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xals4

圖片來源

陳牧民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

那薩爾(Naxalite)一詞源自西孟加拉邦的 Naxalbari 村,一般認為此地是毛派游擊隊運動的發源地。該運動起源於 1960 年代的印度共產黨分裂,不過毛澤東人民戰爭式運動更可追溯至 1946-1951 年發生在海德拉巴地區反抗封建地主的 Telangana 起義。自 1970 年代以來,數十個毛派游擊隊團體活躍於農村落後地區,特別是中部及東部等較為貧窮的邦,對印度國內政治秩序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印度政府多次以武力圍剿,但都無法完全解決。毛派游擊隊存在可說是印度政治的一個獨特現象。本文將對 Naxalite 毛派的起源與發展作詳細分析。

 


 

  • 印共(毛主義)之出現

如上所述,印度的毛派團體之間互相競爭,有時也會合併成新的團體,其中最重要的發展是 2004 9 21 日,人民戰爭集團與毛主義行動中心正式宣佈合併,成立印度共產黨(毛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oist), CPI (Maoist))。

這個組織的成立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方面象徵着過去分散、彼此競爭的毛派團體成功整合成一個單一政黨,一致對外;另一方面代表這過去毛派的兩大勢力(來自安得拉邦的人民戰爭集團與活躍於比哈爾邦的毛主義行動中心)之間的和解。印共(毛主義)所宣稱的目標是在從尼泊爾到比哈爾與安德拉邦之間建立一個革命區,以武裝鬥爭的方式來奪取政權。在策略上,印共(毛主義)主張以農民武裝起義為主,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來擴大革命成果。

 

Naxalite 2

(女性納薩爾毛派游擊隊戰士)

 

無論是從結構還是規模來看,印共(毛主義)都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政治組織:由黨代表大會選出 37 位中央委員會委員,再從中選出 14 位政治局委員;在中央委員會之下有五個層級的黨組織,另外還有掌管軍事事務的「中央軍委會」。中央軍委會掌管的武裝部隊稱為「人民解放軍游擊隊」(People’s Liberation Guerrilla Army),依據印度學者 P. V. Ramana 的估計來源,這支武裝部隊的人數在 900012000 之間;阿拉伯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的一篇報導則估計 11500 人。

不過印共(毛主義)的成立是否就是所有納薩爾毛派勢力的成功整合也不無疑問。原本在整合過程中同意加入的另一支團體「印共(馬列)-Janashakti」在 2006 年宣佈退出;2007 年在奧里薩邦發生的一起由 Janashakti 集團策劃的恐怖攻擊事件,三位林務官員遭殺害,印共(毛主義)立刻澄清與該事件無關。此外,卡納特卡邦的部分印共(毛主義)成員因為不認同農村武裝鬥爭的路線而宣佈退出。

 

 

  • 納薩爾毛派的發展與印度政府的作為

印度內政部早就依據 1967 年的「防範非法活動法」(Unlawful Activities Prevention Act)將人民戰爭集團與毛主義行動中心列為非法恐怖組織;2009 年更進一步宣佈二者合併之後的印共(毛主義)為恐怖組織。不過歷經四十餘年的發展,毛派團體不僅沒有消失,其影響力還擴張到全國三分之一的領土範圍。

納薩爾毛派宣稱其武裝活動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從尼泊爾一直延伸到安得拉邦的解放區,或稱「紅色走廊」(Red Corridor),最終將游擊隊轉變成正式的人民解放軍,進而以武力推翻印度政府(見下表)。其行動策略主要是以綁架、謀殺、以及炸彈攻擊等方式破壞地方政治秩序。納薩爾毛派在其控制區域內向人民徵稅、徵收煙葉(beedi leaves)、甚至種植鴉片等方式來開拓財源,據估計每年勒索的財務金額達到 15 億盧比之多。2006 年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甚至表示「納薩爾團體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內部安全挑戰」。

 

Naxalite 4

(印度毛派活動區域圖)

 

印度政府在 2006 年提出一項 14 點計劃,從「安全」與「發展」兩個方面打擊納薩爾毛派團體,並在內政部設立專責單位(Naxal Management Division)來監控納薩爾團體活動。中央政府在安全方面的作為包括「安全相關支出」(Security Related Expenditure)與「特別基礎設施計劃」(Special Infrastructure Scheme)兩個計劃,主要就是用專款補助地方政府的剿滅行動,並補助與安全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方面,印度政府提出「整合行動計劃」(Integrated Action Plan)與「道路改善計劃」(Road Requirement Plan),專款改善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立道路網,以有效打擊游擊隊勢力。

不過到目前為止,印度的軍方並沒有直接參與打擊納薩爾 毛派游擊隊的行動,也拒絕外界主張應該調動陸軍直接參與剿匪的要求。2006 年印度政府首次推出「投誠與平反」(surrender-cum-rehabilitation)辦法,規定投誠者可以獲得  15000 盧比的賞金以及每個月 2000 盧比的津貼,希望以高額獎金誘使納薩爾毛派團體放下武器投降;今(2013)年四月初,印度政府進一步「加碼」將賞金提高:高階毛派軍官可以獲頒 25 萬盧比的賞金;低階士兵可以得到 15000 千盧比的賞金,此外印度政府還安排投誠者轉業,並每個月給予 4000 盧比的薪水。攜帶武器投誠者另根據武器性能給予最高 35000 盧比的賞金。 由於這個新辦法才推出不久,目前仍看不出成效。

 

Naxalite 3

2011 7 月在比哈爾省 13 歲的毛派游擊隊員 Pramod Tiwari 向警方投降的儀式)

 

  • 結論

共產黨脫離出來的納薩爾毛派游擊隊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目前仍然對國內政治與社會秩序構成一定的威脅。中央政府雖然祭出各種政策,但一直無法完全剿滅毛派勢力,去(2012)年在東部的奧里薩邦,首次發生納薩爾綁架義大利遊客的事件,對照印度在國際上的崛起大國形象,是頗為難堪的事實。依靠選舉上台執政的印共(馬)和在鄉下打游擊的毛派都源自馬克思列寧主義,都自稱代表真正的共產黨,但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卻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生存方式,全世界大概只有印度這樣複雜多元的國家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印共(馬)與納薩爾毛派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將繼續成為全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未來政治走向的最大變數之一。

 

 

 


【參考資料】

[1] Sandeep Kumar Dubey, “Maoist Movement in India: An Overview,” IDSA Backgrounder, August 6, 2013, 17.

[3] Sandeep Kumar Dubey, “Maoist Movement in India: An Overview,” IDSA Backgrounder, August 6, 2013, 20.

[5] Sandeep Kumar Dubey, “Maoist Movement in India: An Overview,” IDSA Backgrounder, August 6, 201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