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i-ne-759
圖片來源

張棋炘 / 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助理研究員

2014 年印度人民黨領袖莫迪(Narendra. Modi)贏得大選,成為新任總理。面對低迷的印度經濟與複雜的國內外情勢,莫迪在 2014 年 11 月前往緬甸首都內 比都(Naypyidaw)參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年會暨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時,除了再次強調印度追求工業 化與擴張貿易決心外,也喊出印度將不只是「向東看」,而是要向東採取以行動 為導向的政策(Act East Policy)(註1)。本文試圖重新回顧 90 年代印度所推動的東望政策,並進一步分析印度轉向 推動「東進政策」的緣由、內涵與未來。

本文首發係發表於 2015 年 6 月 11、12 日於清華大學舉辦之「季風亞洲東南亞的過去與現在:2015 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論文摘要。並刊登於清華大學亞洲政策研究中心電子報,感謝作者授權南亞觀察網站刊登。


 

壹、 困獸的奮力一搏-內、外結合的動力

一、 1990 年代之前的印度

在 90 年代之前,印度政府推動的是所謂的「混合經濟模式」,試圖仿效社會 主義國家推動計畫經濟,但是卻又不那麼徹底。計畫經濟的好處是在短期內的確 可以創造出相當不錯的成果(註2);然而時間一旦拉長,計畫經濟當中缺乏效率的缺陷就會開始吞噬發展成果(註3)。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在 60、70 年代長期執政的執政 黨-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INC)-以及領導者甘地夫人顯然並沒有把 重心放在經濟上,以致於「印度在 1992 年之前根本缺乏所謂的經濟政策」(註4)。 1975 年甚至爆發了甘地夫人逮捕反對黨領袖、箝制新聞自由以及終止選舉等嚴重的政 治危機,導致國大黨在 1977 年恢復的大選中徹底敗北。1980 年,甘地夫人重新 掌權,在國際與國內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展開象徵性地調整與自由化。然而只不 過 4 年,甘地夫人便遭到隨扈暗殺,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handi) 隨後接掌政權,決定繼續在經濟上推動改革、放鬆管制,但仍然無法根本解決經 濟難題。但拉吉夫‧甘地隨後又在 1991 年遭遇炸彈襲擊而身亡,經由改革進一 步提升印度經濟發展的理想目標也變得更加困難。

國際環境的變化也造成壓力。1991 年,冷戰不僅宣告結束,蘇聯也連帶土 崩瓦解,使原本與蘇聯維持友好關係的印度頓失有力的盟友及軍事、經濟外援。 1990 年爆發的波斯灣戰爭(the gulf war)引發油價高漲,更讓印度遭逢了國際 收支危機(註5)。最終,印度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求援(註6)。此時,巴基斯坦又因為喀什米爾(Kashmir)問題強化了反印舉措, 使歷來緊張的雙邊關係更加緊繃。偏偏此時中國又介入東南亞並強化了和緬甸(Myanmar)的軍事合作,讓印度周邊區域瀰漫著濃厚的緊張與威脅氣氛。

二、 「東望政策」推展及其成果

面對前述國、內外強大的壓力,1991 年拉奧總理上台,決心大力推動經濟 改革計畫,向純粹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靠攏,追求貫徹「自由化、市場化、 全球化以及私有化」的經濟發展(註7)。與印度最靠近、同時經濟發展也正蒸蒸日上 的東南亞,就成為印度推動本身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乃正式開展。
在採行東望政策之後,印度確實扭轉頹勢,讓經濟迅速恢復平穩,突破以往 被人詬病、僅能維持在 3%的「印度式成長」(Hindu Growth)。從 1992-1996 年之 間,印度年經濟成長率高達 6.2%, 1990 年到 2000 年的平均成長率 都維持在 6%(註8)。但實際上的成果當然還不僅止於此,綜整而論,印度在推動東望政策後取得 的主要成就可從兩方面來說明,包括內在與外在:

(一) 內在部分:

