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台灣的電視劇電影「海吉拉」,才開始認識這個似乎隱晦,但又事實上存在於生活間的詞彙。跨性別者在各個社會中「悄然」存在,然而在通常的社會慣習中卻被視為是一種「不見光」的禁忌話題,不過隨著性別平權的世界潮流,尊重而不干預他人選擇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縱使這條路漫漫長長,也未必有終點,但相信這些努力都可以點亮社會的光。去(2021)年底,孟加拉國選出了首位跨性別市長,對「一般」選舉人來說的一小步,代表著這個社群的一大步,而本文作者透過文字看見孟加拉國海吉拉的人生百態。

著|韓南風,政治觀察家。
譯|曾育慧,本站特約專欄「曾育慧的田野筆記」作家,前《南亞觀察》網站主編。

前言

1971年12月16日,南亞地區最年輕的國家孟加拉誕生;隔年11月頒布的《憲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1]昭示立國4大綱為:民主政體、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和政教分離,並明定政府應打造社會主義國度,實施法治,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人權、自由及平等權,實踐政治、經濟與社會公義。

《憲法》在基本人權的章節 (第三章基本權,第28條)做了進一步定義,

基於宗教或其它因素的歧視(Discrimination on grounds of religion, etc.)…

  • 國家不得基於宗教、種族、種姓、性別或出生地歧視任何公民(The State shall not discriminate against any citizen on grounds only of religion, race, caste, sex or place of birth.)。
  • 女性在各個公領域應享有與男性相同權利(Women shall have equal rights with men in all spheres of the State and of public life.)。
  • 所有人不得因其宗教、種族、種姓、性別或出生地,在進入公共休閒場所或教育機構時遭受任何形式的限制或禁止(No citizen shall, on grounds only of religion, race, caste, sex or place of birth be subjected to any disability, liability, restriction or condition with regard to access to any place of public entertainment or resort, or admission to an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 本條文不得阻卻國家為婦女或兒童訂定優惠條款或改善落後群族處境之行動(Nothing in this article shall prevent the State from making special provision in favour of women or children o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ny backward section of citizens.)。

1974年,孟加拉正式成為聯合國會員,同時批准《世界人權宣言》(UDHR,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多數孟加拉人信仰伊斯蘭教,但人數較少的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徒亦享有同樣的信仰自由。雖然文化包容性強,但當地人在不少議題上看法相當保守,海吉拉(Hijra)正是其中之一,至今依然被社會所排斥。

海吉拉人生海海

在印度次大陸,海吉拉泛指閹人、雙性人、第三性和跨性別者等相類似概念[2]。孟加拉語亦同,指雙性人、跨性別者和易裝癖者,官方統計境內有1萬2千人,但海吉拉團體和社運人士認為實際人數超過10萬。

在原生家庭裡,海吉拉經常被視為不祥之人,自小就受到家庭成員語言和肢體暴力對待。出生在伊斯蘭家庭的塞富爾(Saiful Islam)在海灣新聞(Gulf News)的採訪中表示,「哥哥們只要看到我穿沙麗、戴手鐲就會暴怒,不但把我綁起來毒打,還不讓我吃飯。」;古塔姆(Goutam)則來自印度教家庭,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被兄弟們揍是家常便飯,他們逼我去外面跟其它男生玩、騎腳踏車什麼的,以為這樣我就會變成男生。如果我穿女生的衣服和化妝,他們就用腳踏車鏈把我的腳鍊住,把我鎖起來,除了上廁所那兒也不能去。」

兩人只能選擇逃離原生家庭以躲避家人無情的對待。

這群人(海吉拉)在社會上極其孤立,並遭社會排除,海吉拉們通常不與一般人混居,主流社會也沒有人把房子租給他們,導致他們多半流落都市邊緣或貧民窟,以群聚方式自保。海吉拉團體的頭頭叫「師母」(Guru Ma),其它人則是她的追隨者或稱「孩子」。

師母會替新成員取一個女性化的名字,有時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新名字。在師母的祝福下,被原生父母視為「男性」的人在心靈母親(師母)的羽翼下成為「女性」。師母拯救了他們。

