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家涂爾幹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及有關討論中指出,對於宗教研究者來說,應挑選最原始宗教來進行研究,才能凸顯出宗教本質的純粹性,然而隨著時間巨輪的推進,宗教或將吸納、融合不同文化圈的慣習,進而成為更新的樣貌。放眼印度國內,是許多宗教及文明的孕育地,而外來的宗教信仰也在此開花結果。以印度教為例,其發展並非線性的,而是透過許多脈絡交織而成的網絡,甚至吸取地域性的信仰,成為區域性特有的祭祀文化。本文作者李桂蜜走訪阿薩姆邦的迦摩佳女神廟,一探當地謎樣卻又受到歡迎的宗教信仰及慶典,並從印度教系統對於女性神祉的信仰力,反思當今社會(或印度社會)對於女性角色的認知。

著|李桂蜜,語言與文化工作者,現居住於印度阿薩姆邦

西曆2022年6月22日,阿薩姆曆阿哈爾月(Aahar)的第7日,位在雙子座(Mithuna Rasi)的太陽進入印度星象27宿中的阿陀羅(Adra),印度東北地區進入雨季,貫穿阿薩姆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暴漲氾濫,而此地最具神秘色彩、香火也最鼎盛的迦摩佳女神廟(Kamakhya Temple)在夜間8點18分18秒關閉供奉女神的約尼[1]的聖室[2],宣告女神一年一度的經期到來。迦摩佳將閉門靜修3天。信徒們配合女神的節奏,也在這3日內暫停農事與膜拜。待女神經期結束、舉行淨身儀式之後,聖室在6月26日早晨重新開放信眾入內參拜。

迦摩佳女神廟/本文作者提供

這是阿薩姆歷史悠久的女神月經節[3],在新冠疫情之前,年年吸引數百萬國內外印度教徒前來朝聖,然而在停辦2年後,在信徒的殷殷期盼下,今年的女神月經節恢復舉辦。但就在節慶前一周,印度東北豪雨成災廟方決定低調辦理,地方首長也勸導民眾盡量不要前往參拜。儘管如此,根據主辦單位的統計,今年的女神月經節仍是吸引了100多萬的民眾前來。

迦摩佳女神廟位在古瓦哈蒂市(Guwahati)俯瞰著浩瀚布拉馬普特拉河的藍山(Nilachal)上,在為期4天的月經節期間,從藍山山腳到丘頂廟宇的道路對車輛封閉,信徒必須徒步2.5公里的上坡路至神廟朝拜。在6月悶熱的暑氣下,許多遠道而來的苦行僧與尋常百姓肩負行囊,踏著虔誠的腳步,行進在熾熱的朝聖路上。

這段女神能量大爆發的經期是苦行僧精進修行、達到梵我合一的良時;普通老百姓則是認為如同母親一樣的迦摩佳女神在此時會更加有求必應。

不管是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或是世俗慾望的實現,各式信徒都力求在女神神力大發的時刻,前來感應神威。

迦摩佳神廟是少數不在聖壇供奉神祇偶像的印度教廟宇,反之,信徒膜拜的對象是一塊女陰形狀的岩石,石子終年浸潤在天然泉水中,在女神經期期間,據說水會變成紅色[4] 。

女神的約尼在這段期間被一塊紅布與鮮花覆蓋,月經節的第4天,當聖室重新開放時,前幾名入內朝拜的信徒會獲得一小塊女神的月經布條(rakht bastra)作為恩賜品,信徒篤信這塊紅布條的賜福力量,因此許多人從前一天下午就在廟外排隊。

信徒趨之若鶩的女神月經布/本文作者的學生Priya Chauhan提供

在連續4天的慶典當中,整個廟區沉浸在各種聲響與色彩之中,在海螺、鐃鈸、搖鈴聲、鼓聲、維持秩序的哨聲與吟唱聲中,可以看到穿戴殷紅、藏紅、鉻黃、萬壽菊黃、墨黑色頭巾、裹布、袍服的各派修行者與信徒(包括在人群中相當突出的跨性別團體),穿梭在摩肩擦踵的民眾之間,他們繞廟遊行、吟誦禱詞、祭祀膜拜、打坐冥想。

夏克緹[5]、性力派、女陰崇拜、月經慶典、坦特羅[6]、左道密教[7]、巫術、(活人)獻祭等等,是種種和迦摩佳聯想在一起的意象、傳說與實踐。這座(數)千年來籠罩在神秘氛圍中的迦摩佳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廟?供奉的又到底是哪(些)位女神?

