)及尼赫魯-甘地(Nehru-Gandhi)家族的長期執政多所不滿。另外,印度人民黨的勝選也可歸因於莫迪成功結合印度教民族主義及印度經濟發展願景,成功吸引多數印度教徒,以及莫迪在這次選舉也吸引了一些穆斯林選民的支持。

 

 

  • 莫迪的平民背景及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

印度國大黨是帶領印度走向獨立、確認印度世俗主義發展路線的政黨。印度國大黨在印度獨立之後的 67 年中,執政近 50 年之久。但印度國大黨為人詬病的是,印度國大黨可說是尼赫魯家族事業。印度國父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1947-66 年為印度總理,接下來 1967-77 年、1980-84 年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Indira Gandhi,人稱甘地夫人)成為國大黨黨主席及印尼總理。1984-89 年英迪拉的兒子拉吉夫(Rajiv)為下一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義大利籍的媳婦索尼亞(Sonia)曾任國大黨黨主席,索尼亞的兒子拉胡爾(Rahul)目前則是國大黨的副主席。

莫迪終結了統治印度將近四十年的尼赫魯-甘地(Nehru-Gandhi)家族的政治勢力。莫迪出生於普通家庭,小時候曾經在火車站當賣茶小弟,之後才一步步在政壇發跡。因為他的出身背景及親民形象,與印度國大黨候選人大大不同,所以深受一般平民的喜愛。拉胡爾完全是依賴甘地家族勢力及聲望而嶄露頭角,也被印度人戲稱為不懂民間疾苦的「王子」。另外,在選戰過程中,莫迪展現了十足的領袖魅力, 是個優越的演說家。相反地,印度國大黨候選人索尼亞則是很少出現在政治場合出現,拉胡爾則是害羞 、不善表達,凸顯出印度國大黨與民眾相當疏離。

莫迪在此次選舉被塑造成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英雄,有些印度人將莫迪比擬為印度濕婆神(Shiva),甚至使用宗教性的口號「har har Modi, ghar ghar Modi」來支持莫迪。在一個印度著名的電視頻道 Aaj Tak,主持人 Anjanana Kashyap 曾經訪問一個印度學生:莫迪是因為印度教精神而贏嗎?印度學生回答:「是的,莫迪的勝利就是印度教徒的勝利,就是(印度)民族主義的勝利。」莫迪的印度教徒色彩為他贏得印度教徒的選票,印度教徒的大動員更是保障莫迪勝選的關鍵。

另外,莫迪優越的政績也是選舉勝出的關鍵。他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經濟改革成果、良善的治理模式,他曾改善印度落後的道路、鐵道、水及電力設備,這些都對他的競選有所幫助。甘地家族自 2009 年起提出了印度貧民社會福利政策,然而該政策並無法克服印度政府貪腐及效率不彰的問題,也讓印度人民感到失望。

 

 

  • 莫迪選舉策略與印度穆斯林教派對立

莫迪曾經被認為是 2002 年古吉拉特邦族群衝突中迫害穆斯林的罪魁禍首。在此次選舉中,莫迪為了吸引更多選票,他也試圖漂白自己「反穆斯林」的形象,以爭取穆斯林選民的支持。

根據 2001 年的人口統計,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人口約為 460 萬人,佔該省 9% 的人口。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從事工業及中小企業為主,他們對該邦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但由於 2002 年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族群衝突,造成 25 萬穆斯林成為難民。他們被分置在 100 個暫時營區,過著貧窮線以下的非人生活,一直到 2012 年還有 19 個營區仍然存在。這些都被認為是莫迪「反穆斯林」運動所造成的結果。

2002 年古吉拉特邦族群衝突發生的起因是:227 日古吉拉特邦有一輛滿載印度朝聖者的火車起火爆炸,造成 58 名從 Ayodhya 朝聖回來的印度教徒死亡。這起意外被認為是穆斯林事先規劃的暴力攻擊事件,因而造成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一觸即發,之後一連三天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穆斯林之間流血衝突不斷,許多穆斯林因而受傷死亡。隨後印度其他省份也出現印度教徒集體攻擊穆斯林的活動,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

根據官方統計,這個族群衝突總共造成 790 個穆斯林及 254 個印度教徒喪生,2500 個人受傷,以及 223 個人失蹤。但其他資料來源卻指出共有超過 2000 個穆斯林死亡。他們的財務被搶劫一空,當做戰利品、有些婦女被強暴,甚至有些孩童被活活燒死。這些殘忍的事件都讓當時的古吉拉特邦省長莫迪揹上漠視、允許印度教徒以私刑懲罰穆斯林的罪名。莫迪被列為造成古吉拉特邦族群衝突事件的共謀,必須接受印度最高法院的特別調查團隊進行調查。直到2012年,他的名字才從該名單中移除。

20137 月印度裔諾貝爾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 在接受 CNN 專訪時,曾經指出莫迪本來可以避免印度教徒及穆斯林的宗教衝突的發生,但是他卻沒有做到。沈恩甚至說「我不希望莫迪當選,因為他沒有為印度少數族群盡一份心力」。可見沈恩對莫迪處理 2002 年古吉拉特邦族群衝突事件非常失望。

印度人民黨的定位是印度教民族主義,有較強烈的宗教色彩,又加上 2002 年古吉拉特邦族群衝突事件,這都會讓穆斯林社群害怕莫迪成為印度總理。有人甚至指出莫迪是穆斯林的頭號敵人。在這些前提及背景之下,印度穆斯林在 2014 年大選投票支持莫迪及印度人民的機率應該是微乎極微。但事實指出,有為數不少的印度穆斯林在 2014 年印度大選中投票給莫迪。

以印度北部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為例,該邦為印度第五大穆斯林人口的聚集地,印度人民黨在該邦 80 個國會議席中,贏得 71 個議席。在北方邦所贏得的席次,佔印度人民黨 2014 年國會大選全部的贏得席次之四份之一強。印度人民黨能夠在這個穆斯林佔多數的邦贏得將近 89% 的國會席次,不只說明了是印度教徒支持該黨,也證實了許多穆斯林選民也投票支持印度人民黨。根據印度人民黨發言人 Mukhtar Abbas Naqvi 的說法,他預估這次選舉約有 14-15% 的穆斯林投票給印度人民黨,與之前歷次選舉相較,這算是有 2-3% 的進步。

 

Jama Masjid

(德里大清真寺。陳牧民 / 拍攝)

 

 

 

【延伸閱讀】Muslim Voters in Indian Election 莫迪勝選的印度穆斯林因素(下)

【延伸閱讀】印度穆斯林現況


 

#編註:本文轉載自 20147 月出刊之《戰略安全研析》第 111 期。

 


【參考資料】

[2]:Jaffrelot, Christophe. July 2003. “Communal Riots in Gujarat: The State at Risk?” Heidelberg Papers in South Asian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16. archiv.ub.uni-heidelberg.de/volltextserver/4127/1/hpsacp1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