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 Katar 造型,「H」 型手柄是其主要特徵。圖片來源

武備志編輯團隊 / 香港 01

兵器,在現實中除了具有防身功能外,背後其實還包含著許多文化歷史底蘊,甚至是某一文化的精神象徵。正如武士刀之於古時日本一樣,印度亦有著她們無可代替的傳統兵器 — Katar

Katar(或稱 Kattari / Katara)是印度的傳統兵器,在古代印度社會中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傳統的 Katar 是由獨特的"H"型水平手柄和開鋒的雙刃匕首組合而成。這使刀片位於使用者的指關節之上,而前臂兩旁側被金屬手柄保護。在印度傳統武術卡拉里帕亞特中,屬於進階的 Ankathari(金屬兵器練習),其應用手法包括:刺、劈、格、鎖、扔等。

 

(近年在某電視節目中,新鍛造的 Katar 能夠砍斷蔗枝及刺穿金屬板。影片來源:Dailymotion

 

在武術應用方面,由於 Katar 的刀片跟使用者的手臂處成一直線,所以刺擊時與拳擊的發力相似,能有效地把體重應用在刺擊上,所以適用於破甲之上。有一些 Katar 為了加強破甲能力,更會加厚刀刃尾部的厚度,造成水滴型的刃尖。除了刺擊外,Katar 還可使用反刺、向內側刺、內外砍劈、鑽刺、跳躍抓刺等。

而手把兩側延伸的金屬條可以用來擋格,為使用者提供少量防護能力。由於 Katar 重量輕、體積小,用者必須配合靈活步法,敏捷地躲避對手的攻擊并作出快速打擊。有說法指出,16 世紀其中一種的 Katar 搏擊方式是左右手各持一把 Katar,一對一起使用。而現時的卡拉里帕亞特練習中,亦有分成單 Katar 及雙 Katar 兩種。

 

(貝殼形的護手。圖片來源

 

(葉形的護手。圖片來源

 

Katar 起源於印度南部,發明時期已無可追溯,但一般認為它至少在 14 世紀的毗奢耶那伽羅王朝已經出現。在 16 世紀莫卧兒帝國的兵工廠武器清單中,已經記載著一種類似"Fist Dagger"(拳刃)的兵器,名為"Maustika"。初期 Katar 中,最著名的一批來自 16 世紀的坦賈武爾那亞克王國。這個時期的 Katar,在刀刃根部經常有一個葉狀或貝殼狀的金屬結構,以保護手背。現今這種 Katar 被稱為"Hooded Katara",但是它在 17 世紀後期便沒落了。

 

(印度貴族的畫像上,經常看到 Katar 的身影。圖片來源

 

其後,當 Katar 在印度各地開始普及,Katar 便漸成為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就像幕府時期日本的武士刀一樣。在古代的王子和貴族畫像上,經常見到他們把 Katar 配帶在身上,既可作為文經武略的象徵,又可表現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傳說指,擅使 Katar 的印度戰士和獵人會以 Katar 獵殺野生老虎,以作為勇敢過人和武勢高強的標誌。

 

Patar 具有完整的護手部份;Patar 的手把結構基本跟 Katar 一樣。圖片來源(1)(2)

 

(手槍跟 Katar「完美」結合。圖片來源

 

從十六世紀開始,Katar 通常都以斷掉的劍刃製成。特別是在馬拉地帝國時期(Maratha Empire),透過那時期刀炳上鉚接的痕跡顯示,他們甚至使用舊的進口歐洲刀刃作為 Katar 的制作原料。在同時期的印度中,甚至出現一種類似 Katar 的長刃兵器,稱之為"Pata"。Pata 是在 Katar 的結構上加以改造。Pata 的劍刃一般比 Katar 長,介乎 10 – 44 吋。而且刀刃根部加上金屬護手,保護用者的前臂部分。在蒙兀兒帝國時期,還有一些 Katar 的設計是在傳統 Katar 上加上其他元素。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武器的兩側加上火槍組件,讓其具有近距離射擊功能。

 

影片來源:YouTube

 

此外,在印度被英國殖民期間,出現了一些專為歐洲兵器收藏市場而製成的 Katar。這些 Katar 在造型上跟傳統 Katar 有所不同,但不一定具有實際兵器的功能。其中一個較具爭議的例子是"Scissor Katar"。它在外型上看似只有一個刀刃,但實則由兩個或三個刀刃摺疊而成。並可以透過拉動手把的機關,讓摺疊的刀片張開。據說這種設計是為了讓 Katar 插中敵人後,能以張開的刀刃為對手造成額外的傷害。但有說法認為,刀片被推入對方的身體後其實很難張開,而且在刀片打開的情況下進行砍擊,打擊力都會被葉片根部的鉸鏈吸收掉,導致砍擊傷害大減。

 

(金碧輝煌的 Bundi Katar圖片來源

 

及至 19 世紀,Katar 已經漸漸自兵器的舞台步向工藝品的舞台。18 – 19 世紀,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本迪專門生產了一批獨特的 Katar — 不單製作華麗而精緻,更以金箔覆蓋著。這些 Katar1851 年在倫敦水晶宮中展出。從那時起,這種武器有時被誤稱為"Bundi Dagger"。

最後奉勸一句,武術兵器具有一定危險,讀者們切勿在家模仿。


 

本文原刊載於香港網路媒體香港 01 武備志;作者為武備志編輯團隊,獲得作者及香港 01 武備志授權刊登。不提供其他網路平台轉載。

【原文連結】 印度傳統兵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