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S】:印度軍隊前往喀什米爾搶救水災居民,媒體過度宣傳恐致反效,難解仇恨與疏離。
【布魯金斯研究所】:習近平訪印,兩國關係再度止於喜馬拉雅邊境爭議,延續「冷和平」狀態。
《印度快報》:哈佛教授表示中國與印度存在基本歧異,中國不致做出重大讓步以換取印度友誼。
- 印度智庫【和平與衝突研究所】2014年9月19日專文:九月上旬喀什米爾區發生水患,在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查謨-喀什米爾邦(Jammu & Kashmir)均造成重大傷亡。印度出動軍隊進行救援,而媒體卻向喀什米爾人大作政治宣傳,藉機宣揚印度政府愛民德政並批判分離主義者缺席救災行動。印屬喀什米爾前警察局長Ashok Bhan批評把人道救援工作與政治掛勾將導致反效果,無助於消弭該區的疏離與仇恨感,最終解決的方案還是回歸民主,早日讓該區選出民意代表與印度中央政府溝通才是和平解決爭端之道。
全文連結:http://www.ipcs.org/article/india/floods-in-jk-hatred-alienation-and-relief-measures-4667.html
延伸閱讀:有關印屬喀什米爾地區的介紹,該區爭議的背景,以及印度政府在該區實行的特殊政策,請參考陳牧民著〈印度穆斯林現況〉
▲印度與中國、巴基斯坦的邊界爭議示意圖
-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2014年9月24日專文:習近平甫結束印度之行,喜馬拉雅山區邊界議題持續是關注焦點。作者Rory Medcalf指出兩國多年來有不少機會重新畫定亞洲的戰略與經濟地圖,促進區域的穩定與繁榮,同時也能提高中國的影響力,然而最近習近平的印度之行,雙方關係依舊在邊境問題上止步。
- 摘自2014年9月27日印度報紙《印度快報》:哈佛大學教授Roderick MacFarquhar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不會為了與印度交好而做出大讓步,雖然中國嘗試與印度強化貿易與投資關係,但在政治體系上還是視印度為美、日盟友,與中的立場對立。尤其在邊界議題上,中國在必要時依舊會採取強硬立場。在邊界議題上,莫迪的態度自不可能軟化。這些也許是習近平訪印之前傳出的巨額合作協議最後大幅縮水的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有關中印邊界衝突,請參考彭念著〈中國抓捕印度牧民事件對中印邊界問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