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拉斯的裡彭大樓

(馬德拉斯的裡彭大樓)

吳德朗 /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負責人

India’s Colonial Architecture:British Colonial Time part II.

英國殖民政府不僅在加爾各答留下美麗的建築故事,在印度其他大城市印度撒遜炫風格也發光發熱。當年,印度飽受這些西方強國的經濟掠奪、壟斷貿易、領土野心、政治目的的摧殘,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如今一切都已成為遙遠的過去,殖民統治時代的建築,則早已融入印度次大陸的地貌,勾勒成為印度最具吸引力的天際風景。

 


 

接續上篇介紹的英國殖民時期建築(殖民時間:1615-1947),本篇將繼續介紹在清奈與孟買的印度-撒拉遜建築物們。

 

  • 馬德拉斯(清奈 Chennai)

馬德拉斯大學毗鄰帕裡區(Parrys),週邊有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築群,包括三座撒拉遜風格的建築物:馬德拉斯高等法院(Madras High Court 1862),印度國家銀行(Madras State Bank of India 1843)和郵政總局(GPO General Post Office Madras 1884)。臨近中央火車站又是撒拉遜式建築(1873)的另一個群集:維多利亞公會堂(Victoria Public Hall 1886)、昔日的摩爾市場(Moore Market 1905)、和中央火車站隔鄰建於 1921 年的南鐵總部行政樓,都是撒拉遜結構。給人深刻印象的裡彭大廈(Ripon Building 建於 1913 年)附近為舊馬德拉斯市政當局所在地,則是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建築。

 

馬德拉斯的維多利亞公會堂,乍看宛若英國鄉村風景

(馬德拉斯的維多利亞公會堂,乍看宛若英國鄉村風景)

離中央火車站不到兩公里的 Egmore火車站,又是撒拉遜風格的另一個例子。Egmore 火車站對面是一個紅磚建築,裡面是泰米爾納德邦檔案和歷史遺址,它的前身是檔案局(Record Office),這也是撒拉遜風格建物。隨著殖民勢力的推進,越來越多建築物採用這樣的風格,如阿格拉聖約翰學院,撒拉遜式建築隨後的發展不僅僅出現在大都市,也遍及印度次大陸,更啟發近代獨立前後印度建築概念。成為印度地貌多元的風景線。

 

馬德拉斯撒拉遜式建築

(馬德拉斯的印度撒拉遜風格建築,讓人難忘)

 

  • 孟買的撒拉遜式建築介紹

十里洋場的孟買亦保留很多殖民時代構築物和歷史古蹟。建築風格包括了歌德式、維多利亞式、印度-撒拉遜式及 Art Deco 裝飾藝術(孟買是印度保有 Art Deco 裝飾建築最多的城市)和當代建築風格。從建築風格上可看出一系列來自歐洲的影響,如德國的山牆,荷蘭屋頂,瑞士支護,浪漫的拱門和都鐸窗扉(tudor casements)等等,並經常與傳統印度特色混合:

 

    1. 孟買維多利亞(西瓦吉)火車站(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
      壯觀的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站

      (壯觀的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站)

       

      火車站正面有細膩的雕琢裝飾,充滿歐陸風情

      (火車站正面有細膩的雕琢裝飾,充滿歐陸風情)

      火車站建於 1887 年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在 2004 年己列為 UNESCO 聯合國之世界遣產。19 世紀下半,英國推出的重大公共建設活動導致殖民時期的建築在印度迅速發展。孟買維多利亞(西瓦吉)火車站即為出類拔萃的經典代表作。火車站風格多元融合了古典巴羅克及撒拉遜風格西瓦吉火車站,亦為印度中央鐵路公司總部,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

 

    1. 克勞福德市場 William Emerson’s Crawford Moore Market
      市場外觀。圖片來源:http://www.fashion-pristine.com/wp-