  1. 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在 90 年代最起碼達到 6%;到了 21 世紀的頭 10 年當中,除了 2008 年遭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而低於4%之外,整體經濟成長率甚至高達 8%以上。
  2.  國際化企業不斷湧現:國際化企業-包括電信、石化、資訊技術、製 藥、汽車、鋼鐵等-為印度帶來良性競爭與發展,也使得印度的經濟 得以維持穩定增長。
  3.  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印度的出口額度從 1990-1991 年的 181 億美元成長到 1996-1997 年度的近 335 億美元,增加幅度達 84.5%,年平均成長率達 14%以上。從 2002-2003 年度開始,印度出口貿易額以年平均 20%比例高速成長。到 2008 年年初時已經成長至超過 3,000 億美元。
  4. 外資大舉進入印度:到 2009-2010 年度時,外國對印度實際直接投資額已經高達 378 億美元(註9),10是 90 年代那十年當中總和的 1.14 倍。
  5.  產業結構的調整:最明顯的就是農業在印度 GDP 的比例越來越低,到2012-2013 年度時,比例僅剩 13.7%(註10),11相對的,服務業在 GDP 當中所 佔的比例則不斷提高,從 1990-1991 年的 41%,成長到 2013-2014 年度 的 57%。(註11)

(二). 外在部分:

在推動東望政策之後,印度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大幅改善。拉奧總理在 90 年代多次出訪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元首也正面回應頻繁回訪。印度在 1995年 12 月成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下簡稱東協)完全對話夥伴(註12),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額度也從 1990 年的 23.8 億美元成長至現在(2013 最新數據)678.6 億美元(註13)。雙方的關係實 際也超越了功能性的合作範圍(經貿),進入到包含防衛領域的對話關係。 印度學者直指「這正是『東望政策』的其中一部份」(註14);印度官方更是以「樞 紐關係」來定義彼此間的關係(註15)。

誠如學者 Thongkholal Haokip 指出,「東望政策」政策背後的基本思考就是要 與東邊的鄰國進行更緊密、更深入的經濟整合。從上述成果來看,東望政策的推 動確實完成此一重要目標(註16)。

 

貳、 從「東望」走向「東進」-由外而內的演進

莫迪在 2014 年首度拋出了「東進政策」的概念。與 90 年代「東望政策」相 較,過去的「東望政策」受到內部壓力較大,更像是從內而外的變化,也是內部 累積無數壓力之後的重大轉向;但「東進政策」的推出則更偏向於是「外在環境 的成熟(外部世界的期待)」帶動,加上「印度內在的想望」密切結合而觸發。 再從動機來看,「東望政策」的動機主要在於「經濟」;但「東進政策」卻更具有 強權推動對外戰略的意涵;換言之,推動「東進政策」更像是印度在具備更完整 強權地位(被外部認可)後向外實踐其對外戰略的政策工具。進一步剖析,「東進政策」的推出與以下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 美國的「重返亞太」vs 東進政策

實質而論,首先談論並鼓勵印度「東進」的乃是美國總統歐巴馬(Barrack Obama)。他在 2010 年訪印時,對印度國會發表的聯合演說當中表示,印度不應 該只有「向東看」,更要「和東邊接觸往來」(Engage East)(註17)。其後時任美國國務 卿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於 2011 訪印時,再次重申「我們鼓勵印度不只是 要『向東看』,還要跟東邊往來,甚至是『東進』(act East as well)」(註18)。對照 三個月後她在《外交事務》(Foreign Policy)季刊上發表的〈美國的亞太世紀〉(American Pacific Century)率先揭露美國將「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論調(註19),很明顯的,鼓勵印度東進將有助於美國的重返,也是美國維持其在亞太地區既有優勢的有利步驟。換言之,促使印度採取「東進」的最關鍵外在因素其實就是 美國的重返亞洲(註20)。從 2010 年、2015 年歐巴馬總統兩度訪印,過程中還有其他高階美國官員、 智庫與印度就橫跨兩洋(印度洋、太平洋)的共同利益問題展開合作來看(註21),美 國顯然找到達成平衡的施力點之一。印度的角色相對於中國,更容易被凸顯其「可利用性」、「可妥協性」(註22)。印度若能決定配合「東進」,美國的「重返亞洲」就 會變得更得心應手,也更容易讓可能的潛在對手(中國)受到制衡。

 

二、 中國作為的矛盾 vs 東南亞國家情感糾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3 年訪問中亞與東南亞分別提出了「絲綢之路經 濟帶」與「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二者合稱「一帶一路」),意欲建立一個橫貫 歐亞大陸的經濟圈。在此規劃下,東南亞地區成為重要的試金石,也是首先的受 惠者。例如中國的高鐵建設之一-從雲南一直延伸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東、 西、中段都已經分別動工興建,若興建完成,勢將成為「一帶一路」的樣版(註23),也會成為中國成功推動「一帶一路」的保證(註24)。

