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瑜
南印大城的貧民窟中,一對跟母親和阿嬤一起生活的小兄弟,因為喜歡偷烏鴉的蛋吃而自稱「大小烏鴉蛋」,兄弟倆平時靠撿鐵軌上掉落的煤塊貼補家用。某日鎮上新開了一家披薩店,兩人初次看到鋪滿起司跟餡料的披薩驚為天人,能咬上一口熱騰騰的披薩自此成為他們的美夢,於是兄弟倆努力打工賺錢要買披薩,沒想到展開了一連串意料之外的城市大冒險。《披薩的滋味》故事靈感來自導演和貧民窟孩童的對話,透過兩個小男孩只是為了想要吃披薩而經歷重重困難,點出貧富地位的隔閡,也道出全球化帶給印度的衝擊。電影以充滿童趣的眼光,輕鬆幽默的口吻,帶出嚴肅寫實的主題,批判到位又溫暖人心。(摘自金馬影展網站)
披薩的滋味(Crow’s Egg)
英文片名:Crow’s Egg
導演/編劇:M. Manikandan
片長:91分鐘
國家:印度
語言:泰米爾語
金馬影展首映:2015/11/09
披薩的滋味V.S.蘋果的滋味
「披薩的滋味」印度原名Kaakkaa Muttai,意思為烏鴉的蛋,英文片名也如實翻譯為Crow’s Egg,這個片名,不但充滿童趣,也帶有一點神秘的味道,頗具吸引力。但台灣片商卻偏偏捨棄此名,反而取了個中規中矩的「披薩的滋味」,對照電影內容,雖較「烏鴉的蛋」貼切,但是這個片名,卻不得不令人聯想到上世紀八零年代台灣電影「蘋果的滋味」。這兩部電影都是描述窮人因為不幸的遭遇,反而吃到超越本身階級所能享有的「高級」食物,但一旦嚐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高級食物(披薩/蘋果)時,卻發覺不是想像中的美味!兩片都是透過嘲諷的手法,而且都是透過對食物的想像與追求來呈現因貧富與階級的差異所造成的荒謬現象,對於台灣片商將原名改為「披薩的滋味」,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還是不禁莞爾。此片是2015年金馬影展參展電影,導演M. Manikandan來自印度南部泰米省的小村落,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他在受訪時表示,雖然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貧民區的生活,但不是呈現它的陰暗面…,貧民區並不是負面的。顯然這位導演對自己的家鄉有著全然的自信與熱愛。
童真的披薩奮鬥史
電影一開始就充滿詼諧逗趣的氛圍,半夜,年幼的小弟弟尿床了,他機靈的起身,迅速又熟練地用腳去擋住那灘慢慢流向媽媽臉旁的尿水,原來他們一家四口就蜷曲在不到一坪的地上,而那塊沒有地板、地磚鋪蓋,裸露出黃土的地不但是他們一家人的床,也是日常起居坐息的空間,可說是家徒四壁。小弟弟所謂的尿床,不過就是直接尿在地上,看著那灘尿水在地上緩緩蔓延,好像隨時就會流到媽媽臉上,還真替小弟弟捏把冷汗,生怕下一幕他就會被驚醒的媽媽大打一頓。電影的調性就是這樣既寫實又魔幻,可以感受到導演無意用哀憐的角度來定義貧民區的生活。
這個由一對小兄弟、媽媽、奶奶組成的家庭位在印度清奈的一個貧民區,父親不知犯了什麼罪被關進監獄,全家只靠媽媽在工廠做工賺取微薄的收入,媽媽一方面要支付父親官司費用,又要養家,已沒有多餘的錢讓兩兄弟上學,兩兄弟平日就在鐵道邊撿煤渣,換錢貼補家用。也因為窮,三餐根本無法滿足兩兄弟的口腹之欲,因此兩兄弟另一個樂趣,就是偷烏鴉的蛋來吃,因此他倆被鄰居叫做「大小烏鴉蛋」。
一日,貧民區的旁邊開了一間光鮮亮麗的披薩店,開幕當天,請來大明星剪綵,兩兄弟跑去看熱鬧,當他們隔著光潔明亮的落地窗看著大明星吃著鋪滿餡料的披薩時,那披薩簡直是天下第一美味。兄弟倆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嘗嘗披薩的滋味。但是一份披薩要價三百盧比,對家裏而言,根本是天價!於是兩兄弟努力存錢買披薩。兩人勤奮撿了一個多月的煤渣,終於攢夠了錢,也想方設法弄了一身新衣,歡天喜地要去吃披薩,但在披薩店員眼中,他們縱使穿了新衣,還是貧民區的小孩,根本拒絕他們進入,在爭吵中,店經理打了哥哥一巴掌。年幼的兩人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有錢還是吃不到披薩!但是沒想到店經理打哥哥的情景,被鄰人拍了下來,向媒體踢爆,在媒體炒作、輿論指責下,披薩店為挽救商譽,急急找回兩兄弟,兩兄弟在不明就裡下,有如當初開幕時的大明星,在媒體閃光燈此起彼落中,走上通往披薩店大門的紅地毯,當他們一口吃下夢寐以求的披薩,兩人不約而同相視而笑「啊!根本不好吃~」
阨窮而不憫的貧民區人生
這部電影以貧民區為背景,但顯然地,導演想要展現出來的居民生活態度與人生觀,是與其他階層無異的,人性並沒有更沈淪,但他們被剝削與歧視卻更嚴重。兩兄弟的母親是一個堅強、任勞任怨的職業婦女,她的衣著端莊,對小孩嚴格管教、對婆婆的奉養,不因為生活的困難而有任何折扣。婆婆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雖然嘮叨愛抱怨,但是對兩兄弟是全然的慈愛。劇中還有一位鐵道管理員,雖然貧困,也未吃過披薩,但聽到兩兄弟吃披薩的心願後,也全力協助兩兄弟,雖然因此丟了工作,但他也不怨天尤人,依然樂天知命的生活著。
而兩個主要角色大小烏鴉兄弟,調皮搗蛋,腦袋充滿著古靈精怪的想法,也因此常常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行為,例如他們聽到朋友父親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一隻寵物狗,他們竟也異想天開想把家裏的那隻小土狗拿去賣;當他們被拒於披薩店門外,他們也學大人叫披薩外送,不過卻發現他們的家根本沒有地址!或者他們以為只要穿著新衣服,披薩店就會接受他們。
不過導演卻無意讓我們用悲憫的眼光來對待這對兄弟,因為在描述兩兄弟在追求披薩的過程中,完完全全憑著自己的勞力,誠實正當賺取自己應有的報酬;縱然其他小朋友願意把吃剩的披薩分給他倆吃,兄弟倆也不接受這個施捨;在烏鴉巢裏拿烏鴉蛋,也只取自己所需,不會一掃而空。在這個電影中,可以看出導演很刻意經營兩兄弟天真無邪、不貪不取的形象。而最後兩兄弟雖因挨打而「因禍得福」,獲得終生免費吃披薩的優待,但在兩兄弟眼中的披薩卻也不過如此。
比較前面所提「蘋果的滋味」,這齣講述民國五0年代台灣工人不幸被美軍撞傷,最後終於獲得生活改善的天方夜譚,用自我嘲諷的方式來反映美國經濟殖民下的台灣社會的荒誔;而「披薩的滋味」則以小孩童稚的眼光,觀察貧民區生活的日常百態,以及所遭遇的歧視。兩齣電影所點出的社會問題雖然不同,但同樣都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自己所處社會的缺點,進而點出其荒謬的所在,哀而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