比方說,阿欽多.庫馬(Achintya Kumar)的新名字是阿班蒂卡.芭琪(Abantika Bagchi)。羅曼.莫拉(Roman Molla)的新名字叫做桑達莉.羅曼娜(Sundari Romana)。每個人都會有2個名字和2個身份,雖然大家都管他們叫阿班蒂卡海吉拉[3]和桑達莉海吉拉,也會有人叫他們阿欽多.庫馬.阿班蒂卡,和羅曼.莫拉.桑達莉。他們說,「我被困在男性軀殼中,內心卻是女人,這該怎麼區分?」

做為邊緣人社群的領袖,師母必須是經驗老道的生存大師。她教導門下的孩子如何唱歌、跳舞、行乞,甚至自衛等各項謀生必備技能,慈愛與冷酷兼具,孩子們賺來的錢有一大半必須上繳給她。

傳統上,海吉拉多半只有2種工作可做,分別是「Badhai」和「Bazaar Tola」。Badhai是專屬於海吉拉的歌舞表演,以前他們會出現在婚禮和嬰兒出生的場合 ,但晚近五花八門的娛樂興起之後,這項傳統已失去它的吸引力;Bazaar Tola原指在市集與商場的募捐行為,如今成為海吉拉專屬的乞討用語。在上述這二種行業之外,也有不少人淪為娼妓,據說孟加拉有將近一半的海吉拉從事性工作。自從2020年3月起COVID-19肆虐孟加拉,政府實施封城和其它限制行動的措施後,更多不計其數的海吉拉被迫上街乞討或投入性交易。


延 伸 閱 讀
巴基斯坦婆家生了個孩子,讓我第一次見識到「第三性討喜團」
【人文地景】阿薩姆的彩虹驕傲:《刑法》377條款的突破與印度多元性別認同


權利、認可與覺醒

1980年代起,全球對愛滋病(AIDS,後天免疫力缺乏症)的認知與重視提升,連帶揭開孟加拉海吉拉悲慘的命運。政府和民間紛紛推出衛生介入方案,試圖減緩性工作者間愛滋病傳播的同時,意外發現大批在城市四處賣淫的海吉拉。

到了1990年代,駭人聽聞的海吉拉處境終於得到政府和國際援助機構的關切,地方社運人士聯合國際人權組織大聲疾呼應提供海吉拉所需要的醫療照護。遺憾的是這些醫療資源僅限於治療愛滋病和肺結核。 又過了將近20年,政府才從漫長的冬眠中甦醒,社會也開始正視海吉拉的困境與人權問題。

改變的開始

孟加拉政府在2008年首度承認海吉拉的投票權,只是他們必須先在男或女性別二擇一。換言之,選舉人名冊中的他們,依然只能是男性或女性。

公共行政部、反貪局和教育部在2011年推出「跨性別(海吉拉)人口融入主流社會」(Integration of the Transgender (Hijra) Population into Mainstream Society)示範計畫,內容包括提升民眾對跨性別者的正確認知,並提供30名海吉拉職訓和就業機會,以及設立推廣跨性別族群福祉的信託基金會。 在增進社會認知的部分,政府主動辦理遊行,讓一般人看到這個社群的存在,同時也進一步宣導海吉拉的基本權利。

2011年10月21日孟加拉史上第一場聲援海吉拉的公辦遊行就發生在首都達卡,據統計約有1,000名來自國內各地的海吉拉,與政府官員、社運人士和學生並肩出席這場熱鬧的盛會。過去隱身在角落的海吉拉抬頭挺胸,手持標語和旗幟,開心地在車水馬龍的大路上昂首闊步,與難掩驚訝的路人大方互動。

卅名海吉拉參與職業訓練與就業方案

塞富爾跟3名友人經過6個月的訓練,在孟加拉最大的電視公司ATN Bangla找到梳化和攝影的工作。

1.1076841-2240748407
Saiful Islam在孟加拉規模最大的民營電視台ATN Bangla擔任化妝師。他18歲離家後即加入海吉拉團體(2012年受海灣新聞採訪的照片)/美聯社、海灣新聞