然而事情卻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中國在與其他周邊國家進行對外交涉時越 來越強硬,特別是南海主權爭端。東南亞人士就斷言,中國與東協之間最大考驗 以及安全困境的解決,就來自於如何處理領土(海)爭端這樣的敏感問題(註25)。從 2011 年起中國與東南亞鄰國(甚至是美國)針對南海議題所進行一連串的對峙 與衝突中(註26),中國對於東南亞國家沒有任何一絲退讓之意。這當然也激起東南亞 國家對於中國的強烈懷疑,擔心「絲路區域」(silk region)可能轉變為「絲路帝國」(silk empire)(註27)。東南亞國家也更積極拉攏美、印、日等強權,希望藉由與這 些強權的交往,平衡中國的可能威脅(註28),從而為印度「東進政策」的推動營造了 有利的需求。

三、 莫迪的期待與想望

莫迪打破印度過去 30 年來的紀錄,一舉贏得 2014 年大選,並讓自己的政黨 在下議院(又稱「人民院」,Lok Sabha)取得了過半數以上的席次,因此得享進 一步改造印度絕佳機會。他在經濟上所做的承諾與可能的作為(又被稱為「莫迪 經濟學」, Modinomics)受到國內極大期待。從 2014 年 7 月所公布第一份完全由 莫迪內閣所主導的財政預算案可以看出莫迪的確沒有忘記初衷(註29)。

不僅如此,莫迪還積極投入外交。莫迪的作法具有三重層面的目的:首先, 莫迪認為印度的經濟展與對外關係乃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註30);亦即推動了外 交,必然有助於經濟;其次,繼續與亞洲鄰國─特別是東南亞、東亞國家─密切交 往,將可延續過去「東望政策」的成果;以及最後,當印度經濟開始發展,配合 其對外關係的強化,將使印度的強權地位更為穩固。事實證明,莫迪就任後一年 以來,在出訪的安排以及在對外關係的強化的確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註31)。

莫迪在 2015 年 5 訪問韓國時,在韓國對印度僑民發表談話表示「在過去一 年來,整個世界已經改變對印度的看法…推動『向東行動』正是時候!」、「印度 已經在我的治理之下,重新獲得它應有的國際聲望與重要性」(註32)。換言之,由於 包括美國在內諸多國家改變或重塑對印度的看法(註33),使莫迪更希望藉此採取更為 積極的對外作為-「東進政策」-來一舉達成前述三種層次的目標。

 

參、 結論

印度推動「東進政策」的最大意義,就是印度已經從往昔以經濟為主要考量 的與他國交往,進一步邁向有更深層戰略思考的交往。但是究竟東進政策有哪些 具體的內涵,從當前有限的資料來看,其實仍無法得知清楚而具體的推動時程與 執行方案。目前唯一能夠參考有關印度「東進政策」的主要官方文獻就來自於莫 迪在 2014 年 11 月 12 日所舉辦的第 12 屆「印度-東協高峰會」以及「東亞峰會」 上的講話。在該講話中,莫迪強調了關於在未來數年內推進東盟-印度經濟關係的具體建議,包括:建立專門的項目融資工具、興建信息高速公路、邀請東南亞 國協成員國家參與興建印度「新智慧城市」、進行科學技術與教育層面的合作、 太陽能項目的研究,以及在傳統醫學、氣候變化、環境與森林等議題上的共同合 作(註34)。

不過如果僅就上面的「東進」項目來看,其實與原有的「東望政策」相較, 並無法清楚辨析此二者之間太大的差異。惟若注意莫迪談話中特意提到了「南海 議題」、重申所有區域行為者應該都要遵守有海洋法等規範,以及參考學者對東 望或東進政策的分析,卻又可以看出「東進政策」的戰略意涵遠大於前者。在這 個前提下,印度勢必將在東南亞以及東亞扮演更積極的全球角色(註35)。一旦印度實 際參與並協助穩定此區域的權力結構,就可能成為重要的「樞紐」(pivot)(註36)。

