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vette Tang / 自由撰稿人
剛過去的星期五 10 月 30 日是印度教婦女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齋戒」節日之一 - Karva Chauth,已婚婦女為丈夫祈求長壽安康,由太陽升起至月亮上升之前均不可進食,直到月亮出來,拜祭完畢方可解禁;有些已訂婚的女性,甚至單身的也會進行「齋戒」,以為未婚夫或未來的丈夫祈福…..
作者 Yvette 第一個旅行國家就是印度,從此不斷往返香港與印度。決心成為「偽印度人」,展開 10 個月印度工作假期,2014 年嫁了一個印度人,正式成為印度媳婦。
剛過去的星期五 10 月 30 日是印度教婦女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齋戒」節日之一 - Karva Chauth,已婚婦女為丈夫祈求長壽安康,由太陽升起至月亮上升之前均不可進食,直到月亮出來,拜祭完畢方可解禁;有些已訂婚的女性,甚至單身的也會進行「齋戒」,以為未婚夫或未來的丈夫祈福。
竟想不到 Karva Chauth 才過了兩天,印度婆家便告訴我本週二 11 月 3 日是另一個「齋戒」節日 - 印度教媽媽為兒子祈福禁食、敬拜星星的 Ahoi Ashtami。兩個禁食節日相距只有幾天,讓我這個暫時還沒有孩子的印度教媳婦也不禁問:「什麼?又要齋戒?怎麼不同一天同時為丈夫和兒子祈福?」幸運的是因為我還不是母親,所以週二的「齋戒」我可以免疫,無需參與。
- 香港的「齋戒」與印度的「齋戒」定義
不同宗教和家庭的「齋戒」定義或許稍有不同。從小我的香港家人每逢大年初一也會「齋戒」,意思是我們當天只會吃素,任何肉類都是「禁品」;傳統印度教的「齋戒」是指於節日的指定時間內,不可以進食任何東西,包括水;但現在不少務實的印度教家庭會進行較人道的「齋戒」,「齋戒」期間可以進食特定東西,如水和水果。
我的印度婆婆思想很開明,就像她從來沒有反對他的兒子娶我這個香港女生;婆婆是一位知識份子,在她的工作機構身居要職,這樣的性格和背景都沒有妨礙她的信仰實踐,對於宗教她還是保有傳統的一面:每天早上堅持浴後家裡拜神、一星期總有幾天去廟宇捐獻、拜拜以及依時「齋戒」。
- 齋戒與男女平權意識興起
或許香港人覺得「齋戒」等同迷信落後,但一些印度婦女卻認為:「這是表達對丈夫和兒子愛意的浪漫節日。」我個人是一想到 Karva Chauth 和 Ahoi Ashtami 大同小異的神話故事主旨:「如果婦女不為丈夫和兒子齋戒,丈夫和兒子就會生病,甚至死掉」,便完全感覺不到浪漫!
儘管印度城市裡的 Karva Chauth 和 Ahoi Ashtami 已有不少改變,好像一些體貼的印度丈夫因為不忍心妻子獨個兒忍受一整天的飢餓,會一起進行「齋戒」;又或一些抱有「生男生女同樣好」思想的印度母親,也會為獨生女兒「齋戒」。但這兩個突顯男尊女卑的傳統印度教節日(為家裡男性祈福,限制婦女的飲食自由),這些年已有不少主張男女平等的人士撰文批評,並開始有印度教婦女突破傳統不再「齋戒」,甚至有反對婦女「齋戒」的組織成立 。
大概大部分的香港人很難認同印度的「齋戒」價值,包括我自己,但這兩年的 Karva Chauth 我都有進行「齋戒」,我是不相信「不進行齋戒,丈夫就會生病」這種荒誕之話,但「齋戒」之於我這個香港印度媳婦還是有更深一層的意義-表達我對印度傳統的尊重。
此文特敬所有入鄉隨俗的外國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