迦摩佳的起源

關於迦摩佳女神及其廟宇的歷史,就跟眾多古老的信仰一樣,源頭早已不可考。

迦摩佳研究的文獻基礎主要為2部重要的印度教古籍:《卡利卡往世書》[8]及《瑜珈女坦特羅》[9]。但許多學者認為,此廟的歷史遠超過上述文獻中所載的年代。現存歷史文獻提供重要的考據,但口述傳說、歷史故事、神話對於此廟的意義與女神的重要性亦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流傳最廣的傳說

跳火殉夫

薩蒂(Sati)的父親達克夏(Daksha)因為種種原因不喜歡女婿濕婆[10]。有一次達克夏舉辦盛大的火祭,刻意不邀請女兒與女婿,想藉此羞辱濕婆,但薩蒂仍執意前往,在宴會上,達克夏極盡言詞侮辱,薩蒂悲憤之餘,投火自盡。進行到此的神人家庭倫理悲劇情節被某些說法認為是印度教寡婦自焚殉夫(Sati)的典故之一,無論是否為真,兩者的確都是父權下的犧牲者。

女體分屍

但神話接下來的發展更令人毛骨悚然。看到薩蒂自焚的濕婆傷心欲絕,抱著薩蒂的遺體在宇宙間遊走,並跳起了毀滅之舞,身為眾生保護之神的毗濕奴為了讓世界免於被毀,就用法器善見神輪將薩蒂的身體支解成51塊(亦有52塊及108塊的說法),這些屍塊大多散佈在印度各地,少數落在鄰近國家(尼泊爾、孟加拉、西藏、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每一個屍塊降落的地點便成為夏克緹寶座,而薩蒂的約尼就落在現今迦摩佳神廟所在的位置,可謂寶座中的寶座[11][12] 。

圓頂下方即是供奉女神約尼的聖室/本文作者提供

千面女神迦摩佳

追蹤迦摩佳女神身分的過程令人感到頭暈目眩、眼花撩亂。若是按照梵文字源解釋,Kama意謂「愛」或「慾」,akhya意謂「有名」,因此迦摩佳的字面意思是「有名的愛慾女神」,是愛/慾的源頭,也是愛/慾的實現。

根據《卡利卡往世書》,「因為祂賦予愛,所以是一位愛人的女性,是愛的化身,是被愛者,祂復原了愛神迦摩的肢體,也摧毀迦摩的肢體,祂被稱為迦摩佳。」

在《瑜珈女坦特羅》中,就連帕爾瓦蒂也不確定迦摩佳的身分,祂問濕婆:「迦摩佳是誰?」,這顯示迦摩佳在當時是一位以新身分出現的女神。濕婆則是回答:「迦摩佳跟迦梨是一樣的。」,這一點在《卡利卡往世書》中已被提出過。此處濕婆將迦摩佳的身分與烏摩(Uma)、帕爾瓦蒂及夏克緹的其他顯現形象連結在一起,也包括同被供奉在迦摩佳廟區中的十慧母(Mahavidyas)。可說在《瑜珈女坦特羅》中,迦摩佳已被歸為夏克緹眾女神之一。

但答案似乎沒有這麼簡單,令人困惑的迦摩佳不僅不是單一的神明,甚至,祂的前身也不屬於印度教。

部落女神進入印度教主流神壇

出身阿薩姆的文化人類學學者卡卡帝(1894-1952,Banikanta Kakati)與其他一些學者都認為,迦摩佳在被納入印度教的神明群之前,其實是印度東北地區原住民的部落神明,應是此區屬母系社會的卡西族(Khasi)佳洛族(Garo)所崇拜的女神,後來隨著阿薩姆地區的外來統治者逐漸改信印度教,為了攏絡當地民心,便將地方神祇納入印度教,統一在統治者所倡導的宗教信仰之下。

這些學者認為“Kamakhya”一字是由印度東北地區不同部落的語言變音而來,而這些字彙的意思都與「女神」、「女性力量」、「母親」等相關。根據《卡利卡往世書》中的描述,在印度教進入這個地區之前,迦摩佳早已被當作「宇宙之母」被膜拜。此外據說迦摩佳神廟所在的地點也曾經是卡西族人的獻祭場。

迦摩佳女神法相/本文作者提供

這位結合了印度東北原住民部落崇拜與雅利安人信仰的「合成女神」,迦摩佳女神的形象後來被固定為:6張不同顏色的臉、10隻手各持不同的武器或法器,另外2隻手捧著一個用金子或人骨做成的碗,坐在從濕婆神肚臍長出的蓮花上,濕婆自己則是屍身般地躺在獅子背上。梵天與毗濕奴坐在迦摩佳兩旁,充分顯現女神的中心地位,而濕婆被動無力的狀態,更是突顯女神充滿能量與活動力的型態。

水與血-女神月經節起源

有關女神月經節最早的紀載,或許是在成書於11至12世紀的《女神薄伽梵往世書》[13]中,當中提到,毗濕奴的公豬化身筏羅訶(Varaha)地母(Bhumi)交媾了一整個神年(相當人間的360年)。