惟從另外角度來觀察,保持模糊也可以視為是反應印度固有外交特性。換言 之,印度所關注的是能否達成其國家利益,但並不想刻意製造敵人,更不會是狹 隘的「聯美日以制中」。即使對中國充滿疑慮,但印度人並不想跟中國為敵,也 不想被推入這樣的「預設陷阱」。相反的,印度想要和中國一起成為夥伴,在「南 亞-印度洋地區」(South Asia-Indian Ocean Region, SA-IOR)扮演維持和平與穩定 的角色(註37)。

不論莫迪模糊「東進」具體內涵的真正用意是什麼,在印度擁有實力(特別 是經濟發展)、以及國際所認可的強權身份之後,「東進政策」就會是架構在「東 望政策」的成功基礎上向更大範圍延伸、擴大印度在整個亞洲地區-包括澳洲、 大洋洲島國-角色的一項戰略性規劃(註38)。印度和中國當前做相一致的地方,就是 都試圖在不指出敵人、不特別凸顯政治、軍事戰略意義的情況下,逐漸坐大勢範 圍並從中攫取最大利益(註39)。不過,印度自己當然也要謹慎以對,言行要相互配合。 否則就可能陷入自己製造的困境。就如同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ORF)資深研究員拉賈‧莫漢(C. Raja Mohan)提出的警告, 莫迪必須盡快利用「東進政策」取得具體、實際的成果,因為長久以來新德里在「做」跟「說」之間總是有相當落差,例如對於區域更廣泛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的態度就是拖拖拉拉、拼命扯自己的 後腿(註40)。

 

〈參考資料註解區〉

1. ‘“Look East” policy now turned into “Act East” Policy,’ The Hindu, Nov. 14, 2014. http://www.the hindu.com/news/national/look-east-policy-now-turned-into-act-east-policy-modi/article6595186.e ce (Accessed on May 1, 2015)

2. 以國有企業來說,印度國有企業在此一時期獲得扶植而得以獲得較快成長,從 1951 年的 5 家成長到 1990 年的 244 家;省級的國有企業則從 1950 年代末期的 51 家成長到 1990 年底的 843家。印度政府對於整體國有企業的累計投資也從 1951 年的 2.9 億盧比增加到 1991 年的 19,474
億盧比。陳明華,〈印度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與政府的對策〉,《東南亞》,1995 年第 2 期,頁50-51。

3.到了 80 年代印度果然從原先的前 10 大工業國降到第 27 位。陳峰君,《印度社會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頁 256。

4.Dushyant Gosai, ‘History of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International Policy Digest, Apr. 24, 2013. http://www.internationalpolicydigest.org/2013/04/24/history-of-economic-growth-in-india/ (Accessed on Mar. 29, 2015)

5.Prakash Nanda, Rediscovering Asia: Evolution of India’s Look-East Policy (New Delhi: Lancer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 2003). p. 268; 方天賜,同前註,頁 81。根據報導,當年印度的外匯 儲備僅夠支援 2-3 週的進口。〈印度東向政策拓展外交空間 成亞太不可忽視因素〉,人民日報, 2014 年 3 月 15 日,11 版。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甚至不得不秘密將黃金偷偷 運往倫敦,以確保國家信用不至於破產。 Stephe Philip Cohen, India: Emerging Power(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2), p.101.

6.印度最初向國際貨幣基金會提出 30 億美元的貸款需求,然而最終只得到 3.75 億美元,同時還 附加了關於要求印度進行結構調整的條件。陳峰君,同前書,頁 259。

7.楊文武主編,同前書,頁 23。

8.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Finance, Economic Survey 2000-01, http://indiabudget.nic.in/es 2000-01/welcome.html (Accessed on: April 14, 2015)

9.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Promotion, FDI Statistics. http://dipp.nic.in/English/Publications/FDI_Statistics/FINANCIAL-YEAR-WISE.pdf (Accessed on: May 1, 2015)

10.Agriculture’s Share in GDP Declines to 13.7% in 2012-13,’ The Economic Times, Aug. 30, 2013. 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3-08-30/news/41618996_1_gdp-foodgrains-allie d-sectors (Accessed on: May 1, 2015)

11.陳峰君,同前書,頁 262; ‘Service Sector in India,’ 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 Feb. 2015.
http://www.ibef.org/industry/services.aspx (Accessed on: May 3, 2015); Arpita Mukherjee, ‘The Service Sector in India,’ Asian Development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Jun. 2013. http://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30285/ewp-352.pdf (Accessed on: May 3, 2015)