      (市場外觀,圖片來源

      克勞福德市場,是孟買南區最有名的市場之一。建築於 1869 年建成,是印度第一個被電力點亮的建築。該市場是由英國設計建築師威廉 • 愛默生之作品,建物融合了諾曼(Norman)和弗拉芒(Flemish)的建築風格,再混合了撒拉訊色彩。諾曼風格發展自古羅馬諾曼建築之基礎,原本用於城堡和防禦工事、修道院,教堂和大教堂,特點是羅馬式圓形的拱門。弗拉芒風格則帶有文藝復興色彩,在荷蘭、拜占庭、西西里皆可見弗拉芒特色的拱門設計。

      市場外面入口處描繪印度農民的頭飾和裡面的石頭噴泉,是由約翰洛克伍德吉卜林(John Lockwood Kipling),小說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的父親設計。採用粗迷彩色庫爾勒石材建成,市場內還有一個高 15 尺的天窗遮陽蓬設計,讓陽光可照進市場室內空間。

    2. 孟買大學 Mumbai University
      圖片來源:http://www.fashion-pristine.com/wp-content/uploads/crawford_market_mumbai.jpg

      由吉爾伯特斯科特(Gilbert Scott)於 1857 年設計,孟買大學建築融合了多元的印度-撒拉遜和近代建築風格。到了 1878 年,英國又仿照倫敦議會大笨鐘鐘樓,建立了融合威尼斯和歌德式風格的大學圖書館,塔高 85 公尺,當時是印度最高的建築,使孟買大學看來更「英國」。

    3. 孟買市政廳 Mumbai Town Hall
      建於 1883 年,俯瞰著霍尼曼環形花園,是孟買最珍貴的建築群之一,也是維多利亞時代新古典主義風格在孟買最後殘存的建築代表。建築結構的靈感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風格。此外大樓的入口處,由古希臘式的八根多立克(Doric)風格支柱佇立裝飾的柱廊也令人印象深刻。整個建築石塊皆是從英國運來的,在新古典主義時尚風格建築內,地板上鋪著古木,螺旋狀的樓梯裝飾著漂亮的鐵飾,大廳還擺放 19 世紀贊助人的印度大理石雕像,設計精美。市政廳還設有一個圖書館和一個博物館。除了古波斯語,烏爾都語和梵語手稿,尚有其他數樣珍品,如蒙兀兒阿克巴皇帝黃金及古錢幣,被安全地保存在大廳裡面,是孟買值得參觀的之熱門景點。
    4. 坎普爾紀念教堂 Kanpur Memorial Church

美輪美奐的坎普爾紀念堂外觀

(美輪美奐的坎普爾紀念堂外觀)

在許多情況下,建築的考量重點是帝國主義,而不是實用性。是故從十九世紀中葉後,歌德式建築幾乎成為英屬印度教堂建設者遵循的模式典範,其中最具代表是建於 1875 年的坎普爾紀念教堂,又稱萬聖大教堂(All Souls’ Cathedral)。

 

紀念堂內充滿宗教的氣氛

(紀念堂內充滿宗教的氣氛)

當年周遭英國營房的遺跡

(當年周遭英國營房的遺跡)

1857 年,印度士兵因拒絕英軍指示他們使用牛油及豬油擦槍,不分宗教族群全體反彈,繼而密謀起義。後來演變成全國串連起義,各地烽火連天,歐洲人、土著和基督教徒無一倖免於難。在坎普爾的英國城堡,英國士兵加平民共有二千多人被燒死。持續一年多,起義迅速擴及印度領土的三分之二的地區,還一度奪回首都德里。最終英國援兵抵達印度,起義終後以失敗告終。為追悼被燒死的英國人,英國人在坎普爾,建立了這座歌德式教堂為紀念,並由 19 世紀偉大之義大利雕刻家 Carlo Marochett 在園區造了美麗的藝術雕像。

 

 

*備註:部分圖片由本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