這項示範計畫成功地促成後續政府機關、學界、媒體和NGO再度合作,陸續推出一系列提升海吉拉福祉的計畫,也讓不少海吉拉進入公部門、準公部門、產業界、媒體、NGO和醫療院所等職場,甚至有些海吉拉更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

相關立法

2013年孟加拉政府承認海吉拉性別為第三性 。
2014年 自認不屬於或不認同男或女之性別區分者,可在官方身分文件如身份證和護照上填選第三性 「海吉拉」。
2017年 孟加拉選舉委員會決定將「海吉拉」納入全國選舉人名冊的性別欄中。
2018年孟加拉選舉委員會修正2009年的《選舉人名冊法》與2012年的《選舉人名冊法施行細則》,新增「海吉拉」為第三性別。
2019年選舉人名冊與選票性別欄,在傳統的男性、女性之外,新增第三欄「海吉拉」。
2021年 1. 《海吉拉保護法》草案出爐,政府應依據《憲法》與伊斯蘭教法,保障海吉拉的繼承權
(伊斯蘭教法承認跨性別者享有男性和女性相同的權利,並有權繼承家族資產) 。
2. 孟加拉政府宣布,雇用100名海吉拉的企業享有5%營業稅減免優惠。
3. 研擬放寬海吉拉申請各項社會福利補助的限制,並提高津貼的草案內容,比如老年津貼年
齡標準從50歲下修至30歲、完成職訓者的創業補助款也從1萬提高至5萬元。

延 伸 閱 讀
“I Want to Live With My Head Held High”:Abuses in Bangladesh’s Legal Recognition of Hijras


伊斯蘭神職人員邁出一大步

2020年11月,以拉赫曼.阿札德(Mufti Abdur Rahman Azad)為首的伊斯蘭神職人員在達卡為海吉拉創辦「第三性伊斯蘭學校」(Dawatul Quran Third Gender Madrasa),教授《可蘭經》、孟加拉語文、英語、數學和社會科學等課程,不論年齡大小均可免費就學,校方還打算規畫免費的職業訓練。

Transgender Students Reading The Holy Quran
2020年,孟加拉的海吉拉們於達卡的第三性伊斯蘭學校研讀可蘭經/SONY RAMANY、NURPHOTO、GETTY、CBS News

這所專為海吉拉設立的學校也有來自地方上的慈善團體資助,這些都是前所未見的。創辦人表示辦學的目的在消除社會對海吉拉的歧視,因為人人在真主阿拉面前不會有差別待遇,他們跟所有人一樣享有相等的權利。

政治參與

2018年《選舉人名冊法》修正後,信心大增的海吉拉便自隔年投入各級國內選舉。

事實上,在取得選舉性別平等權之前,地方選舉並不乏海吉拉的身影,只是有時爭取不到候選人資格,有時即便參選了最後也是鎩羽而歸。隨著時代改變,愈來愈多海吉拉參政的熱情被引燃,正面迎戰勢力龐大、來自主流社會的男女對手。

海吉拉團體在2018年向國會爭取參政權。孟國國會設有50席女性議員保留席次,他們企圖遊說總理哈西娜將其中8席撥給海吉拉民代,讓8個行政區的每一區都有一名民意代表。幾個有意參選的海吉拉都已經向執政的人民聯盟黨(Awami League)繳交提名費,然而最終卻沒有任何人獲得政黨提名。 即便如此,他們挑戰主流政治勢力的鬥志並未被執政黨表裡不一的虛情假意澆熄,依然堅定地朝著目標勇往直前。

基層的風向改變,第一位擔任鄉副主席的海吉拉

孟加拉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為鄉政府(Union Parishad)。每鄉由9個村落組成,鄉政府的行政長官包括1位主席和12位委員,其中有3席女性保障名額,包括1席應擔任副主席。主席和委員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鄉主席的地位與市長相當。

2019年10月15日,薩迪亞(Sadia Akter Pinky)順利在切尼達縣(Jhenidah)的高特堅德布爾(Kotchandpur)鄉政府選舉中獲取副主席一職。雖然她首開先河,成為孟加拉第一位勝選的海吉拉,但她在競選期間沒有向選民揭露自己的性別認同,而是使用離婚婦女和執政黨人民聯盟地方領袖的人設,亦即政黨因素是她勝選的主要助力。直到選舉結束後,媒體才針對她的性別認同做了報導。

