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觀察導讀|孟加拉在上個月初甫經歷了政治更迭,學運的結果使得長期執政的「孟加拉鐵娘子」黯然下臺,同時更流亡他國,爾後孟加拉臨時過渡政府的首席顧問則邀請了「窮人銀行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主持。然而政權更迭的結果,也使得孟加拉周邊國家與世界各國關注後續的孟加拉政局發展。本文將透過眼下的幾個國際變數,包含未來可望的執政黨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NP)以及孟加拉與美中印的關係,來探討並預測達卡未來的政治與經濟走向。

原|原文首刊登於國立中興大學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CSSAME, Center for Studies on South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經作者授權翻譯並刊登於南亞觀察網站,文章內容謹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尚請獲得原作者或本站同意。
著|阿傑.普拉塔普.辛格博士(Dr. Ajay Pratap Singh),印度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客座講師。自尼赫魯大學(JNU)國際研究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關注南亞安全、歐亞地緣政治及中國絲路外交。
譯|李燁,語言工作者。

身為孟加拉任期最長的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於今(2024)年8月初被迫辭職並逃離孟加拉。反對爭議性公職配額制度的學生示威轉變成為暴力活動,加上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NP)及伊斯蘭大會黨(Jamaat-e-Islami)等反對黨也助長哈希納15年政權最終垮臺。達卡如今陷入政治困境,可歸咎於「鐵娘子」哈希納多年來面臨之無數非民主行為及人權侵犯指控。

孟加拉過去10年中取得可觀經濟進步,但大多數人在這一波的經濟轉型中被忽視。從維持平均6.6%的GDP成長率,到貧窮率自2008年12%降至2022年5%,達卡誇口將於2026年脫離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然而達卡經常被吹捧成「孟加拉奇蹟」的成就仍舊飽受經濟不平等、大規模失業及裙帶主義所困。

本文試圖預測孟加拉經濟未來的方向,以及孟加拉與中國、印度及美國等主要強權之間的經濟關係。分析為了更具合理性而考量2項可能政治情境-現任臨時政府,以及孟加拉民族主義黨於選後掌權。

臨時政府:尤努斯領導下的孟加拉

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於過渡階段獲任首席顧問,雖提供臨時政府一定的可信度,卻也面對艱難任務。尤努斯經常被稱作「窮人銀行家」,其微型金融倡議因嘗試解決孟加拉社會存在的經濟及社會不平等問題而為人所知-這項願景也反映在尤努斯上任後對全國發表的演講之中。

尤努斯為孟加拉規劃的路線圖承諾對各部門及各層級政府進行全面改革。考量內部穩定,臨時政府首要任務是制服持續增長的通膨及改革銀行業,以此恢復民眾對體系的信心。

首席顧問辦公室也宣布發放孟加拉經濟白皮書,內容涵蓋的重大議題包括公共財政管理、通膨控制、糧食採購、外國直接投資、匯款及就業。而在外交政策方面,達卡承諾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與所有國家維持良好關係。哈希納政府過去平衡各方強權並為達卡取得妥協結果,臨時政府也有意遵循這項政策,尤其是針對與印度及中國的關係。


延 伸 閱 讀

【政治經濟】當學運再起 – 孟加拉締造新史


北京一直是達卡的重要經濟盟友,而今年7月哈希納訪問北京期間升級2國關係至「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臨時政府也將尋求利用哈希納此行的成果。哈希納執政時期各項中國基礎設施及連接計畫預計將持續進行。印度過去雖成功說服孟加拉應該注意並控制中國日漸崛起的影響力,然而依目前的局勢來看,未來印度將不再享有這項外交優勢。

新德里曾說服達卡終止最初由中國規劃的索納迪亞(Sonadia)深水港計畫,以及允許印度執行中國曾積極展現興趣的蒂斯塔河(Teesta River)全面治理及復原倡議。中國對與達卡的接觸保持「政治中立」,這項不同於印度的作法未來將給予中國顯著經濟優勢。無論中國地位是否將上升或依據個別情況而定,印度對孟加拉顯然將不再享有過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哈希納之間私人情誼帶來的靈活性及優惠待遇。