結束之後,祂將大地之母尊崇為至高無上的女神,並表示應該在幾個特別吉祥的時刻予以敬拜,包括開始播種時、新家打地基時,以及女神月經慶典結束時。在此可以看到此節慶受到前亞利安文化的大地之母崇拜的影響。大地像母親的子宮一樣孕育萬物,這是許多古老的農業民族共同的信仰。女神的經血與自然界的雨水一樣,都是可以賦予生命的能量來源,而女神的經期也配合大地的節奏,落在即將播種的雨季前後。

經血的力量

坦特羅中的經血

坦特羅對於正統婆羅門教中視為禁忌或不潔的諸多元素加以崇拜,將所謂的汙穢轉化為神聖的能量[14] ,其中就包括經血,女神月經節正是此一逾越精神的淋漓展現。在坦特羅傳統中,經血被視為神聖且擁有巨大能量,被譽為是“Khapushpa”(天空之花),是用來獻給女神與濕婆的祭品。

以血換血,能量循環

迦摩佳女神廟是少數保有動物獻祭傳統的印度教廟宇,廟內有祭殺動物[15] 的場地,聖室角落擺放著被砍下來的牛頭。學者修.厄本(Hugh Urban)認為女神透過一年一次的經血排放,將能量與生育力釋放給世界,而信徒們則以獻祭動物[16]的血回報女神(大地),讓女神與信徒之間達到一種能量的循環。

迦摩佳女神廟內的宰牲場(獻祭場)/本文作者提供

雙重標準或是….?

在寶萊塢電影《護墊俠》(Pad Man中,男主角之所以下定決心要開發女性生理用品,是因為他覺得太太用的傳統月經布很「骯髒」,而他代表的是廣大印度民眾的看法。

但在印度東北的迦摩佳女神廟,數百(千)年來,信徒每年慶祝女神月經來臨,並將浸有女神經血的月經布視為護身符,這究竟是印度社會的價值矛盾與雙重標準?或者,夏克緹這樣的終極女力其實一直在印度的某些角落默默運作並影響著信眾,提醒著父權思想尚未壟斷人類社會運作前的女性思考邏輯[17]?


作者按/編者按

[1] Yoni, 梵文,意指子宮、女陰、源頭、出生、再生等。象徵女性的生育力與創造力。

[2] Garbhagriha,梵文字面意思為子宮室,為印度教廟宇中最神聖的地方,一座廟宇主奉的神明偶像或神像就安置在此。

[3] Ambubachi Mela,字面意思是「以水言說」。

[4] 據說是雨季期間泉水富含鐵質,加上祭司用來塗信徒額頭的紅泥也會沾到水裡所產生的。

[5] 夏克緹派(shakti),與濕婆派、毗濕奴派並立為印度教3大派,崇拜至高無上的女性能量,亦被中譯為性力派,大約興起於公元7-8世紀。梵文字根“Shak” 意謂「有能力」與「行動」。夏克緹代表神聖女性創造力的概念、原則,也被具象化為女神,大眾較熟知的印度教女神如雪山神女帕爾瓦蒂、時母迦梨、難近母杜嘉、辯才天女薩拉斯瓦蒂、吉祥天女拉克什米等皆常被視為是夏克緹的不同顯現方式。

[6] Tantra,亦中譯為譚崔、密教、密宗、密續。由梵文字tanoti (擴張)與rayati (解放)結合而來,意謂擴張意識、解放能量。亦有學者將trantra解釋為互相交織的宇宙真理,是一股極為複雜的靈修哲學運動,佛教、藏傳密教、耆那教、日本真言宗都深受影響。現今的阿薩姆地區被視為是印度教坦特羅的起源與中心。關於坦特羅的起源、定義、實踐與精神等各派說法不一,但鍛鍊目標皆是希望達到精神解脫與開悟,在其實踐方法上重視儀軌,且不排除一般認為會造成精神阻礙或被吠陀傳統視為不潔的元素,如慾望、恐懼、反感等,目的是希望加以超越。坦特羅傳入西方後遭到許多誤解與扭曲,中文世界中的譚崔也幾乎只與性愛相關,嚴重窄化了這套龐大的靈性鍛鍊系統。

[7] 坦特羅依其修練方式,分為左道(vamacāra)與右道(dakṣiṇācāra),左道認為生命的任何面向都是神聖的,因此採取踰越正統的方式,打破潔與不潔的界線。其五種根本的修行方法稱為「五摩」,指的是5種以「摩」(M)音開頭的儀式,分別為:酒(madya)、肉(mājsa)、魚(matsya)、炒米(mudrā,一說手印)和性交(maithuna)。但並非所有人均有資格參與此修習,只有修行資歷較深者可參與。