12.Overview of ASEAN-India Dialogue Relations,’ ASEAN (Website), http://www.asean.org/news/ item/overview-of-asean-india-dialogue-relations (Accessed on: April 23, 2015)

13. 〈專載:東協與印度之經濟暨貿易合作關係〉,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 26 期,2004 年12 月http://eatir.cier.edu.tw/jour/all26/pub_column26.doc (Accessed on: May 13, 2015); ASEAN Trade by Partner Country/Region, ASEAN (Website), http://www.asean.org/images/2015/ January/external_trade_statistic/table24_asof04Dec14.pdf (Accessed on May 13, 2015)

14.Udai Bhanu Singh, ‘Outlook for the ARF: Relevance for India,’ Strategic Analysis, Vol. XXIII, No. 6, Sep. 1999, p.982.

15.Archis Mohan, ‘India and the ASEAN: A Pivotal Relationship,’ 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Oct. 8, 2013. http://mea.gov.in/in-focus-article.htm?22297/India+and+the+ ASEAN+A+Pivotal+Relationship (Accessed on: May 13, 2015)

16.曾在印度外交部服務的 Rajiv Sikri 認為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最起碼印度全國上下對「東望政策」都有共識,而且國內政黨也從來沒有質疑過印度與東南亞國家強化關係,即使還有許多 事情可以做,但至少這段期間的收支平衡是讓人感到滿意的。Anna Louise Strachan, Harit Kaur Kang and Tuli Sinha, ‘India’s Look East Policy: A Critical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 IPCS Special Report, Oct. 2009. http://www.ipcs.org/pdf_file/issue/SR85-SEARPInterview-Sikri1.pdf (Accessed on: May 2, 2015)

17.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to the Joint Session of the Indian Parliament in New Delhi, India,”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Nov. 8, 2010, http://www.whitehouse.gov/the- press-office/2010/11/08/remarks-president-joint-session-indian-parliament-new-delhi-india (Accessed on: May 3, 2015)

18.Hillary R. Clinton, ‘Remarks o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Vi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Department of State, U.S., Jul. 20, 2011.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 clinton/rm/2011/ 07/168840.htm (Accessed on: May 14, 2015)

19.關於美國究竟何時正式宣佈將重返亞洲,各方有不同看法,本文係以過去曾經擔任美國在臺協會處長的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說法為依歸。司徒文,〈美國重返亞洲政策與台灣的 角色〉,收錄於台灣安保協會,《美國重返亞洲與亞太區域安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安保協會,2014),頁 49。

20. 曾祥裕、郭紅,〈「東向政策」遭遇「重返亞太」:美印在亞太地區的安全互動」〉,《南亞研究 季刊》,2012 年 4 期,頁 27。

21.陳純如,〈美日印三方對話與印度亞太戰略轉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情勢發展評估報告 (2011 年 ) 》, 2011 年 1 月 1 日。 http://iiro.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773 (Accessed on: April 15, 2015)
22. 也就是相對於過去美印關係來說,現在的印度其實要比以前容易利用、美國或印度都更有可 能為了與中國相關的議題而進行妥協。

23.〈泛亞鐵路加速 中泰路段將開工〉,旺報,2015 年 4 月 28 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8001034-260303 (Accessed on: May 3, 2015)

24. 宋鎮照,〈「一帶一路」絲綢經濟跨區域戰略下的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發展:機會與挑戰〉,台北論壇(網站),2015 年 2 月 24 日,頁 1。http://140.119.184.164/view_pdf/193.pdf (Accessed on: May 1, 2015)

25. 赫杰‧薩努西‧赫杰‧薩米昂,〈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安全與展望〉,《防務論壇》,2013 年第 1 期,2013,頁 21。

26.相關爭議發生與發生時間可參考〈南中國海主權糾紛大事紀〉,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 2011 年 6 月 23 日(大事紀更新已達 2015 年 5 月)。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0623southchinaseatimeline-124428854/931173.html (Accessed on: May 20, 2015)