美國是哈希納政府的嚴厲批評者,也是印度影響力的另一名競爭者。尤努斯被認為與華府關係密切,因為多位美國參議員曾在他受貪腐案件困擾時為他辯護。美國已是孟加拉外國直接投資主要提供者,也是孟加拉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儘管美國制裁孟加拉精銳準軍事部隊,以及就聖馬丁島(Saint Martin’s Island,位於孟加拉國與緬甸的界河納夫河河口,為孟加拉國最南端的領土,並與緬甸存在領土爭議)議題持續施壓,令孟加拉與美國關係因緊張及相互猜忌而受損,然而孟加拉紡織品對美國出口量最近5年來仍成長幾乎4倍。隨著再次策劃政權更迭的指控逐漸浮現,外界可預期美國在孟加拉灣周邊將深化經濟聯繫並增加戰略存在。

選後情境: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NP)執政

近期臨時政府聲明含糊表示,大選舉行時間安排是政治決定的問題。然而孟加拉社會充滿有關吉亞(Begum Khaleda Zia)及BNP回歸掌權的討論。吉亞一直強烈提倡產業私有化,立場也被視為傾向市場派。她首次擔任總理時(1991-1996)減少孟加拉對援助及匯款的依賴,並推動出口導向的成長路線。

BNP這次將面臨人均收入成長緩慢、外匯存底下降及經常帳赤字擴大問題。服裝業作為孟加拉金雞母也面臨迫切不確定性,令問題更加嚴峻。服裝業貢獻孟加拉約85%出口,令人擔心的政治不確定性如果持續籠罩孟加拉,進口夥伴可能轉向南亞及東南亞其他國家。中國在這種混亂情況下,將獲得更大的機會以影響孟加拉傾向自由化的軌跡。

BNP歷史上被視作中國在南亞的親密盟友。吉亞曾多次稱讚中國和平發展,並且助長中國在孟加拉灣擴大戰略性經濟及軍事存在。與過去情況不同,中國這次參與孟加拉交通及能源領域預計將受更少限制,進而敲響印度安全警鐘。

印度與孟加拉過去10年實現貿易、連結性及基礎設施計畫投資「黃金時代」。哈希納政府不顧國內強烈反對,仍通過經濟特區邀請印度投資者。隨著BNP重新掌權,印度戰略界確實對經濟及安全方面破壞感到擔憂。吉亞在最後總理任期(2001-2006)曾挑起反印度言論,不斷拒絕為印度內陸東北省分提供過境路線,贊成BNP與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聯繫,以及強烈支持與中國及巴基斯坦的外交關係。甚至時任印度總理曼莫漢(Manmohan Singh)所領導團結進步聯盟(UPA)政府做出的和解努力也遭置若罔聞。敵視印度公司卻熱烈歡迎中國政府支持的投資者,這樣的態度並不令人意外。

中國希望孟加拉參與北京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及「全球安全倡議」,印度及美國則認為孟加拉是他們印太戰略的關鍵參與者兼夥伴。不同於對哈希納表示強烈反對的作法,美國先前對吉亞的策略保持戰略沉默,令印度感到不滿。然而美國當前在南亞的利益不僅是確保印度平衡,而且作為被挑戰的強權,不會接受海上安全重要節點存在一個親中國的政府。

總而言之,孟加拉政治及經濟未來正處於重要關頭。臨時政府所領導的過渡期雖然提供改革及穩定機會,但挑戰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吉亞所領導BNP回歸掌權的可能性,可能澈底改變孟加拉經濟格局,尤其是與印度、中國及美國的關係。不斷變化的政治動態將對孟加拉經濟軌跡、區域影響力及戰略聯盟帶來顯著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