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民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

西藏裔學者茨仁夏加(Tsering Shakya)的《龍在雪域》,是第一本由海外藏人學者獨立撰寫的歷史類書籍,書中大量引用官方檔案、新聞資料與個人訪談,首先描述 1947-1951 年間西藏被中國併吞的過程,接著分析達賴喇嘛出走印度後中印藏三邊關係的發展,以及中國政府在西藏推行各項政治運動的影響,最後則討論1980年代後西藏問題的發展。對有興趣理解20世紀西藏問題發展過程的讀者而言,本書是本值得細讀品味的歷史學鉅著。

 


 

image

《龍在雪域:1947年後的西藏》

茨仁夏加著,謝惟敏譯

左岸出版,2011

 

 

 

 

 

 

 

 

 

 

 

西藏問題是當代國際關係中一個持續受到關注與辯論的議題。任何對西藏地位的討論都避免不了政治立場的影響,因此北京與達拉薩拉(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對於同一個歷史事件往往會出現完全相反的論述。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漢藏兩個文明之間雖然偶有衝突,但文化社會交流從未間斷,中國對西藏的宗主權地位也一直存續。1951年解放軍入藏其實只是讓這個邊陲地域正式回到中原版圖的最終結果。

達蘭薩拉政府與同情西藏的西方學者則從完全相反的角度來看歷史問題,認為西藏自古以來就保持獨立狀態,直到20世紀中才遭中國武力佔領。漢人以殖民地的方式管理西藏,讓此一古老的文明受到極大的破壞,唯有讓西藏由中國的統治枷鎖中脫離出來,這個民族才能獲得重生。

中國政府一直認為達賴喇嘛與西藏流亡政府只是西方與印度所刻意扶植的反華勢力,目的是削弱中國的國家地位與國際形象,而達拉薩拉方面也樂於利用西方對香格里拉樂土的浪漫想像來強化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性討論西藏地位問題變得極其困難,因此對真實歷史的探索就成了另一種「了解」或「解讀」西藏問題本質的方式。

《龍在雪域》是一部由西藏裔學者茨仁夏加(Tsering Shakya,目前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撰寫的西藏現代史,這是坊間西藏問題書籍中少數由西藏學者撰寫的歷史著作。在西方學術機構所受的史學訓練讓作者撰寫此書時以非常嚴謹的方式進行,並且大量引用官方檔案(英國與印度)、新聞資料與個人訪談。有對興趣理解20世紀西藏問題發展過程的讀者而言,本書是一本值得細讀品味的歷史學鉅著;對於研究西藏問題的學者而言,本書更是繼法國學者董尼德所著《西藏生與死》(時報:1994)以及中國研究者王力雄的《天葬》(大塊:2005)兩書之後,第一本能夠與之並駕齊驅的西藏研究著作,而且是第一本由海外藏人學者所獨立撰寫的歷史類書籍。

在本書的一到六章,作者非常詳細地敘述了1947-1951年間西藏被中國併吞的過程。和過去同情西藏書籍不同的地方在於作者認為西藏失去獨立地位與統治階層的愚昧無知有很大的關係。在冷戰出現與去殖民化運動的過程中,藏人並沒有把握機會,爭取國際盟友支持,而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的搖擺不定與中國共產黨的精明算計也註定西藏最終會落入北京控制的命運。第二部分(第七章到十二章)則詳細介紹了達賴喇嘛出走印度之後中印藏三邊關係的發展,以及中國共產黨在西藏所推行的各項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對西藏的影響。最後一部分(第十三到十五章)則介紹了1980年代之後西藏問題的發展。由於本書(英文版)最早是1999年出版,因此作者的討論僅止於1990年代雙方談判及班禪喇嘛認證爭議等事件,並沒有觸及近年來的情勢發展,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茨仁夏加認為,1949年之後中國共產黨對西藏的政策基本上源於兩個概念,第一是中國民族主義,特別是強調近代西方列強欺凌中國所產生的反彈情緒,由此延伸出將所有主張西藏獨立的聲音都解釋為外部勢力企圖瓜分中國企圖的陰謀;第二是狹隘的馬克思經濟史觀,將西藏所有的問題都簡化為經濟差距的產物。認為只要改善西藏不平等的狀況,漢藏之間的歧異就會消失。觀察中國近年在西藏與其它少數民族地區所推行的政策,可發現作者的觀察極其精準。也因為這樣的思維,讓中國各階段的治藏政策基本上都不真正受到西藏內部情勢所支配,而是中國共產黨內部意識形態與全力鬥爭下的產物。

在全書的最後,茨仁夏加寫到:西藏的未來將繼續與黨中央的升沈起落密不可分地聯繫在一起,從而將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塑造中國的樣貌。看來歷史已經將漢藏兩個民族的命運綁在一起,只要雙方沒有開始真誠對話,西藏人所求的自由或中國所期盼和平似乎就沒有到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