緊接著,沙悉達(Shahida Begum)則在2021年11月13日贏得庫爾納專區(Khulna)的馬古拉勾納(Maguraghona)鄉的鄉委員席次。值得一提的,是43歲的她從未離開過家鄉,當地選民都知道她的性別認同。

納茲魯.伊斯蘭.利杜(Nazrul Islam Ritu):政治新星的崛起

生於切尼達縣鄉村中產階級家庭的利杜,5歲時就因為家人知道他有跨性別的性向而被送離家中,加入達卡的海吉拉圈子長大成人。43歲時,利杜決心挑戰男性主導的政治圈,毅然回鄉參加鄉政府選舉。在2021年11月28日的崔洛強普鄉主席選舉中打敗執政黨推出的強勁候選人,大贏對手5,052票[4]

a small town in Bangladesh ahs elected its first trans mayor
納茲魯.伊斯蘭.利杜/美聯社、GETTY、PinkNews

利杜是孟加拉第一名投身鄉主席選舉並獲得勝利的海吉拉。她的勝利並非僥倖得來,而是過去15年來用自己辛苦賺來的儲蓄幫助窮人,也定期捐款給當地清真寺和印度教寺廟等,不間斷累積的善舉奠定了她在草根社區的堅實根基。

利杜從政成功對海吉拉社群和主流社會來說,是海嘯規模的震撼。人們親眼見識了第三性的力量。


延 伸 閱 讀
孟加拉首位跨性別主播 他歷經磨折才成為今日的她
“I am Moyna, I am a Hijra,”


這些逐步發生在孟加拉的改變,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實際上,過去50年來沒有任何的執政黨打造出一個勉強合格的多元包容社會。每一屆政府確實做了努力,也通過許多法案,但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的落實與執行上並不用心。

豬隊友

海吉拉特有的文化,恰恰是阻礙自身進展的大石頭。任何大幅改變海吉拉生活方式的努力註定是艱難的挑戰,不過這卻是融入主流社會的必要條件。

海吉拉經常在街上突襲路人,或在住宅區、市場和購物中心挨家挨戶地要錢,當被突襲的路人不給錢時,他(她)們就會做出令人不悅,甚至激烈的騷擾行為。

乞討是孟加拉境內最可悲,但卻最有賺頭的行業。透過行乞(指海吉拉式勒索)所獲得的錢財培養出許多勢力龐大的海吉拉幫派。近年來有好幾個師母因為侵吞鉅款而被自己的「孩子」謀殺,也有人因為搶奪地盤而喪命。

海吉拉為了錢攻擊、傷害無辜民眾的新聞報導時有所聞。許多同情和支持海吉拉權益的人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要求警方介入並加以懲處,終結海吉拉強行索討金錢的行為。

孟加拉晨報(Bhorer Kagoj)曾經報導,達卡市約有15個海吉拉幫派,旗下收編高達數百人。每個幫派的頭頭「師母」皆身價不凡,不但累積財富快速,也涉入多起犯罪。散布在首都和各大都市的海吉拉幫派儼然成為社群內最可怕的毒瘤。

海吉拉必須挽救他(她)們重挫的形象,才能喚醒社會以公平和正義對待這個少數族群。但在融入社會的時刻來臨之前,他們必須跨越重重的關卡。

令人欣慰的是心態保守的孟加拉已經在改變。伊斯蘭教長(即便人數不多)真心接受海吉拉是所有人的弟兄姐妹,國家也展現保障平等權的善意。在受壓迫族群向前邁進的黑暗道路上,現在還有利杜和後繼者這群生力軍,為海吉拉的平權之路點燃一道光芒。


編按

[1] 以下所稱《憲法》皆指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憲法。

[2] 海吉拉也包括男性化的女性,但社會對這群人的所知甚少。

[3] 海吉拉的名字通常會在後方冠上海吉拉一詞。

[4] 利杜在本次選舉中拿下9,557票,比得票第2高的對手還多出一倍餘。


本文圖片來源: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PinkNewsCBS News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