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觀察導讀|2025年4月,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恐攻,造成26人死亡。印度指控襲擊由與巴基斯坦有關的激進組織策劃,隨後展開「辛杜爾行動」,以飛彈與無人機攻擊巴境內多處據點。巴基斯坦否認涉入並發動報復空襲,雙方互有軍機損失。事件導致印巴關係在短時間內緊張升溫、停貿與邊境封鎖。國際社會呼籲雙方克制,避免核武國間衝突升級。

著|古拉姆·阿里(Dr. Ghulam Ali)擁有澳洲蒙納許大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經歷,是牛津大學出版社、Routledge與Springer出版的4本書籍之作者與編者。他的學術論文刊登於《Pacific Review》、《Pacific Focus》、《Current Sociology》、《Middle East Policy》與《Issues & Studies》等期刊。聯絡信箱:ghulamali74@yahoo.com
譯|南亞觀察網站。

2025年4月22日,3名持槍歹徒在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帕哈爾甘(Pahalgam)襲擊一群遊客,造成至少2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成為當地20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針對平民的攻擊。兇嫌闖入著名旅遊勝地巴伊薩蘭草原(Baisaran),對這些平民、遊客以近距離的方式開槍射擊。

事發時,印度總理莫迪正在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是訪問,他隨即提前結束行程返國。抵達新德里後,他立即在機場召開高層緊急會議,與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Kumar Doval)、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及外交秘書唐勇勝(Vikram Misri)討論對策。莫迪強烈譴責此次襲擊,並對罹難者家屬表達哀悼,公開表示一定會將兇手繩之以法。隨後,他主持了多場安全與內閣會議,並授權軍方全權決定回應的方式與時機。

印度政府宣稱這起攻擊是由與巴基斯坦軍方和情報機構-三軍情報局(ISI, Directorate for 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有關的激進組織「虔誠軍」(Lashkar-e-Taiba)所策劃。根據印度方面的說法,其中一名攻擊者是巴基斯坦前準軍事人員,後來加入該組織。印度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有巴基斯坦軍方支持的跨境恐怖主義事件」(a case of cross-border terrorism backed by the Pakistani military and cited its findings),並以此為由,對巴基斯坦及巴控喀什米爾地區發動軍事打擊,代號「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目標為所謂的「恐怖設施」(terror infrastructure)。

巴基斯坦方面則堅決否認官方涉入,回擊印度的指控並呼籲進行中立調查。巴國反控印度支持其境內的激進團體,如俾路支解放軍(BLA, 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與巴基斯坦塔利班(TTP, Tehreek-i-Taliban Pakistan),尤其是在俾路支省(Balochistan)與開伯爾-普什圖省(Khyber Pakhtunkhwa)多次針對巴國安全部隊的攻擊後更加明顯。2025年5月6日,一起在俾路支省發生的簡易爆炸裝置攻擊造成7名士兵死亡後,巴基斯坦軍方稱俾路支解放軍是「印度的代理人」,並指控印度介入。

帕哈爾甘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對巴基斯坦採取多項軍事與非軍事制裁。非軍事措施包括暫停1960年由世界銀行促成的「印度河水分配條約」(Indus Waters Treaty)、關閉阿塔里-瓦加(Attari-Wagah)邊境口岸、驅逐大量巴基斯坦外交與軍事人員、召回駐巴外交官,並將兩國駐外人員縮減至最低限度。同時,印度取消所有已核發給巴基斯坦公民的簽證(包括南亞區免簽計畫下的簽證),並要求所有巴籍人士48小時內離境。

經濟方面,印度全面禁止進口、轉運來自或前往巴基斯坦的商品,包括經第三國間接貿易,也禁止巴國籍船舶進入印度港口。此外,印度停止對巴郵政服務、發出旅遊警示,並封鎖領空與部分機場,禁止巴基斯坦班機通行。

巴基斯坦也立即採取對等反制:中斷與印度的所有貿易往來、關閉領空、關閉阿塔里-瓦加口岸,導致雙邊與轉運貿易中斷。在外交上,巴基斯坦驅逐印度外交官、縮編駐伊斯蘭馬巴德的印度使團規模,並召回本國外交人員(印度先前已驅逐他們)。

局勢進一步升高,印度於「辛杜爾行動」中對巴國境內與其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9個據點發動飛彈與無人機攻擊,稱這些地點是虔誠軍與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等激進組織的「恐怖設施」。印度表示,這些打擊是經過計算、不升高衝突的,避免波及平民、經濟與正規軍事目標,目的是追究行兇者責任。

然而,巴基斯坦稱印度的攻擊造成至少31人死亡、57人受傷,主要是平民。攻擊目標包括旁遮普省與巴控喀什米爾的清真寺與住宅區。這是自1971年印巴戰爭以來,印度首次直接攻擊巴國非爭議區,過去的攻擊多集中於爭議領土。巴方否認這些地點有任何激進份子營地,並呼籲國際展開獨立調查。

果不其然,巴基斯坦於5月6日至7日夜間發動報復行動。軍方表示使用中國製殲-10戰機與PL-15空對空飛彈擊落5架印度空軍戰機,包括3架飆風(Rafale)、1架米格-29與1架蘇愷-30。美國官員證實其中至少2架戰機被擊落,包括1架飆風,這也是這型法國高階戰機的首次戰損。印度並未正式證實,但一名不具名安全人士承認有軍機損失。

國際社會反應強烈,包括美國、聯合國、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等,皆呼籲雙方克制,避免局勢惡化。美國國務卿與兩國國安顧問直接聯繫,敦促持續對話與降溫;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示希望衝突能儘速平息,形容此次對峙是「可惜的事」。聯合國秘書長也呼籲雙方冷靜,並派遣專員前往巴控克什米爾調查。整體而言,國際社會選擇以外交接觸、事實調查與要求問責為主,避免直接干預,顯示對核武衝突風險的憂慮。

截至本文截稿日(5月9日),印巴邊界仍持續發生砲擊與無人機攻擊,局勢持續緊繃。