27. 宋鎮照,同前註,頁 7。

28.各類媒體針對此種恐懼已經有諸多報導。Carl Thayer, ‘Analyzing the US-Philippines 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The Diplomat, May 2, 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05/
analyzing-the-us-philippines-enhanced-defense-cooperation-agreement/ (Accessed on: May 03, 2015);〈聯手南海遏中國 日援菲 10 艘全新巡邏艇〉,南華早報,2015 年 6 月 5 日。http://www. nanzao.com/tc/international/14dc26a0a487087/lian-shou-nan-hai-e-zhong-guo-ri-yuan-fei-10-quan-xin-xun-luo-ting (Accessed on: May 20, 2015); 〈從死對頭到好夥伴 美國越南關係大躍進〉,風傳媒,2015 年 4 月 30 日。http://www.storm.mg/article/ 48124 (Accessed on: May 20, 2015);〈外媒:菲律賓向美開放至少八個涉南海軍事基地〉,參考消息網,2015 年 4 月 26 日。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426/756819.shtml?fr=pc (Accessed on: May 1, 2015)

29. ‘Union Budget 2014-15: Highlights,’ The Hindu, Jul. 11, 2014. http://www.thehindu.com/business/ budget/union-budget-201415-highlights/article6196842.ece (Accessed on: March 31, 2015)

30. C. Raja Mohan, ‘From Looking East to Acting East,’ Saudi Gazette (Website), Jan. 26, 2015. http:// www.saudigazette.com.sa/index.cfm?method=home.regcon&contentid=20150126231707 (Accessed on: March 3, 2015)

31. 莫迪上任後一年(迄 2015 年 6 月 4 日)總共出訪了 18 個國家,是前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的三倍。莫迪所搭乘的專機被認為比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Airforce one)還要忙碌。參見〈莫迪印度要做「新一極」〉,日經中文網,2015 年 6 月 4 日。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14606-20150604.html (Accessed on: May 23, 2015)

32. ‘In South Korea, PM Narendra Modi says now it’s time to “Act East”,’ Hindustan Times, May 18, 2015. http://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pm-modi-arrives-in-south-korea-to- enthusiastic-welcome/article1-1348274.aspx (Accessed on: May 18, 2015)

33.如果時間往回推,甚至可以說這種轉變早在 2012 年底就已經發生。2012 年 12 月印度首都新
德里(New Delhi)舉行的第十一屆印度-東協高峰會(India-ASEAN Summit)當中,東協正式 接納印度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戰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

34.‘Remarks by the PM at the 12th India-ASEAN, Nay Pyi Taw, Myanmar,’ Narendra Modi (Website), Nov. 12, 2014. http://www.narendramodi.in/remarks-by-the-pm-at-the-12th-india-asean-summit-nay-pyi-taw-myanmar; English Rendering of Prime Minister Shri Narendra Modi’s Remarks at the East Asia Summit, Nay Pyi Taw,’ Narendra Modi (Website), Nov. 13, 2014. http://www.narendra modi.in/english-rendering-of-prime-minister-shri-narendra-modis-remarks-at-the-east-asia-summit-nay-pyi-taw (Accessed on: May 29, 2015)

35. Danielle Rajendram, India’s New Asia-Pacific Strategy: Modi Acts East (Sydney: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2014), p. 2.

36. Rahul Mishra, ‘From Look East to Act East: Transitions in India’s Eastward Engagement,’ The Asan Forum, Vol. 3. No. 2, Mar.- Apr., 2015. http://www.theasanforum.org/from-look-east-to-act-east-transitions-in-indias-eastward-engagement/#2 (Accessed on: May 15, 2015)

37. John W. Garver, “The Diplomacy of a Rising China in South Asia,” Orbis, Vol. 56, No. 3 (Summer 2012), p. 391-411.

38 .C. Raja Mohan, Ibid..

39.即便如此,有學者依然指出,印度的「東進」政策裡不可避免將會帶入雙邊戰略、軍事層面

的因素,從而使「東進政策」的政治、戰略意味變濃。Subhash Kapila, ‘India’s Look East Policy, Act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 Politico-Strategic Dynamics,’ South Asia Analysis Group (Website), Nov. 14, 2013. http://www.southasiaanalysis.org/node/1404 (Accessed on: May 16, 2015)

40.C. Raja Mohan, ‘Not So Easy to Act East,’    The Indian Express , Nov. 22, 2014. http://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not-so-easy-to-act-east/ (Accessed on: May 16,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