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亞觀察分別刊登了兩篇有關印度獨立三傑,錢德拉.鮑斯與臺灣在歷史上的聯繫,其中一篇係描述鮑斯空難後,調查記者赴臺灣訪查的際遇及所得;另一篇則從印度獨立運動對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與社會運動所造成的影響與啟發。在蒐集資料與閱讀相關文獻的同時,一張鮑斯與「一位女性軍官」檢閱軍隊的照片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位女性是印度的家戶喻曉的傳奇人物,惟其有關的中文文獻並不多,因此在探訪鮑斯的歷史故事時,這位「女軍官」的出現與成就往往被我們所忽略,因此希望透過本文的介紹來揭開這位「印度格瓦拉」傳奇的一生。

著|林洺宥(Max Lin),人生旅途的迷路者、國際關係的業餘愛好者

當談論到二戰時期致力於爭取印度獨立的印度國民軍(INA)[1]時,就一定會提到印度歷史上第一支現代化的女性部隊─「詹西王后(Rani of Jhansi)[2]軍團」。二戰時期該部隊最大規模達1,000名士兵及200名護理師,而詹西皇后軍團的領導者也是一位富具傳奇的女性政治運動家─拉克希米.薩加爾(Lakshmi Sahgal)。


延 伸 閱 讀
【南亞書田】通往德里的路:1945年8月18日的臺北空難
【政治經濟】印度獨立三傑之錢德拉.鮑斯與臺灣的歷史淵源


拉克希米.薩加爾出生於1914年,其父親蘇巴拉馬(Subbarama Swamin)是一位成功的律師,打破社會階級的阻礙贏取了其母阿穆(Ammu Swaminathan)。不過,相對父親而言,拉克希米的母親在印度歷史上或許較為人所知,因為她是印度獨立後制憲委員會的一員,除了參與印度獨立運動外,亦長期致力於爭取印度婦女權益的社會運動。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拉克希米的政治啟蒙甚早。據其所述,對政治議題最早的接觸契機是在20年代期間,其母阿穆為爭取有關禁止童婚的法案,以及在印度獨立運動期間,隨同母親燒毀英國製的衣物,響應抵制英國貨品的行動。隨著年紀略長,與蘇哈希尼(Suhasini Chattopadhyay,印度第一位女性共產黨員)的相遇,亦使拉克希米開始接觸到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想。

拉克希米(左一)全家福,其夫婿(第二段婚姻)普雷姆.薩加爾(Prem Sahgal,左三)上校同曾為印度國民軍軍官/Penbugs

1939年,拉克希米完成了醫學院學業,但由於不想為英國政府服務,因此並沒加入當時的英屬印度政府或軍隊,加上1940年結束與第一任丈夫的婚姻,而選擇前往新加坡開設診所。醫師工作的特質讓她得以活躍於當地的印度社群,並使她在印度獨立團體中逐漸嶄露頭角。

1942年日本佔領新加坡(改稱昭南),與日本合作的印度國民軍領袖,同時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錢德拉.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在隔(1943)年抵達新加坡,並在當地透過多次公開的演講,宣揚印度獨立的必要與其理念,當中更提到希望能在印度國民軍中組建一支以女性為作戰主力的隊伍,拉克希米被鮑斯的計畫及抱負所吸引,進而追隨鮑斯。與鮑斯會晤後,拉克希米被任命為該(詹西)軍團的指揮官,該部隊在接受武器操作、閱讀地圖、學習印地語[3]等訓練,並在戰時同時擔任作戰與救護的工作。

women in combat indian army
由鮑斯(左二)及 拉克希米 (左一)領導的印度國民軍中女性參軍者。1943年鮑斯在新加坡的一場演講中便呼籲身體健全的印度人(裔)加入印度國民軍,投身獨立及革命事業,並決心建立一支由印度(裔)女性組成的軍隊。而近代印度武裝部隊一直到了1992年才開始招募女性官兵,並於2020年2月,2月17日,印度最高法院判決才要求政府必須在3個月內,讓女軍官享有和她們的男性同袍一樣的待遇。/Indian Times

拉克希米在1945年時被英軍俘虜,期間仍為當地的戰俘提供醫療救護。二戰結束後,拉克希米被送回印度,但英國政府很快因為她的高人氣,以及民間對於印度國民軍遭到審判而激憤等因素,很快地就將其釋放。

拉克希米在戰後並未加入國大黨或者印度共產黨等任何一方的政治勢力,主要原因在於其對於國大黨的不信任[4],以及社會主義社群對於印度國民軍在二戰期間選擇與軸心國合作的策略有著諸多批判。至此,她在戰後將時間投入爭取釋放遭判決入獄的印度國民軍囚犯、解殖民運動,並在在孟加拉獨立戰爭期間(1971.3-12),在加爾各答(Kolkata)建立照護所救濟難民的庇護所,後續才於1971年加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PI(M))。

《被遺忘的部隊》(The Forgotten Army – Azaadi Ke Liye)劇中由莎瓦麗.瓦格(Sharvari Wagh)飾演拉克希米.薩加爾。該劇為印度歷史改編劇,故事背景為印度獨立運動期間的印度國民軍/WW2 Movie Characters Wiki

雖然加入了政黨,但拉克希米仍然將大部分的心力放在人權議題上,她在1981年成立了全印民主婦女協會(AIDWA, All India Democratic Women’s Association) [4] ,並擔任該協會的副主席,致力於改善印度婦女權利低落的問題。

1984年間,印度因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遇刺而掀起的反錫克教動亂中,拉克希米亦戮力於維持其居住的坎普爾地區(Kanpur)和平與穩定。

因其歷史地位以及諸多功績,她在1988年獲印度政府頒發二等公民榮譽勳章-蓮花賜勳章(Padma Vibhushan)。亦在2002年受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推派擔任總統候選人,可惜最終並未當選。晚年,拉克希米一直服務於位於坎普爾的自家診所,一直到2012年以97歲的高齡辭世。

印度寶萊塢巨星阿米塔布.巴強(Amitabh Bachchan)在拉克希米逝世時,在推特上發文稱其為一位「兇猛的自由戰士」。

觀其一生,不難看出童年時期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環境,對於塑造拉克希米日後自身的價值觀與政治理念有著重大的影響。同時,除了在印度獨立戰爭期間,為國家與自己的理想奉獻心力外,於和平時期仍持續運用所學照護人民,並以行動奉獻於人權及女性,或許才是她讓人尊敬的地方。


者按/編者按

[1]該軍主要由二戰時軸心國的印度戰俘組成,其成立目的是從英國手中解放印度,因奉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而選擇與日本合作。

[2]本軍團名取自1857年第一次印度獨立戰爭中抵禦英國殖民的英雄之一,本名拉克希米.芭伊(Lakshmi Bai),在印度獨立運動中,其為反抗英國殖民的象徵,更背譽為「印度的聖女貞德」。

[3]由於印地語多為北印度所用,不過當時從新加坡或馬來西亞招募的志願軍多為南印度移民,其主要語言並非北方慣用的印地語。

[4]錢德拉.鮑斯過去亦曾為國大黨黨員,但因其理念與主流的聖雄甘地及尼赫魯家族不同,且因路線的爭執而離開國大黨)

[5]一方面, AIDWA也是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下的婦女部分支。


本文圖片來源: Penbugs WW2 Movie Characters Wiki Indian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