[8] Kalika Purana, 全書用梵文寫成,共90-93章,內容關於迦摩佳的神話與膜拜,被視為是18部小往世書中最重要的一部,也是阿薩姆坦特羅的重要經典。學界大多同意《卡利卡往世書》寫於現今的阿薩姆地區,但關於其成書年代則意見分歧,從西元8世紀到14世紀的說法皆有人提出。

[9] Yogini Tantra,成書於公元16或17世紀,作者不詳,內容主要是以濕婆及其配偶帕爾瓦蒂以問答的方式,討論關於迦梨女神與迦摩佳女神膜拜的種種。

[10] 一種說法是因為濕婆砍掉了達克夏之父梵天的一顆頭,另一個說法是達克夏不喜歡濕婆身苦修棄世的生活方式。某些版本則將達克夏描繪成天性自大的生主,不甘敬拜濕婆。在印度受歡迎的電視劇《眾神之王》(Devon Ke Dev… Mahadev中,達克夏則被呈現為充滿強烈戀女情結的頑固父親,利用情緒勒索想要掌控女兒的所有決定,並對她的摯愛濕婆充滿嫉恨。

[11] 其中巴基斯坦的那座廟就叫辛格拉吉神廟(Hinglaj Mata),是供奉薩蒂頭顱的神廟,也是巴基斯坦境內重要的印度教廟宇;位在尼泊爾的神廟則是古赫什瓦里廟(Guhyeshwari Temple),據傳薩蒂的臀部落在這裡。

[12] 至於迦摩佳女神是否薩蒂的化身?由於文獻並沒有把迦摩佳跟薩蒂連在一起,或難以一概而論。可能是因為薩蒂並不算是神,倒是迦摩迦常跟別的性力派女神連在一起,像迦梨杜嘉

[13] Devībhāgavata Purāṇa,小往世書之一,此書是關於崇拜女神難近母的著作,是性力派的重要典籍。

[14] 此處是表達正統婆羅門宗教的角度。傳統社會或宗教等文化常有把「女性」或「經血」等視為不潔的概念,然而對性力信仰來說,這些符號或象徵本身是具備神聖性的。

[15] 在《卡利卡往世書》及其他典籍中,列出獻祭給女神的動物,種類不僅混雜,而且與吠陀傳統大相逕庭,其中可包括鳥、烏龜、鱷魚、犀牛、獅子、大象等,今日最受喜愛的祭品是被吠陀傳統視為不潔的水牛,此外宰牲的方式亦異於吠陀傳統的不流血悶斃法,採用的是受到原住民部落文化影響的砍頭法。上述典籍中亦提到活人獻祭:「以一個活人獻祭,女神可被取悅1,000年;以三個活人獻祭,則可取悅10萬年」,此處顯現迦摩佳女神祭祀很可能是受到印度東北部落獵人頭文化的影響。

[16] 活人獻祭主要被寫在往世書中[15],許多學者、寺廟僧侶、信徒深信過去此廟的確有活人獻祭的作法,但皆秘密進行,我沒有讀到很具體描述活人獻祭的資料,不過社會新聞時不時會出現有斷頭男屍或女屍出現在迦摩佳神廟附近的新聞,並將他們與活人獻祭連想在一起。2003年的時候,5萬名僧侶在此廟開會的時候,表示還有少數人仍在祕密進行活人獻祭,誓言杜絕此做法。

[17] 一本力圖解構月經迷思與禁忌的作品《月經背後的古老科學》(Ṛtu Vidyā : Ancient Science behind Menstrual Practices或許正是其中一例。印度月經教育者希努.喬瑟夫(Sinu Joseph)在書中從印度傳統科學的角度、阿育吠陀觀點、坦特羅哲學、傳統女性智慧等來重新詮釋印度社會中的月經禁忌。另外,印度電視臺在2017-2019年間推出95集神話劇《摩訶迦梨》(Mahakali – Anth Hi Aarambh Hai,內容主要講述濕婆的配偶雪山神女(有說雪山神女即為薩蒂的轉世)從賢妻良母搖身一變為兇猛的女戰神迦梨,召集其他女神,一路斬妖除魔,推翻(男性)暴政,此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較近期的還有2020年推出的另一系列95集電視劇《創世女神》(Devi Adi Parashakti),更淋漓展現了性力派的觀點,顛覆傳統以男神為中心的印度神劇。劇一開始,夏克緹女神便開宗明義地向三相神(梵天、濕婆、毗濕奴)宣告:「我是創造生命者。宇宙在我的金色子宮中誕生。我是創造你們三者的力量:原初至高女神。你們三者是被創造來照管我所創造的宇宙。」


本文圖片來源:本文作者提供、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